摘要:这位20岁的黑人小伙,仅用14天就斩获中国抖音200万粉丝,单场直播观看量超500万,相关话题屡登微博热搜。
2025年3月,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国行掀起全球流量海啸。
这位20岁的黑人小伙,仅用14天就斩获中国抖音200万粉丝,单场直播观看量超500万,相关话题屡登微博热搜。
他的爆火不仅是一场“网红现象”,更成为中外民间交流的破圈样本——当“真实”成为国际传播的硬通货,文化偏见正在被“甲亢式”的街头狂欢击碎。
从餐厅服务员到全球顶流:一场“疯癫”的逆袭
甲亢哥本名达伦·沃特金斯(Darren Watkins Jr.),生于2005年。2016年,他靠《堡垒之夜》《NBA2K》游戏直播起家,后转型现实生活(IRL)直播,以摔设备、学狗叫、即兴说唱等“疯癫”风格狂揽3700万YouTube粉丝。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他因与C罗互动时激动到晕厥的直播片段全球刷屏,彻底坐实“顶流”地位。
但真正让他与中国结缘的,是同年一次无心插柳的“中国制造震撼”:在多哈球场直播时,他发现周边设施、纪念品几乎全是中国制造,当场惊呼:“中国也太强了吧!”这段视频被中国网友疯传,意外成为他日后中国行的伏笔。
中国行:一场“无剧本”的文化破冰实验
2025年3月,甲亢哥开启中国首秀。这场看似随机的旅行,实则暗合多重背景:
政策红利:中国2024年推出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54国,让“周五下班飞中国”成为可能。
民间外交需求:在中美关系微妙、TikTok在美遭禁的背景下,非官方文化交流成为破局关键。
流量密码:Z世代对“真实内容”的渴求,让无滤镜直播成为国际传播新趋势。
他的行程堪称“魔性中国图鉴”。
上海外滩:面对摩天大楼群,他脱口而出“This is insane!”;试驾小米SU7电动车时,被1526马力惊到怀疑人生:“比我兰博基尼还快?”
北京故宫:穿东北花袄翻跟头,喝豆汁露出“痛苦面具”,与路人合唱《阳光彩虹小白马》引爆笑点。
河南少林寺:学铁布衫被木棍敲出表情包,却坚持喊出“我要当李小龙!”
这些未经设计的“野生体验”,让外国网友集体破防:“原来中国这么酷!”“CNN骗了我们几十年!”
“甲亢式传播”何以碾压传统外宣?
对比其他来华网红,甲亢哥的独特性在于,他的去精英化的“下沉视角”。
不同于加拿大夫妻博主JetLag Warriors的精致Vlog(上海行vlog播放162万次),他钻进成都巷子挑战“火山熔岩披萨”,在夜市与摊主砍价,甚至因太辣在火锅店上蹿下跳——这种“市井沉浸式体验”让中国网友直呼“亲切”。
他允许观众通过弹幕决定直播路线,在街头与网友玩梗互动,甚至被中国大妈拉入广场舞队伍。这种“失控感”恰是传统宣传片缺乏的生命力。
而他最擅长的则是技术赋能的“反差叙事”。当他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2K直播不掉线时,纽约地铁的卡顿画面成了最佳对照组;少林功夫与5G网速的“魔性混搭”,更颠覆了西方对中国的单一想象。
他的成功,也是争议与价值的共同体,更是一场“去政治化”的文化冒险。
甲亢哥的走红伴随争议有两方面,一个是“资本运作论”和“文化浅薄论”。
有人质疑其中国行是商业合作,但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指出,他的内容“无剧本、无滤镜”,与品牌植入式推广有本质区别。
批评者认为他只会搞怪,但正是这种“不端着的真诚”,让Z世代产生共鸣。正如网友所言:“他让我重新爱上习以为常的中国”。
美国网友的评价呈现两极:粉丝盛赞“中国比报道中先进百倍”,反华势力则攻击他“被洗脑”。但甲亢哥始终回避政治,只强调个人体验:“我爱中国文化,这里的人让我感到安全”。
中国官方的态度更为开放:驻美大使馆点赞其“弥合文化鸿沟”,《环球时报》称其为“民间外交官”。这种官方与民间的合力,让他的传播效力远超传统外宣。
当网红成为“赛博老乡”,那么他的火就不仅是一种现象。甲亢哥的爆火揭示国际传播的三大转向:
从宏大叙事到微观体验,一碗豆汁的酸爽比GDP数据更有说服力。从单向输出到互动共创:弹幕文化让全球网友成为内容生产者。从文化猎奇到情感共鸣:广场舞大妈的微笑比长城照片更易破防。
他的成功也暴露出中国城市传播的短板:少林寺武僧的棍法、成都的辣味江湖、上海外滩的科技感……这些散落的“中国碎片”,正等待更多“甲亢哥”用个性化视角串联成珠。
正如他在重庆街头被辣哭时喊出的那句“Amazing!”——真实的中国,从来不需要滤镜。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