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说,「误杀系列」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电影IP,这样的成绩,或许这个人功不可没——尽管「误杀系列」每部电影导演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监制」——陈思诚。
近日,《误杀3》上线流媒体平台。
该片由肖央、段奕宏、佟丽娅、刘雅瑟等领衔主演,票房达9.33亿。
据相关资料记载,《误杀1》票房13.33亿,《误杀2》票房11.21亿。
不得不说,「误杀系列」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电影IP,这样的成绩,或许这个人功不可没——尽管「误杀系列」每部电影导演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监制」——陈思诚。
说回《误杀3》,该片号称是该系列的「原创」剧情。其实,所谓「原创」,依旧是陈思诚的老套路,缝合各种经典电影桥段。
《误杀3》的故事背景,依旧发生在虚构的东南亚国家莱国,这样设置的好处,大部分观众应该心知肚明。如此设置之后,剧情尺度可以大不少。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
肖央饰演的富商郑炳睿,其女儿被绑架。郑炳睿在拯救女儿的途中,一段丑闻真相渐渐揭开,涉及人口贩卖,官商勾结。
反转在于,郑炳睿看似受害者,其实他是施害者,所谓绑匪,其实是「受害者」。绑匪通过绑架郑炳睿女儿,将郑炳睿与安全署署长曾经的恶行通过网络直播逐渐揭露。
这样的剧情,其实很俗套,我虽然想不起具体电影名称,但我肯定,这是我曾经看过的电影桥段。
陈思诚当然不止这样的手段,他会在「借鉴」之上,再进行「反转」。该片的其他反转在于,郑炳睿身边的人,其实也是绑架案参与者,以及,郑炳睿看似是一个「好爸爸」,实则他也在隐藏另一面。
具体的情节,我不赘述。总之,陈思诚的每一个反转,我几乎都预料到。这也是不因为我聪明,而是,确实这些年看了一些电影,对某些套路谙熟于心。
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处,绑匪对郑炳睿的考验,是保全自己还是炸死女儿,这个设置,我明显在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中看过。
这样的剧情,对于某些观众来说,可能意味着「峰回路转」,更何况,陈思诚还设置了诸多所谓人性的拷问,对莱国现状的批判(这种批判会被人认为是某种影射),以及借主角之口道出诸多关于宗教、宿命的金句,譬如,郑炳睿同伙问他,我们死后会下地狱吗,郑炳睿说,我们在的地方不就是地狱嘛(这句话我听过,原话好像是,我们死后都会上天堂,因为我们所踩的地方就是地狱)。
因此,对这部分观众来说,《误杀3》绝对值回票价。
我一直认为,陈思诚乃当代「王晶」,他善于挖掘不同的电影类型,精通电影「裁缝」之术,在商业电影这块造诣颇深。
不少观众对陈思诚「嗤之以鼻」,认为他只不过是「阅片量」广博,并将不同的电影缝合,为了取悦观众,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不断加码猎奇剧情,迎合不同观众喜好等。
不过,市场给予了陈思诚正面反馈,至少,他参与的电影,几乎都在赚钱。
我对陈思诚也基本保持「正面」评价,他至少真的在研究「观众」喜欢什么,如何让「观众」在90分钟内获得良好的观影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舍去某些「艺术性」,势必要加码某些「爽感」。
陈思诚的受众,是所谓「普通」的电影观众,他们只是把电影当成消遣或者谈资,这部电影满足他们某种需求便可。
而对于「影迷」来说,他们观看陈思诚的电影,会体验到陈思诚的「鸡贼」,不断地使用同一种套路,缝合经典电影桥段,拿捏观众情绪,没有诚意。甚至,有些「影迷」还会脑补,陈思诚拼贴电影桥段,自认为高明时,洋洋得意的「油腻表情」。
喜欢陈思诚没错,批判陈思诚也没错,「答案」留给时间。
最后,我想说一下段奕宏和佟丽娅。
段奕宏在《误杀3》中,表现非常一般。
佟丽娅的话,我没想到,她还能跟陈思诚合作,她的角色,其实可有可无吧。
以上,就说这些吧,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
来源:幽默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