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段奕宏也救不了?这部悬疑剧到底是被低估,还是活该被骂?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1 22:07 2

摘要:当段奕宏骑着摩托车在漫天黄沙中疾驰,连空气里都透着西北汉子的糙劲儿时,我承认自己又被“蛊”了——但下一秒,镜头一抖,我的早饭差点吐出来。这是《沙尘暴》开播后,豆瓣网友的真实评论。

当段奕宏骑着摩托车在漫天黄沙中疾驰,连空气里都透着西北汉子的糙劲儿时,我承认自己又被“蛊”了——但下一秒,镜头一抖,我的早饭差点吐出来。这是《沙尘暴》开播后,豆瓣网友的真实评论。

这部被贴上“悬疑刑侦”标签的剧,究竟是国产剧的又一匹黑马,还是套着《漫长季节》外衣的东施效颦?今天咱们就撕开它的表皮,看看内核到底值几颗星。

一、剧情:熟悉的配方,但调料包过期了?

《沙尘暴》的故事设定在虚构的西北边陲小城“库鲁”,八年前一桩锅炉焚尸案因证据不足草草结案,八年后同一地点再现焦尸,退休老刑警陈江河(段奕宏饰)联手新人罗英玮(张瑶饰)重启调查,揭开熟人社会下的人性罗生门。

悬疑感可谓是被拉到了极致: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分别将时间设定在 2004 年与 2012 年,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起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架构。就拿锅炉焚尸案来说,其独特的“无证据、无动机”设定,无疑给案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这种情况下,“熟人法则”下的利益链更是成为了案件侦破的关键所在。许多学者在研究此类悬疑案件时都指出,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往往是隐藏在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在过往的一些经典案例中,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实则因为利益的牵扯而紧密相连。这就使得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试图复刻《白夜追凶》式的硬核推理,让观众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感受到极致的悬疑体验。

刘三成(张佳宁饰)的隐忍,或许源于其家庭背景的压抑,又或是曾经遭受的重大挫折,使得他在面对困境时选择默默承受。孙彩云的狠辣,可能是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逐渐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王良的阴郁,则像是内心深处长期被黑暗笼罩,无法摆脱的痛苦记忆在作祟。

这种全员恶人既视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隐秘的角落》。在那部作品中,每个角色都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从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到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扭曲,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套路化叙事成为了当下影视作品中一个备受诟病的问题。就拿《沙尘暴》来说,从曾经流行的“东北旧案风”转变为如今的“西北旧案风”,表面上看似地域有所变化,实则内核如出一辙,因此被严厉批评为“换汤不换药”。

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予以尖锐的嘲讽,将其视为“某地警察查旧案”的流水线作业。许多影视评论学者都指出,这种套路化的叙事模式不仅缺乏创新,而且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沙尘暴》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该编剧其代表作《无所畏惧》曾备受关注,然而此次却再次翻车。首先,时代背景的模糊问题令人难以忽视,比如在设定为 2004 年的小城中,居然出现了智能手机这样明显与时代不符的元素。这种错误在历史和文化研究领域中是极为严重的,因为它违背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科技发展水平。

其次,关键线索的处理也显得强行降智,就像凶手竟然八年都不处理锅炉证据,这完全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和行为模式。有相关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犯罪分子在作案后通常会尽快销毁证据以逃避追捕,而这种违背常理的情节设置,无疑让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悬疑剧最怕的不是反转不够,而是编剧把观众当傻子

二、演技:段奕宏的“眼技”和张佳宁的“反差”

段奕宏的演技是沙尘暴中的绿洲,但绿洲再美,也救不了整片荒漠。

段奕宏在剧中的表现堪称惊艳。尤其是他所塑造的教科书级别的“老刑警”形象,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就拿那场“吃戏”来说,简直可以封神。他蹲在路边,大口啃着馕,嘴角沾满了残渣,可他的眼神却犹如鹰一般锐利,始终紧紧地盯着嫌疑人,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动静。就连他吞咽馕的动作,都透露出内心的焦灼与急切。在表演艺术的研究中,有学者强调,这种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和生动呈现,能够极大地增强角色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然而,段奕宏的表演也并非毫无争议。他使用的西北方言不够地道,因此被不少观众吐槽“像新疆人学陕西话”。不过,这一瑕疵并不能掩盖他整体表演的出色。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如眉头的微微皱起、嘴角的轻轻抽搐,都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心活动。而他的肢体动作,无论是紧张时手指的微微颤抖,还是思考时身体的微微前倾,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张佳宁在这部剧中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从“甜妹”到“恶女”的逆袭,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形象。

