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之前读房琪的文字感觉像那种很华丽的薄薄的易皱的丝绸,轻飘飘的没有厚度的感觉。最近因为她在浪姐6中的表现,我才反应过来其实不止我自己有这种感觉,很多网友也有这种感觉。甚至有网友翻出房琪十年的一段演讲视频,细细分析后便会发现——所有的“人设崩塌”,不过是本
因在某综艺中引用了一句金庸先生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而迅速火出圈的房琪,最近参加《乘风2025》却人设崩塌,大有塌房的趋势。
说实话,之前读房琪的文字感觉像那种很华丽的薄薄的易皱的丝绸,轻飘飘的没有厚度的感觉。最近因为她在浪姐6中的表现,我才反应过来其实不止我自己有这种感觉,很多网友也有这种感觉。甚至有网友翻出房琪十年的一段演讲视频,细细分析后便会发现——所有的“人设崩塌”,不过是本色归位。房琪在浪姐6的这场舆论反噬看似突如其来,其实早就种下因果。
时间倒回自媒体尚未兴起的年代,二十岁出头的房琪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讲述了某个她在国外的“威风时刻”:“在国外买裙子时,保护我的大兵非要店主给我买一送一!”她挥动的手臂差点打翻话筒,瞪大的眼睛里闪着某种令人不适的兴奋。这个本想展现“特殊礼遇”的故事,在当年掀起轩然大波。当观众质问“为何把强权当荣耀”,她甩出一句“最后付了两条裙子钱”的辩解,却让争议愈演愈烈。
十年后再看这段影像,会发现某些特质早已刻进骨血:刻意扬起的声调,设计过度的肢体语言,以及那种将特权包装成温情的诡异逻辑。这些当年引发众怒的“毒点”,后来竟被她团队精心熬煮成全网追捧的鸡汤。当短视频风口来临,房琪账号开始批量生产“滤镜碾碎现实”的旅行大片:洱海边白裙飞舞配文“接纳不完美才是成长”,沙漠落日下念着“要像风一样自由”。那些被揉碎的文艺金句,恰似兑了工业糖精的鸡尾酒,初尝治愈,细品反胃。
大众并非没有察觉异样。某次被揭穿视频里的“秘境”实为收费摆拍后,她的回应堪称经典话术模版:“眼睛看不见美的人,到哪里都是牢笼。”这种永远正确的狡辩,与十年前指责网友“带节奏”的姿态如出一辙。直到《浪姐》镜头撕开层层滤镜,人们才惊觉:原来那些“温柔治愈”的vlog台词,从不是人生感悟,而是精准计算的流量密码。
如今再看她在综艺里争夺C位的模样,恍如目睹一场行为艺术——当“与世无争”的人设撞上真实的胜负欲,当“优雅从容”的鸡汤遇到队友争执时的冷脸,所有精心编织的美好叙事都成了滑稽的皇帝新衣。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观众对她在节目里的“强势”格外敏感:我们厌恶的从来不是野心本身,而是把野心包装成云淡风轻的虚伪。
与其说大众在审判房琪,不如说我们终于厌倦了这套“成功学话术”。当她在演讲中享受特权却美其名曰“友谊”,在vlog里贩卖焦虑又兜售解药,本质上都在践行同一种生存哲学:世界是块画布,重要的是涂抹技巧。
这场迟来的祛魅,早该给所有内容创作者敲响警钟。当00后开始用“厌班文学”解构奋斗神话,当年轻人学会在“废话文学”里消解宏大叙事,房琪式造梦产业的崩塌绝非偶然。我们不再需要手持仙女棒的情感导游,而是渴望看见真实的人在泥泞中站起的身影。毕竟,生活的真相从来不在磨皮过度的镜头里,而在那些敢于展露粗粝的裂缝中。
来源:金句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