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清明节前夕,北京天寿陵园的一角被层层叠叠的鲜花淹没。白玫瑰、百合、向日葵……这些周海媚生前最爱的花朵,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亲手摆放成一片花海。
2025年清明节前夕,北京天寿陵园的一角被层层叠叠的鲜花淹没。白玫瑰、百合、向日葵……这些周海媚生前最爱的花朵,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亲手摆放成一片花海。
有粉丝凌晨五点便抵达陵园,只为抢在人群前将写满寄语的卡片放在墓碑中央;更有来自广州、四川的“海米”(周海媚粉丝昵称)跨越千里,带着家乡特产和手写信件,只为向偶像道一句“清明安康”。
陵园工作人员透露,自周海媚2023年12月猝然离世后,其墓前鲜花从未间断。而每逢忌日、清明等节点,花束数量更是呈几何级增长,甚至需要专人维护秩序以防堵塞道路。
一名粉丝哽咽道:“她生前总说‘花开的时候记得来看我’,如今我们只是兑现承诺。”
时间回溯至2023年12月11日,57岁的周海媚在北京家中因红斑狼疮并发症突发离世。彼时她刚在社交平台分享与爱犬“小六”的温馨日常,未料24小时后噩耗传出,震惊娱乐圈。
医生证实,长期受免疫疾病困扰的她,最终因突发性器官衰竭猝死。
这位以《倚天屠龙记》周芷若、《义不容情》李华等角色封神的港星,晚年选择定居北京,将天寿陵园作为长眠之地。其家人透露,周海媚生前便钟爱陵园幽静的环境,更因“方便粉丝探望”而放弃香港安葬的提议。这一决定,如今看来恰似她温柔性格的延续。
除了线下祭扫,周海媚的悼念活动已延伸至数字空间。2024年5月,天寿陵园推出“云纪念馆”,粉丝可在线献花、点烛、留言。截至2025年4月,线上纪念馆已接收超10万次虚拟祭奠,其中351份“善缘”捐赠用于陵园维护,30个花圈由粉丝集体筹资定制。
线下,粉丝们自发组织“记忆守护计划”:定期清理墓前枯萎花束、补充周海媚偏爱的零食贡品,甚至有人默默修复被雨水侵蚀的追思卡片。尽管曾发生贡品被盗的插曲(2024年4月有报道称零食被路人拿走),但多数人选择以“她若知道有人需要,定会慷慨相赠”的豁达心态面对。
在粉丝眼中,周海媚的墓地不仅是祭奠场所,更是一座“立体回忆馆”。墓碑上镌刻着她饰演的周芷若经典形象,周围悬挂着粉丝手写的千纸鹤,每只翅膀上都抄录着其剧中台词。2024年11月,墓园管理处受粉丝启发,在碑前放置周海媚生前怀抱的泰迪熊玩偶,象征她未尽的童心。
而两只由好友李勤勤收养的金毛犬,也成为连接生死的特殊纽带。每年清明,李勤勤会带着狗狗到墓前“探望”,粉丝笑称:“它们围着墓碑转圈的样子,好像真的在找妈妈。”
相比同期明星,周海媚的悼念热潮为何持续升温?业内人士分析有三:
1. 角色共鸣:其塑造的经典角色跨越代际,80后重温青春,90后通过短视频“考古”入坑;
2. 人格引力:不炒作、不直播带货的淡泊态度,在功利至上的娱乐圈更显珍贵;
3. 情感投射:未婚未育却活出洒脱人生的她,成为许多女性“理想自我”的镜像。
正如一位粉丝在卡片上所写:“你教会我们,女人的价值从不在于婚姻盖章。”
来源:老徐趣读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