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众流行文化的渲染下,日本和尚似乎总带着一层别样的神秘色彩。影视镜头里,他们打破常规,喝酒吃肉、恋爱留发,玩着摇滚,与人们传统印象中清心寡欲的僧人形象大相径庭。但这些荧幕塑造的形象,是否就是日本和尚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大众流行文化的渲染下,日本和尚似乎总带着一层别样的神秘色彩。影视镜头里,他们打破常规,喝酒吃肉、恋爱留发,玩着摇滚,与人们传统印象中清心寡欲的僧人形象大相径庭。但这些荧幕塑造的形象,是否就是日本和尚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中有一位南京的谢天真远渡重洋,在日本深入研习佛学多年的博士,将以亲身经历为我们掀开日本佛教界的真实幕布,引领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和尚不为人知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见证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
谢天真,俗名为谢天,最初因痴迷二次元文化踏上了东渡日本的求学之路。在日本东京,他一边在学术的海洋中奋力攻读博士学位,投身于佛学研究,一边在东京永耐寺帮忙打杂,积累实践经验。他的法号“天真”,由师傅精心起的。
提及日本和尚,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不剃头、无戒律的错误印象。事实上,日本佛教体系庞大,拥有13个不同的宗派。其中,仅有净土真宗这一宗派允许僧人不剃头,其余12个宗派都严格要求僧人剃度,且需剃得锃光瓦亮。
在戒律遵守方面,日本和尚看似打破了吃肉、喝酒、结婚等传统禁忌,但是,这背后有着明确的时间界定。每天清晨三四点,当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照亮寺庙,和尚们就要踏入寺庙,此时,他们以僧人的身份开启一天的生活,严守清规戒律,早餐和午餐皆为素食。
但是到了下午五点,工作结束,踏出寺庙的那一刻,他们便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吃肉喝酒、恋爱社交,尽情享受世俗的快乐。
在日本,寺庙的传承多采用家族模式,这与711的加盟模式颇为相似。若想成为寺庙住持,需向总本山提交申请,就如同加盟711需向总部申请一样。申请通过后,需缴纳费用,参加学习,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被任命为住持,获得寺庙的经营权。
谢天真在日本求学期间,凭借对佛教学专业的不懈钻研,与家附近的永耐寺住持结下深厚缘分。当时,谢天真每天都会前往永耐寺拜佛,这份持之以恒的虔诚,引起了住持的注意。经过近两年的接触,住持主动与他交谈,并对他的信仰之心给予高度评价。
得知谢天真是中国人后,住持还分享了自己多次访华的经历,表达了对中国人能够轻松读懂用中国古文书写的日本佛教经典的羡慕之情。后来,谢天真进入研究生阶段,意识到仅从书本获取知识,难以真正领悟佛教的真谛。
于是,他向住持倾诉了内心的困惑。住持见状,邀请他成为自己的徒弟,并决定送他到总本山修行,让他通过实修去探寻佛教的奥秘。就这样,谢天真怀揣着对佛教的热忱,踏上了充满挑战的修行之旅。
谢天真修行的地方位于和歌山县高野山的保寿院专修学院。这里环境清幽,规模较大,宿舍为两人一间的榻榻米房间,学院为修行僧人提供一日三餐,且均为素食,以培养他们的清心寡欲。交通方面,虽相对便利,但由于修行期间僧人不能随意外出,交通的便利性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大。
但是,修行生活的艰苦程度远超想象。每天凌晨三点,修行的钟声便准时响起,僧人需迅速起床,开始念经。念完经后,便开始打扫卫生,大约五点钟,完成卫生工作后,方能用餐。七点整,一天的课程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
下午,课程依旧紧凑,课后还要进行打扫卫生等工作,随后做晚课、吃晚饭。晚饭后的六点到八点,是整理内务和洗澡的时间。八点,又要进行“施恶鬼”法事,这是一场与心灵对话的仪式。法事结束后,大约八点四十分,稍作休息,九点便要准时熄灯睡觉。
整个修行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中途需要多次快速更换衣服。打扫卫生时,需身着类似匠人服装的作务衣;念经时,则要迅速换上袈裟。每次换衣服的时间仅有三分钟,时间紧迫,导致很多时候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不少僧人只能无奈选择穿尿不湿应对。
在修行期间,体罚与严厉的呵斥是常态。当僧人犯错时,老师会使用香板轻轻抽打,以示惩戒,有时也会让其罚跪、禁食。在言语上,老师更是毫不留情,常常歇斯底里地吼叫,甚至会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
谢天真在第一次修行时,因难以承受艰苦的环境和老师毫不留情的指责,内心的信仰逐渐动摇。他觉得自己每一句经文都饱含着对佛的无上信仰,却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这让他深感委屈。在信仰心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他决定离开修行道场。
回国后,经过一年的反思与调整,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对佛教的热爱再次被点燃,于是决定再次踏入修行道场,坚持完成修行,追寻内心的佛法真谛。
回国调整期间,谢天真与国内一位从高野山真言密教专修学院顺利毕业的大和尚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怀着愧疚的心情向大和尚倾诉了自己中途放弃修行的经历,大和尚则通过微信电话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发了菩提心就证明有佛性,不必过于在意暂时的挫折。大和尚还建议他,如果身体无法承受修行的艰苦,可以在学术研究上多下功夫,提升对佛教的理解。
身为南京人,谢天真深知南京这座城市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佛教在促进中日友好交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期望在未来,以自己拥有的寺庙为基地,成立地方性中日友好协会。
在协会的组织下,中日信徒可以一起在寺庙中包素饺子,感受传统美食带来的温暖;开展读书会,分享对佛教经典的理解与感悟;还可以一起学习用日语和中文诵读《般若心经》,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在他眼中,佛教的真谛在于引导人们领悟世间的真理,与儒教、道教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宗教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跨越国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谢天真的经历,不仅让我们看到日本和尚真实的生活与修行状态,更感受到他对佛教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美好愿景。在未来,相信他将继续在佛教之路上砥砺前行,为中日文化交流书写新的篇章,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探寻佛教文化的新活力与新价值。
文字来源:天才捕手FM-最带劲的职业故事的音频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