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张艺谋,那可真是个“戏精导演”——拍电影是行家,搞开幕式是鬼才,谈感情嘛,那叫一个“跌宕起伏”。从《红高粱》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从奥运开幕式到“国师”称号,这位第五代导演的江湖地位,怕是连他自己都得感叹一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可您知道吗?这位拍过无数
说到张艺谋,那可真是个“戏精导演”——拍电影是行家,搞开幕式是鬼才,谈感情嘛,那叫一个“跌宕起伏”。从《红高粱》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从奥运开幕式到“国师”称号,这位第五代导演的江湖地位,怕是连他自己都得感叹一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可您知道吗?这位拍过无数爱情故事的大师,自己的感情戏码比电影还精彩。有人说他“专情”,有人说他“花心”,可他偏偏用三段感情,写就了一部中国男性的“婚恋启示录”。
1965年,西安三十中的画室里,14岁的张艺谋第一次为爱情“走火入魔”。那个叫肖华的姑娘,不仅让他学会了写“小纸条”,还陪他下乡插队、卖首饰供他上学。可当《红高粱》的名气冲上天,当巩俐的“情书”闯入生活,这段长达20年的婚姻,终究败给了“柴米油盐”与“光影诱惑”。肖华的选择耐人寻味:她不要张艺谋的补偿,只要女儿的抚养权,转身考作家班、写《往事悠悠》,硬是把“家庭主妇”活成了“独立女性”。这哪是离婚,分明是“凤凰涅槃”!
1987年,《红高粱》剧组里,22岁的巩俐让张艺谋看到了“九儿”的灵魂。两人合作8部电影,从《菊豆》到《活着》,镜头里的爱恨情仇,何尝不是现实的写照?巩俐曾说:“他把我拍成了女神,却不愿娶我。”张艺谋那句“婚姻不过是一张纸”,让多少痴情女心碎。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他给巩俐留了个“黄金甲”的告别,倒像是给这段感情镀了层金——毕竟,连分手都要有仪式感。
1999年,18岁的陈婷闯入张艺谋的世界。相差31岁的年龄差,三个孩子的“超生游击队”,2013年的天价罚款,这段被骂“老牛吃嫩草”的婚姻,却成了张艺谋最安稳的港湾。陈婷的“手段”高明得很:休学陪他、生儿育女,转身读完北师大研究生,40岁还貌美如花。张艺谋曾说:“她是我最可靠的后方。”这话听着像台词,可谁又能说不是真心?
2003年,张艺谋为《十面埋伏》找“大姐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梅艳芳。可命运弄人,梅艳芳抗癌期间,他为她改剧本、找名医,电影里连替身都不用,只留个背影和片尾字幕。这份“未竟之缘”,怕是连张艺谋自己都写不出更动人的结局。
张艺谋的感情史,像极了他电影里的画面——浓墨重彩、充满张力。肖华是“人间烟火”,巩俐是“诗与远方”,陈婷是“安稳归宿”,梅艳芳是“遗憾留白”。有人说他“花心”,可细想:哪个男人能抵抗得住“红颜知己”与“事业巅峰”的双重诱惑?
这让人想起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左手握剑,右手执棋,每一步都算计精准。张艺谋的“选角”哲学,何尝不是如此?他选肖华,是“生活伴侣”;选巩俐,是“艺术缪斯”;选陈婷,是“家庭支柱”。可这背后,又何尝不是中国男性的集体困境——在事业与家庭、激情与平淡间,永远在“走钢丝”。
而那些被他“辜负”的女人,却都活成了自己的主角。肖华用文字重塑灵魂,巩俐用演技征服世界,陈婷用智慧守住家庭,梅艳芳用生命诠释艺术。这或许就是张艺谋的“造梦”能力:他给她们一个角色,她们却还他一部人生。
最后想问:在爱情与事业的天平上,男人真的能“鱼与熊掌兼得”吗?张艺谋用半生给出了答案——或许,最好的爱情,是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沫禹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