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前的她,一改往日央视舞台上的端庄典雅,展现出自然随性的温柔气质。
刷到了前央视主持人李思思的新消息。
她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组生活近照,让人眼前一亮。
镜头前的她,一改往日央视舞台上的端庄典雅,展现出自然随性的温柔气质。
浅笑嫣然间,眉目如画,更添几分生活化的秀美灵动。
在一段出游VLOG中,她还晒出了与自己孩子的温馨合照。
此刻的她更显柔软,眉眼间尽是温柔。
那种自然流露的母性光辉,比任何镜头前的华服都更动人。
看得出来,褪去舞台上的光环后,她对新生活很适应,过得很美好。
就像评论里很多人说——
“感觉才从央视离职一年,她的面相就全变了。”
确实,之前在舞台上主持时虽然也很美,带着几分职业性的紧绷感;
而现在却变得非常松弛,眼角眉梢都舒展开来,也越来越有烟火气了。
这种返璞归真的美,反而比精致的舞台形象更打动人。
01
2023年10月9日,李思思在社交平台发文:
“难舍最是揖别日;丝丝杨柳谢东风;十三载奋斗,感恩所有;启前路风景,沐光而行。”
字里行间透着的离别之意,让粉丝们纷纷留言询问:
"这是要离开央视了吗?"
李思思没有回避,直接回答:
“嗯嗯,开启新的挑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知道,李思思的成长轨迹,堪称一部现实版的"开挂人生":
14岁便从万千少女中脱颖而出,入围张艺谋电影《幸福时光》海选;
17岁考上北大;
19岁,在央视《挑战主持人》节目中,一举创下蝉联八期擂主的惊人纪录;
2012年,更是以史上最年轻主持人的身份,站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引发全网轰动。
那时她才26岁啊。
要知道,董卿也是直到32岁才第一次登上春晚主持的舞台啊。
就连康辉都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30岁不到的思思都是人生赢家,一个人生如此顺利的人。”
所以,突然离职这个决定,在旁人看来实在难以理解——
这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金字塔了,而且眼看着慢慢熬走了周涛、董卿,都已经是央视一姐了,怎么还要主动离开呢?
于是,有人开始造谣,说她之所以在央视这么顺,是因为傍上了大佬。
现在要离职,是因为对方已经不想捧她了。
当然,这都是无稽之谈。
因为李思思不仅事业顺,在爱情上也早就丰收了。
而且老公还是大学同学,彼此都是初恋,是现实版的“从校园到婚纱”。
只不过人家低调,从来没有透露过老公的信息。
而且,同事小尼也早就给她澄清过那些传言:
“有病吧,她老公比我还小。”
而关于离职背后的真相,其实藏着一个当代职场女性共同的困境。
李思思曾在采访中表露心迹:
生完第一胎后,她没有休息就投入春晚的筹备当中。
一边工作,一边喂奶,一边还因为要减重穿礼服,每天都要跑10公里。
高强度工作与初为人母的压力交织,一度让她陷入产后抑郁的阴霾。
二胎后,砝码更是变得越来越重——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身体的负荷需要调养,事业的追求需要坚持,每一份责任都沉甸甸的。
她没有办法,只能做出抉择,放弃压力更大的事业。
其实,这何尝不是每位35+职场女性正在经历的生存图鉴?
