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这么多年》?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00:12 1

摘要:由张新成、孙千领衔主演,季竹青导演的爱情电影《这么多年》将于2023年4月28日在全国上映。它改编自八月长安“振华宇宙”系列小说的最终章,主要讲述的是李燃与陈见夏在流转往复的时光里,和青春重归于好的故事。

由张新成、孙千领衔主演,季竹青导演的爱情电影《这么多年》将于2023年4月28日在全国上映。它改编自八月长安“振华宇宙”系列小说的最终章,主要讲述的是李燃与陈见夏在流转往复的时光里,和青春重归于好的故事。

电影改编满意!

从细节到宏观,有3点相较原著的改编个人认为非常成功:

1.电影中将点题句,李燃的“夏天到了”放到了南京划船告别场景之中,而没有遵循原著在李燃送出围巾的时候立刻点出,使得围巾这一重要象征物品的伏笔更加动人。

能够理解书中是希望把这个伏笔埋下,但是在感情最默契、送出礼物最开心的时刻给自己浇冷水,与炽热的高中生李燃略微不匹配。高二的李燃是敢许诺把太阳摘下来为你取暖的,同时也与最后李燃认识到人要高飞的无奈形成对比,反映出了这段感情带给李燃的精神成长。

同时,电影里李燃陈见夏的一问一答,“希望围巾真的能为你取暖,冬天拿出来,夏天压箱底” “那我希望永远是冬天”,与最后分离时刻李燃一句“夏天到了”相联系,会让人猛然回想,原来伏笔在那个时候拿已经埋下。相较于书中在送出围巾的时候直接点出“李燃预感夏天早晚会到”更加韵味深长。书中的做法有点像把地雷直接放在了地上,而电影里是将雷埋进了土里。

2.电影删减了陈见夏在工作后与新加坡公司内部前辈Simon的相关剧情,个人认为是合适的。

陈见夏与李燃阔别的10年间,双方各有感情生活是正常的。可原著中陈见夏与Simon的关系貌似不能被称作“感情关系”,原著中也直接说明陈见夏不认为自己和Simon是爱情,她们之间更类似于是出于在公司立足需求和孤独陪伴需求所衍生出的“物理关系”。

可能原著是希望通过陈见夏在处理两性关系思维上的巨大变化侧面衬托陈见夏精神层面的成长,但个人感觉这种就类似于男生通过染黄毛、敢于去夜店来展示自己变成熟,反而是一种不成熟,这种不健康的男女关系侧面拉低了陈见夏的人物高度。书中多次说过陈见夏希望将自己的成长展示给李燃看,我想可能她想展示的也不是这样的一面。

3.电影总体上很好的平衡了李燃的痞气和直率。痞气和直率之间往往是一线之隔,过分了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李燃有些台词,读小说可能还好,但如果现实中真的这样说话就会让人感觉有一点冒犯。电影的改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李燃的人物特点,但也更贴近生活中的样子。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

记得之前看过一些吐槽,类似于为什么医生不喜欢看医务类职场剧、律师不喜欢看法律剧,是因为他们套了相同职业身份的外衣,可剧情中的事情与细节却与真正的医生律师生活相距甚远。

《这么多年》中所描写的场景,感情中的一方出于自我成长的考虑,放弃了付出更多的另一方,对于放手方的愧疚与逃避、被放弃方洒脱中的埋怨、又真心希望对方好的状态,无比的贴近生活中所经历的现实。

很多分析指出陈见夏为什么不和李燃说“你跟我一起去新加坡,这比去南京读二本更好,而且你本来也有去英国的打算”,这是因为作为付出了真心、但又被照顾的一方,是没有勇气不断提出要求的,何况这个要求在高中生眼里是巨大的。

而李燃的台词“你能有这个机会我真的非常替你高兴”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你不信我” “夏天到了,你走吧,你会飞的很远”,也无比真实。就像充电宝是真心希望能够为你充满电的,可当被还会充电桩的时候,充电宝也确实会伤心。

小说的文笔确实很好,在完全知道主线剧情的情况下也能够再次被描写牵动,推荐看过电影的人也可以去看书重温。

来源:阿宝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