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撑起脊梁的人:一位戏曲演员的哭灵人生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4 13:09 1

摘要:"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愿跪着把钱赚?"河南许昌戏曲演员张金凤的这句话,道出了千万普通人的生存哲学。当儿子创业失败欠下巨债、丈夫缠绵病榻、公婆常年卧床的三座大山压来时,这位唱了半辈子戏的女子,把水袖换成孝衣,在灵堂前跪出了另一片人生舞台。

"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愿跪着把钱赚?"河南许昌戏曲演员张金凤的这句话,道出了千万普通人的生存哲学。当儿子创业失败欠下巨债、丈夫缠绵病榻、公婆常年卧床的三座大山压来时,这位唱了半辈子戏的女子,把水袖换成孝衣,在灵堂前跪出了另一片人生舞台。

戏台上的金凤曾是一方名角,如今却在乡间葬礼上哭灵。但细看便知,她将戏曲的十八般武艺全化进了哭灵:扬手是旦角的兰花指,拖腔是豫剧的九转十八弯。那些根据逝者生平即兴编创的哭词,字字押韵如戏文;跪拜时的身段,依稀可见当年在县剧团苦练的功底。谁说这不是另一种艺术传承?

凌晨四点,张金凤已在镜子前勾画哭灵的妆容。膝盖上的淤青用粉底盖了又盖,喉糖在口袋里窸窣作响。她清楚记得,上周连赶三场时,跪在碎石地上的刺痛感;也不会忘记,主家红着眼眶塞来的那包润喉糖。这些细碎的温暖,是她穿越一个个葬礼的微光。

在王家村的葬礼上,她为逝去的老人哭唱:"您当年推着板车换粮票,如今水泥路修到屋檐角..." 围观的村民悄悄抹泪,他们听懂了,这哭腔里不仅有逝者的故事,更晃动着整个时代的倒影。电子琴伴奏下,传统戏曲的基因在二十一世纪的葬礼上悄然复活。

有人惋惜戏曲没落,张金凤却用最草根的方式延续着戏剧生命。她的哭灵团队走过三个省份,把豫剧的声腔化入当代丧仪。那些电子琴与传统唱腔的碰撞,恰似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变奏。正如网友所言:"这不是艺术的消亡,而是文化在民间的转场。"

面对"跪着挣钱"的非议,她始终守着艺人的规矩:不因高价临时毁约,不为省力偷减流程。儿子跟着学哭灵时,她总说:"要哭出别人的故事,先得守住自己的良心。" 那些说她"丢面子"的人或许不懂,能跪着把全家老小扶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体面。

暮色中,张金凤收拾行装赶往下一场葬礼。豫中平原的风掠过麦田,裹挟着此起彼伏的哭腔与琴声。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个"张金凤"正俯身贴近生活最粗粝的褶皱,用跪姿托举着站立的尊严,让传统文化在生计与理想的夹缝中,长出新芽。

来源:聚贤堂三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