她所饰演的角色,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名清纯无辜的学生,然而这不过是巧妙伪装的表象,实际上却是能够操控全局的“幕后黑手”。在一场与段奕宏的精彩对峙戏中,她的表演堪称全剧的高光时刻。只见她嘴角含笑,那看似无害的笑容却暗藏玄机,而眼神却阴冷无比,仿佛能穿透人心。

张佳宁成功地驾驭了这一角色,在这场对峙戏中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现了她扎实的表演功底,更让观众对她的演技有了全新的认识。她用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神态控制,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诠释得淋漓尽致,给整部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锵作为一名新人演员,在剧中的表现可以说是达到了“及格线”。

他在剧中饰演的刘大志背负着沉重的家族秘密,这原本为角色赋予了极大的表演空间。然而,在展现角色的情绪转折时,却略显生硬。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调侃,称其“像 AI 在演痛苦”。这种评价虽然有些尖锐,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在表演上存在的不足。

三、制作:镜头晃到晕,但美术赢了

西北美学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取景地选在了甘肃嘉峪关,那广袤无垠的荒原,饱经岁月侵蚀的土墙,以及脏兮兮的羊群,共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粗粝感,如汹涌的浪潮般扑面而来。特别是锅炉房里升腾的蒸汽,与漫天席卷的沙尘暴所形成的混沌景象,给人的视觉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此外,这部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隐喻符号。锅炉不仅仅是焚尸的工具,更成为了小城经济衰落的象征。它曾经或许是推动小城发展的动力之源,但如今却沦为了罪恶的滋生地,暗示着小城经济的辉煌不再,陷入了困境与衰败。而那漫天的沙尘暴,也并非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暗喻着人性在封闭环境中的异化。在这种相对封闭和压抑的环境中,人性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变得扭曲和复杂。

关于这部剧存在一些争议。手持镜头的滥用问题,导演谭嘉言为了追求所谓的“纪实感”,过度且频繁地使用晃动镜头。这一做法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被观众们纷纷吐槽“以为自己在坐过山车”。

奏拖沓也是该剧备受诟病的一点。在前两集中,铺垫过于冗长,剧情进展缓慢,让观众感觉拖沓沉闷。一直到第五集双尸案引爆,剧情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高潮。这种缓慢的节奏,直接劝退了部分急性子的观众。

镜头晃得我头晕,但美术老师值得加鸡腿——毕竟,谁不爱看段奕宏在漫天黄沙里帅到惨绝人寰呢?

《漫长的季节》火了之后,“地域+旧案”这种模式到处都是。《沙尘暴》虽然想靠着西北风情来跟别人不一样,可剧本有大问题,结果成了个“半成品”。赵冬苓写的《无所畏惧》系列早就显出叙事方面的不足了,这次的年代刑侦题材本来就应该认真考证,可“边陲小城到底在哪儿都没说清楚”,这种不真实的感觉直接就让那些喜欢考证的人不想看了。虽说导演谭嘉言的水平被人怀疑,但监制高群书(他的代表作是《神探亨特张》)那种写实的风格还是给这部剧带来了一点厚重的感觉。网友们都说:“下次干脆让老高当导演得了!”国产的悬疑剧不缺好演员,缺的是愿意好好打磨剧本的编剧,还有舍得花钱做实景的制片人。

《沙尘暴》像一锅夹生饭——段奕宏的演技是顶配牛肉,但编剧的潦草和导演的青涩,硬是把这锅饭煮糊了。

如果你是老段铁粉,可以为他咬牙追完;如果冲着悬疑烧脑,建议放低期待。

毕竟,再好的演员也救不了稀碎的剧本,就像再猛的沙尘暴,也刮不干净国产剧的创作痼疾。

你觉得段奕宏的演技值几颗星?《沙尘暴》的剧本又该背多少锅?评论区等你Battle!

来源:X十创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