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被浪姐被淘汰,网友:意难平!你听过她的歌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4 16:00 1

摘要:浪姐王蓉一公被淘汰意难平,你听过她的歌吗?她说两首歌都是自己的原创,我不是黄蓉和哎呀,不信可以去听下,不知道各位听过没有,听完又是否觉得不错呢?

浪姐王蓉一公被淘汰意难平,你听过她的歌吗?她说两首歌都是自己的原创,我不是黄蓉和哎呀,不信可以去听下,不知道各位听过没有,听完又是否觉得不错呢?

这也许就是那种反差吧。综艺节目很多的时候就是有话题。王蓉被淘汰,这不话题就来了!

王蓉在《浪姐6》初舞台和一公表现均被公认“唱跳全能”,甚至被央视文艺评价为“戏腔炸裂的全能姐姐”,但最终因团队成绩垫底和个人人气排名靠后淘汰。这种实力派“一轮游”现象,与同组陈德容被质疑划水却晋级的对比,引发观众对节目“流量优先”的质疑(参考央视文艺报道和知乎网友分析)

也有网友分析了,大概是这些原因导致:

临时救场与准备不足:王蓉自曝是提前不到一天接到节目邀约,连夜准备初舞台,导致镜头被大量剪辑,拉票环节的《小鸡小鸡》舞台也未完整呈现(全网报道)。

赛制设计与团队拖累:她所在小组因舞蹈编排争议(如“框景舞台”遮挡观众视线)、陈德容动作失误等问题,整体表现受限(知乎用户对舞台设计的分析)。

流量与情怀的取舍:节目组可能更倾向于保留话题度高的选手(如陈德容的琼瑶滤镜),而牺牲实力派(参考网友对节目剧本的讨论)。

王蓉在2024年就开始在网络平台活跃了,2025年3月份都已经开始火热了,甚至很多全国各地区的文旅也在用王蓉进行做宣传。芒果台邀请王蓉,是不是因为在网络走红原因,因为她是有流量的,而且也是有实力的!

所以我觉得能引发质疑就是节目需要的流量。不是后续采访中就发现了,她可能还会在参加《浪姐2026》

4月1日,王蓉在直播中回应被淘汰,她表示:“不管有没有复活,如若没机会能够复活,那我现在就报名《乘风2026》,争取活过第一关。”

王蓉的音乐作品与评价

早期代表作:才华与市场认可

《我不是黄蓉》(2004年):凭借洗脑旋律和幽默歌词爆红,成为彩铃时代现象级歌曲,获东南劲爆榜十大金曲奖。

《爸爸妈妈》(2005年):展现温情创作能力,被乐评人称为“80/90后青春记忆”,近期一公淘汰后清唱版播放量三天破亿(全网数据)。

《声声慢》《牛郎织女》等早期创作:曾获MTV大赛金奖,体现学院派功底。

转型争议:从创作歌手到“神曲女王”

《小鸡小鸡》(2014年):歌词仅重复动物叫声,搭配夸张造型MV,被批“低俗”“审美倒退”,但也因魔性传播成为B站鬼畜素材。

《坏姐姐》《芙蓉姐夫》等:进一步强化“雷人”标签,部分网友认为她“浪费才华迎合流量”。

公众评价的分化

认可派:认为她是“电子乐教母”,《浪姐6》舞台证明其唱跳实力仍在线,淘汰是节目组的损失(央视文艺和部分网友观点)。

批评派:认为她后期创作功利心过强,音乐高度让位于流量争夺(用户对《小鸡小鸡》拉票环节的负面评价)。

央视发黄蓉的歌曲

网友对王蓉歌曲的反馈

经典作品的长尾效应,《我不是黄蓉》《爸爸妈妈》至今仍是KTV热门曲目,近期因淘汰事件重回音乐榜单前列,网友感慨“听的不是歌,是青春”(全网怀旧评论)。

争议作品的传播特性,《小鸡小鸡》等神曲虽被诟病,但凭借洗脑旋律和猎奇MV,在短视频平台持续被二次创作,形成独特的亚文化现象(B站鬼畜区数据)。

实力与流量的时代碰撞,王蓉的淘汰事件,本质是观众对“实力派被流量规则碾压”的集体情绪反弹。她的音乐生涯同样充满矛盾:早期才华横溢却未能持续深耕,后期拥抱流量却失去口碑。正如网友所言:“我们怀念的不只是王蓉,更是被市场异化的音乐初心。”她的作品或许有优劣之分,但其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独特印记无可否认。

最后我说一句,我觉得王蓉是歌曲价值,从讲话中她是感激是不容易,好多年没有上大舞台的感慨这可能和《浪姐》的节目宗旨不相关,《浪姐》是人生励志价值,也许《歌手》、《音乐缘计划》等专业唱歌舞台可能更加适合!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曲事”和我一起交流!

来源:曲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