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3篇评论文章重磅推介纪录片《安化黑茶》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4:06 2

摘要:清明前夕,湖湘大地烟雨朦胧。历经一冬蛰伏,安化古茶树舒展新芽,首批春茶带着晨露的清冽落入竹筐。以安化黑茶为主题的四集纪录片《安化黑茶》近日于湖南卫视、芒果TV、茶频道圆满收官。该片以深刻的历史挖掘、精妙的科学解读和创新的叙事手法,深入挖掘了这片茶叶背后的历史、

发布导读

4月3日,《湖南日报》刊发《解码千年黑茶文化》《安化黑茶的前世今生》《随“黑茶使“共探茶密码》3篇评论文章推介纪录片《安化黑茶》,详情请看↓↓↓

清明前夕,湖湘大地烟雨朦胧。历经一冬蛰伏,安化古茶树舒展新芽,首批春茶带着晨露的清冽落入竹筐。以安化黑茶为主题的四集纪录片《安化黑茶》近日于湖南卫视、芒果TV、茶频道圆满收官。该片以深刻的历史挖掘、精妙的科学解读和创新的叙事手法,深入挖掘了这片茶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匠心精神。让我们伴着簌簌春风,捧一盏汤色如琥珀的安化黑茶,观赏一片茶叶中的经世致用。

解码千年黑茶文化

作者:刘仲华

《安化黑茶》纪录片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维度,阐释了千年黑茶的文明密码和时代价值。

安化黑茶茶园。

在茶文化方面,纪录片再现了黑茶成为“官茶”的历史脉络。作为“战略物资”,安化黑茶通过万里茶道远销蒙古、俄罗斯,生动展现了“以茶治边”的政治智慧和商贸传奇。安化黑茶“三尖三砖一花卷”的品类体系,被纳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在茶产业方面,纪录片穿透雪峰山云雾,呈现安化黑茶从古法制茶到现代产业集群的蝶变。安化黑茶以36万亩生态茶园为基底,打造了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样板,构建起覆盖生产、加工、文旅的全产业链,以“中国黑茶之乡”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茶科技方面,纪录片以显微视角剖析“金花菌”的共生密码。通过超高清影像首次展现黑茶发酵中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揭示冠突散囊菌对提升黑茶品质的科学机理。

《安化黑茶》纪录片不仅是千年黑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佳作,还将成为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必将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加辉煌的传奇!

安化黑茶的前世今生

作者:陈善君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茶,一种人会喜欢一种茶。”四集新摄原创纪录片《安化黑茶》,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现代光影技术为媒介,以第三人称为讲述角度,选取刘文、刘新安、周六、刘仲华四个主要典型代表人物依次出镜,全景全息介绍安化黑茶的历史地位、生产情况、传承发展、特色功效,科学形象地展现了安化黑茶的前世今生。

安化黑茶是经世致用之茶。历史上的安化黑茶绝对不是一般茶饮,而是一款关乎国计民生的“官茶”“贡茶”。纪录片第一集通过梳理有关文献,追溯它的发展历程,客观说明了安化黑茶何以于国而言“定邦安边”,于家而言“既饮且卖”,安化黑茶何以有“茶运与国运相牵,国运与茶运相连”之说。那是因为安化黑茶的确是万里茶道、茶马互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片中对有关文献的检索解读具有说服力,安化黑茶地位分量也由此显见。

安化黑茶是自然生态之茶。纪录片第二集通过介绍安化黑茶最近几十年的生产销售过程,突出介绍了安化黑茶是出自“益山益水”的茶中精品。“安化山中不耕田,一件茶品吃半年。”安化其地多冰碛岩,长年云遮雾绕,是茶得天地之精华;云台茶叶肥实厚大,梗叶兼用,竹篾藤蔓又随手可得,是茶得自然之馈赠;制作加工虽然复杂繁难,却全赖手勤脚快和适当的物理科技赋能,绝不做任何化学加工提炼,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也只任由“时间”发酵,是茶的神奇造化之精妙。安化黑茶是贡品,更是精品。

安化黑茶是文化传承之茶。纪录片第三集着重再现它的传承发展过程,生动诠释了安化黑茶何以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密码。千两茶万两茶是安化黑茶的标牌,至今闪亮;七星灶是安化黑茶的“烟火日常”,至今明亮。“茶”传是因“人”传。安化人爱茶,跟爱戏一样,从祖先那里来的,都成为骨子里的东西了。安化“人”好“茶”才好。

安化黑茶是有益健康之茶。纪录片第四集通过分析它的实验发展历程,深刻讲述了安化黑茶富含科学营养成分的特殊功能效用。纪录片中讲述了一代代“茶人”或者茶科学家发现、探究“金花”的故事。现已通过实验室的观察检测数据分析得出,“金花”藏着安化黑茶身上的“秘密”,是它使得安化黑茶经受时间的磨砺陶冶,经过“发酵”后而淬炼出多种有益有效有用的微生物成分。

纪录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每集集中一个主题,而各集又互为因果、互相说明,形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第一集是说“果”,后面三集是见“因”。安化黑茶为什么能“经世致用”堪当大任,是因为它是一款好茶。第二集则具体解说,是因为“好山好水出好茶”;第三集具体解说,是因为“人好茶才好,用心做好茶”;第四集则具体解说,是因为“茶本身就好,营养价值高”。第一集是历史的发问,后面三集是从三个角度分别给出的逻辑回答。

