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娱乐圈的风向,真是变得让人有点眼花缭乱,尤其是95后小花这块儿,短短几个月,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小型“地震”。原本稳坐前排的赵露思和虞书欣,似乎都遇上了点“水逆”,而后面梯队的小姐姐们,则个个摩拳擦掌,卯足了劲儿往前冲。这“95花”的内部排位赛,是真要重新洗
95花“大地震”?赵露思虞书欣风波不断,孟子义章若楠们要“上位”了?
最近娱乐圈的风向,真是变得让人有点眼花缭乱,尤其是95后小花这块儿,短短几个月,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小型“地震”。原本稳坐前排的赵露思和虞书欣,似乎都遇上了点“水逆”,而后面梯队的小姐姐们,则个个摩拳擦掌,卯足了劲儿往前冲。这“95花”的内部排位赛,是真要重新洗牌了吗?
风暴眼中的“双强”:当光环开始褪色
先说说大家最关注的赵露思。前段时间因为身体原因休息,本以为是暂时的调整,没想到后续的话题却一直没断过。最近那个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本来出发点挺好,想展现真实、传递正能量,结果却意外成了“放大镜”,从素颜状态到说话方式,甚至系安全带的细节都被网友拿着显微镜反复审视。节目里她一句“暂时应该拍不了戏”,更是让原本就扑朔迷离的《恋人》项目(坊间传闻)雪上加霜。
坦白讲,这档节目播出后,对赵露思的路人缘确实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网络上关于“卖惨”、“共情力”、“不食人间烟火”的讨论铺天盖地。这让我不禁思考,当一个艺人试图主动剖白内心时,观众的解读往往是复杂且不可控的。这场风波,恐怕不只是一时的舆论困扰,可能还会牵动到她的商业价值评估。
另一边的虞书欣,日子似乎也不太顺遂。新剧《嘘国王在冬眠》开播,数据和口碑都显得有些“平淡”。豆瓣评分刚过及格线,初期市场占有率不算亮眼,热度排名也常常被其他剧集压过。除了剧情本身被吐槽有点“老套”外,虞书欣标志性的“夹子音”和表演风格,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甚至有人用上了“鹿小葵式演技”这样的标签。
说实话,这种甜美娇憨的风格,放在特定的角色里或许是加分项,但如果反复出现在不同类型的剧集里,观众确实容易审美疲劳。这盆冷水泼得不轻,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曾经的“顶流预备役”。
后浪汹涌:谁在悄悄加速?
就在赵、虞二人遭遇“成长的烦恼”时,其他95花们可没闲着。
周也、田曦薇、王楚然、卢昱晓这些本就小有名气的,手里都攥着待播项目,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弯道超车”。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批相对更新鲜的面孔,也借着今年的剧集热度,成功闯入了大众视野。
古偶的“末班车”乘客:孟子义靠着《九重紫》的CP效应,热度和商业价值持续看涨;代露娃在《白月梵星》里的表现也让她圈粉不少,关注度直线飙升。虽然大家都说古偶红利期快结束了,市场饱和、套路化严重,但不得不承认,她们俩确实抓住了这最后一抹余晖。有业内制片人就很看好孟子义,觉得她后续资源会升级;也有人觉得代露娃演技过关,公司又力捧,未来可期,当然也指出了她作为一番女主扛长剧可能还需时日。
现偶的“幸运儿”:年初那波现代偶像剧热潮,同样捧红了几位95花。章若楠有《难哄》这个大IP加持,全平台吸粉能力惊人;徐若晗的《爱你》播出后热度也不错;李兰迪也凭借《滤镜》收获了一波好感。
“搅局者”陈都灵:虽然是93年的,但陈都灵凭借《雁回时》成功打入古装市场,剧集热度破平台记录。她的年龄、戏路都和95花们有重叠,她的崛起,无疑也给这个赛道增加了更多变数。
格局之变:流量失灵,内容为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觉得是几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平台策略变了:平台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宝完全押在一两个顶级流量身上,开始更愿意给新人、给上升期艺人机会,分散风险,也寻求更多可能性。
观众口味变了:大家越来越看重剧集本身的质量和演员的演技,对单纯的流量光环开始“祛魅”。谁能拿出好作品,谁能带来新鲜感,谁就更容易获得认可。孟子义、代露娃、章若楠她们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就是“剧带人”的成功案例。观众对她们的期待值,可能不像对赵、虞那么高,反而更容易产生惊喜。
艺人运营模式的考验:赵露思和虞书欣的走红,离不开“作品+强运营”的模式。赵露思早期深耕小红书、抖音,积累了大量路人粉;虞书欣则通过选秀高位出道,粉丝构成更多元。她们都经历过“全网黑”的阶段,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业内流传的“越虐越粉”定律。但现在,这种模式似乎也遇到了瓶颈。特别是赵露思疑似“鸽组”的传闻(不论真假和原因),在当前项目难开、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无疑触动了业内的敏感神经。制片方和平台,现在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履约稳定”、更让人放心的演员。这或许是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
未来猜想:谁能笑到最后?
那么,“951”(95花第一梯队)真的要换人了吗?
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有业内人士就认为,赵、虞只是口碑暂时下滑,并非彻底“退位”,最终还是要看作品说话。据说平台内部非常看好赵露思的待播剧《许我耀眼》,甚至有人预测这会是她的“翻身之作”。当然,这都还是未知数。
而对于那些正在上升期的小花们,虽然势头很猛,但真正的考验——比如独立的扛剧能力和招商能力,还有待观察。一部剧的成功,不代表就能稳坐钓鱼台。正如品牌方所言,目前95花在商业价值上,并没有出现绝对的“断层”,大家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这场95花的“洗牌”与“补位”,不仅仅是几个名字的更替,它更像是整个行业从追逐“流量经济”转向拥抱“内容经济”的一个缩影。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纯比拼谁的粉丝多、谁的热搜猛,而是更加考验演员的专业度(演技、作品质量)、运营能力(如何维持良好口碑和观众缘)以及可持续性(能否持续输出、保持稳定)。
来源:娱生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