在事业与家庭的夹缝中,在社会期待与自我实现的拉锯里,她们不得不成为一位走钢丝的人。
李思思的选择,恰似一面映照当代女性困境的镜子。
02
想起马伊琍一段关于职场妈妈的访谈:
“没有妈妈能真正平衡好,那些又漂亮,又事业有成,带着两三个孩子还光鲜亮丽的妈妈一定有很多帮手。”
“平衡就是一定要有人做出牺牲。”
这段话撕开了"完美妈妈"的假象,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她还以自己为例——
生完二胎后,所有社交应酬全部让位于孩子的睡前陪伴。
有时候不得不出去,也要赶在8点前回家,陪孩子睡觉。
“等她长大了,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等哄完孩子睡着后,她才能开始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经常要忙到12点后。
大明星尚欠如此,普通人更不用说了。
忙碌,甚至姿态不够好看,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牺牲自己的生活……这才是
很多妈妈的现状。
更多的时候,为了家庭放弃事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有一位朋友,985名校毕业,在职场拼杀了十多年,终于成了产品经理。
在35岁那年,她准备要小孩,也很顺利怀上了。
可公司老总立马就找她谈话了:
“你现在怀孕也不容易,要不先给你调到轻松一点的部门吧。”
她本以为,凭借在公司十几年的功劳,至少能获得一句真诚的祝福,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句裹着糖衣的职场劝退。
更讽刺的是,就在半年前,她刚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获得了年度优秀员工。
那些加班到深夜的付出,那些为项目熬红的双眼,在"怀孕"这个事实面前,突然变得一文不值。
有人说,中年人的简历,"狗都嫌"。
而对女性而言,35岁更像一道魔咒,将女性困在职场与生育的夹缝中:
未婚时,HR的眼神里写着"婚育风险";
已婚未育,成了老板眼中的"定时炸弹";
生完一胎,"会不会要二胎"的猜忌如芒在背;
当你说出不婚不育的决定,他们又在怀疑你的"稳定性"。
这就像一场没有正确答案的考试:
选择事业,被质疑"不顾家庭";
选择生育,被贴上"职场逃兵"的标签。
这就是当代职场女性的困境在于——
她们必须在事业与生育的天平上不断自我切割,而天平的两端,都压着沉甸甸的社会偏见。
这就是普通女性在职场的无奈,在工作与生育之间的左右权衡。
到最后,那些看似"主动回归家庭"的选择背后,实则是被动困在生育里。
03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安徽合肥,一家奶茶店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
招聘40至55岁的女性。工资每月3000元到4000元左右;
工作时间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也可以兼职。
看起来,这则招聘启事平平无奇,但却瞬间在网上火了。
因为,她太贴合那些为家庭放弃了工作的中年女性了。
老板在接受采访时也回应——
就是因为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妻子、大姐在求职路上的艰辛和不易,企业要么就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要么就工作时间完全冲突,于是,他才想到设这样一个岗位。
虽然,这个事情非常小,但无疑让那些在就业市场中被边缘化的中年女性,重新被看到。
我深知,我的这一篇文章,没法撼动那些盘踞已久的偏见。
但依然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些在职场与家庭夹缝中辗转的女性,有多么的难。
也更希望,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可以更好的支持她们。
而女性朋友们,也要学会为自己找到出口。
中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谨记这三件事,让生命继续绽放:
1、破除完美主义的枷锁
家,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场。
允许自己做个不"够好"的母亲,把责任归还给每个家庭成员。
当你不包揽所有,他们才会学会担当。
真正的智慧,在于留白——
给家人成长的空间,也给自己呼吸的自由。
2、勇敢开辟人生新赛道
职业履历不该成为枷锁。
若需过渡,体面谋生并不可耻;若要转型,人生永远允许重启。
就像李思思,从央视离职后开始做直播、接商演。
总有留言说她,吃相难看。
可这世上,哪有什么必须维持的"体面"?
真正的体面,是敢于打破他人的期待,活出自己的节奏。
每一次尝试都是播种,最坏不过回到原点,最好却能遇见全新的星辰大海。
3、最好的投资永远是自己
投资自己的健康,世界上所有的工作、生活,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
投资自己的能力,多一项本领,就多一种选择,多一份底气;
投资自己的外貌,以最好的状态出现,才会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记住,最值得的经营,永远是对自己的栽培;
最明智的花费,永远是为自己的投资。
最后,送上作家池莉的一段话:
“中年妇女,周围几乎没有人可以帮你,父母、老公、孩子,全是吸你能量的。所以要建立起自己的能量自给系统,不然状况会每况愈下。”
一定要谨记——
无论我们拥有多少身份,最重要的始终是做自己。
无论拼事业还是照顾家庭,关键在于活出自己欣赏的模样,享受每一个当下。
祝愿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能在众多可能性中,找到内心的和谐与自洽足矣。
来源:双木的生活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