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荤口相声是中国传统相声中的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表演时会使用双关的语言、隐晦的暗示,这类相声往往很晦涩,直到最后包袱抖出来,听众才会明白。这类段子往往包含男女关系内容,因此才被称为荤口相声。
2019年,郭德纲在在一档节目中谈起荤口相声,说:你们没听过真正的荤口相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伦理哏不是荤口,真正的荤口相声太宝贵了,他是给聪明人听的,他每一句话都会让你恍然大悟,你才会觉得好玩、好笑。
那么什么是郭德纲口中的真正的荤口相声呢?
荤口相声是中国传统相声中的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表演时会使用双关的语言、隐晦的暗示,这类相声往往很晦涩,直到最后包袱抖出来,听众才会明白。这类段子往往包含男女关系内容,因此才被称为荤口相声。
例如老相声段子《直脖儿》,不听到最后,不知道所讲的是什么,以为就是个简单的猜谜。直到揭开谜底,观众才知道这是个荤段子。
荤口相声不同于“伦理哏”那么直白,往往表达都比较隐晦,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说他是给聪明人听的。观众看懂了,也不会心生反感。
2019年德云社封箱演出中,郭麒麟和师父于谦的《学哑语》中就有这个一段。郭麒麟晃桌子的动作,于谦一个“去”就点燃了全场。一句话没说,一个脏口没说,完全凭借隐晦的动作和暗示抖完了包袱,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
再比如阎鹤祥、冯照洋、杨鹤通的《四管四辖》,在表演的时候,阎鹤祥发现桌子坏了,说了一句:少东家挣钱也不知道给家里添置东西。
旁边的冯照洋接了一句:我也纳闷,少东家都走了,你一个寡妇能把桌子弄成这样。瞬间燃爆全场。
这两个段子中,没有一个脏字,没有一句直白的话,但就是会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让观众从动作,语言中体会个中趣味,虽然低俗,但不下流。
荤口相声到底好不好?是不是糟粕?
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若从相声起源来讲,早期相声的相声受众群体多为多为底层民众,荤口相声确实是迎合了部分观众猎奇的需求。
新中国建立后,侯宝林等老一辈艺术家推动相声了改革,为迎合时代,去掉了相声中的一些糟粕,也使得荤口相声逐步退出了主流舞台。
如今相声回归小剧场,荤口相声也为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逐渐有了复苏的现象。这与相声起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声本就是市井艺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免不了会有些荤口存在。明清笑话集《笑林广记》中就有不少这类男女关系的荤段子。
所以小编觉得,只要把点开春,注重场合、技巧、受众和使用次数,宜精不宜多,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这比“伦理哏”“屎尿屁”要强太多了。
来源:设计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