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念无双》这部剧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就是对人族的塑造,人族不再是仙侠剧中男女主历劫的NPC,只能被动的牺牲和等待被人救赎。
《念无双》这部剧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就是对人族的塑造,人族不再是仙侠剧中男女主历劫的NPC,只能被动的牺牲和等待被人救赎。
在这里,人族和仙族、神族一样,都充满了力量,尤其是这几个人物的塑造,特别的鲜活。
第1位、杜河:匠技传承者
楼舟大战是本剧第二个高潮点,也是在这里,充分肯定了人族的力量。
人族比起仙族和战鬼族,有很多劣势,人族身体弱、寿命短,又大多没有修行天分,就像野地里的蒿草,最容易长出来,也最容易被毁掉。但是为什么人族还是能生生不息,因为他们有智慧、有技术、懂传承。
就像杜河所说:“可是我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有无双神女,我们有匠术,是她给了我们一条新的生路,让我们可以以孱弱之身,驾驭移山倒海的力量,我们可以自保,可以御敌,可以有尊严的活着。”
他之所以要炸掉楼舟,是因为他觉得人族的领袖们已经放弃匠技这条路了,依赖仙族,他担心这样下去,会让人族丧失保护自己的技能,所以,他想通过炸毁楼舟这样的方式警醒世人。
他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很激进,可是他对匠技的信任和传承却是可贵的。
第2位、谢游:纯粹的匠技者
谢游这部分剧情写得太好了,可以说的有很多,最让人满意还是这二点。
第一、谢游的人格塑造
谢游身为人族,却活了一千多年,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执念太深。
毫无疑问,他是天纵奇才,可上天却没有选择他成为匠技之神,而是选择了他的徒弟姬谭音。
他疑惑、不甘,转头去学了剑术,同样剑术了得,数次击败剑术大成的眉山君。
可他心中依然有未解之谜,依然难以开怀,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一个普通的匠技者打造桌椅,他一看就是一整天,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他就是纯粹的喜欢匠技而已。
而他之所以还留在世界,是因为他有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玲珑屋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个答案,只有姬谭音可以解出来。
姬谭音很舍不得,因为这意味着,当她给出答案后,她的师父就要消失了,但同时他又明白,这是师父的心愿。
最终,他解开了玲珑屋。
谢游得到了自己的答案,笑着说原来如此,然后就化为清风消散在天地之间了。
这真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二、纯粹的师徒情
一开始看的时候,很担心会有谢游喜欢姬谭音的剧情,直到看完,终于松了口气,他们就是纯粹的师徒情。
他过去教导姬谭音,尽心尽力。
姬谭音敬重师父,千年之后也记得他喜欢吃什么。
姬谭音飞升成神,而他没有,他疑惑不甘,也直接说出来。
看到源仲故意为难姬谭音,替徒弟出口气,打了源仲一掌。
不甘是真的、关心是真的。
在故事最后。
谢游说:“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你是我的老师。”
姬谭音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你是我老师,永远都是。”
第3位、老包:忠实的守屋人
老包,他不认识字,但是却多年如一日的守护着东荒的书屋,一笔一划的誊写书籍。
因为他认为。
“虽说巫山哑女娘娘保佑着咱们,咱们自己也得争气才行啊。”
“这些书都很金贵呀,怕火、怕潮、还怕虫咬。得多抄一点,万一,哪时候坏了、毁了,也算有个替换,总不至于让孩子们,没书可读吧。”
这就是传承,虽然他认为现在读书的人不多了,但以后会多起来的。
老包出现的时间很短暂,就几场戏,可是却让人印象格外深刻,有观众说,老包很像贫困山区的老校长,坚定的守护在那里,带给孩子们新的希望。
他还劝姬谭音,要多读书,不要当别人的侍女。之所以有这番对话,是因为她希望姬谭音可以多读书,走向更远、更好的地方。
第4位、芸娘:清醒独立的客栈老板
“人在家中坐,横财天上来,肥羊天天有,多金又慷慨,穷鬼莫入门,丑人别作怪。”
芸娘,巫山哑女娘娘的忠实信徒,一间客栈的老板,经常跪在哑女娘娘面前说这些话。
这样一看,她好像就是自私自利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野外遇到重伤的千麟,她把人带回来治疗,千麟伤好后,她也没有要求对方报恩,只是看出这人杀意很重,让他早些离开。
她武功一般,但看见有人带走小乞丐,她拎着棍子,孤身一人就去追踪救人,同时还一直留下线索给裴九和姬谭音等人。
她第一次嫁人的时候,她还进门,对方就去世了,她没管世人想法,只觉得是对方没福气。
她跟裴九互相喜欢,马上就要成亲了,婚服都试好了,却又得知裴九并非寻常人,而是器灵,他有她不知道的过去,有她不知道的使命和要做的事情。
尽管她很舍不得,最终还是放着烟花送他离开,这既是告别,也是祝福。
其实,在观看的过程中,真的很担心芸娘被编剧给写死了,因为这之前不少电视剧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芸娘去世了,而裴九没了牵挂,就离开了。但是这里,没有这样写,芸娘活着,继续在橘子湖这个镇子上生活下去。
芸娘,是个很洒脱、坚韧、开朗又乐观的人,这样的人,相信她以后也会过得很好。
其实,写仙侠,本质还是写“人的故事”,可很多时候,在仙侠剧中,“人”却是缺失的角色。
在仙侠剧中,能看到编剧塑造出这么多鲜活、有生命力、复杂又立体的人物,真的很好。(图源网络侵删)
来源:历史故事探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