再加上纪录片清晰得当的镜头语言、朴实而又透着哲理的恰当解说,不仅将安化黑茶作了全方位的透析和立体式的呈现,而且做到了于一款茶中见历史、见科学,见人物、见故事,见风物、见精神,从而以高科技现代光影的形式,为安化黑茶绘形塑像铸魂、写志立传存史,确实不失为一部高质量的新时代茶文化纪录片。

总而言之,四集共百余分钟的《安化黑茶》是部质量上乘的纪录片,也是部内蕴丰富的文化片,还是部制作精良的文旅片,予人以知识、温暖和力量的人文片。值得大家,特别是爱茶的朋友去观赏并探究一番,从片里尽可以读懂它的“前世今生”。

随“黑茶使”共探茶密码

作者:王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千百年来,人与茶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四集纪录片《安化黑茶》以茶为媒,融历史、地理、人文与科技于一体,由数位“黑茶使”,将安化黑茶前世今生的秘密与久经淬炼的历程,向观众娓娓道来。

黑茶的“前世”

黑茶何时出现,何时流通于市,又如何远行西北?历史上有关安化黑茶的记载并不丰富,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纪录片巧妙地让第一位“黑茶使”——岳麓书社的古籍编辑刘文,带领观众在草蛇灰线般的文献记载中,探秘解谜。

茶马互市开通后,中国内地运销西北的茶叶数量逐渐增加。《明史·食货志》的一条记载引起了刘文的注意:“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这种茶,似乎指向了家乡的安化黑茶。顺着这条线索,刘文在古籍中探寻安化黑茶的“前世”。

安化黑茶。

从五代《茶谱》中“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到明代茶马互市时远“征”西北的官茶;从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时推行的一系列茶政改革,到御史陈讲“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的奏疏;从晋商在“万里茶路”途中扬起的尘埃,到左宗棠西征时以茶筹饷的谋略……

云开雾散,安化黑茶的历史逐渐清晰。安化黑茶似乎从诞生起,就承担着治国安疆的使命,这也正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精神的生动注脚。

开篇定调,纪录片的首集展现出安化黑茶的厚重底蕴与历史价值。在片尾激荡的音符中,观者心中的震撼久久不散。从前的我们,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安化黑茶……

拙诚至上的茶业“桃源”

为什么是安化,为什么是黑茶?这一谜题,由纪录片的第二位“黑茶使”——安化白沙溪茶厂的茶人刘新安揭开。

安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同大自然精心设计的制茶工坊。冰碛岩土壤中丰富的微量元素,资江流域湿润的小气候,云台山大叶种茶树的坚韧品格,共同造就了黑茶生长的黄金配方。“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群山也带来馈赠。在只有茶树恣意生长的安化,茶与人相依相伴。

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七星灶烘焙、贮存发酵,随着纪录片所呈现的镜头,我们见证了一片树叶的蜕变。松香明火间,看似质朴无华的传统工艺,却蕴藏了安化茶人千百年的积淀与传承。耐得烦的安化茶人怀着诚挚与敬畏之心,用技艺回馈着自然的礼赠。这种顺应天时、抱朴守拙的生存智慧,在安化人“喊山”的千年吟唱中臻于至境。当老茶农用古老的调子唤醒茶山,那些镌刻在茶树年轮里的约定,化作久久回响的天籁。

久经淬炼后,安化黑茶又在山水迢迢的相送中,踏上“万里茶路”远行他乡。而在它们的身后,仍有万千茶香萦绕安化,默默守望着代代茶人的晨昏。在这里,家家户户做黑茶、存黑茶,提前一晚煮茶、焖茶,一泡就是一缸,琥珀色的茶汤在茶缸里泛起涟漪。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为何有人说安化黑茶“越陈越珍贵”?新世纪的黑茶又将去往何处?最后的谜题,由“85后”茶人周六和茶学专家施兆鹏等“黑茶使”解答。

古法的核心变量是“天”,茶学专业团队聚焦“微生物”领域,揭开黑茶发酵的秘密。他们用显微镜头捕捉菌丝绽放的瞬间,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茶多酚含量,用宏基因组测序解析菌群密码,用代谢组学追踪后发酵动态,将茶叶中微生物的暗流涌动化作可量化的数据。

纪录片将茶学实验与五感品鉴相类比,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了黑茶发酵的“魔法”。从1958年中国首个茶学专业的建立,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对黑茶成分的揭示,正是新一代“黑茶使”的科学探索,试图揭开黑茶如何有益于健康、是否真的能降血压、调血糖、顺肠胃的秘密。且将新火试新茶,这种守正创新的智慧,体现在千两茶制作的非遗传承中,也展现在茯砖茶发花工艺的精准调控上。

要知晓从何处来,更要思考向何处去,古老的茶业如何焕发新的生机,这是安化茶人,乃至中华茶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安化黑茶》不只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启示录,其延伸意义与时代价值不言而喻。

从来处来,向去处去

古人曾云:“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在湖南安化的群山深处,六亿年前冰碛岩的呼吸融入资江的水汽,氤氲着千年古茶树,一代又一代茶人用双手编织着跨越时空的生命密码。

在纪录片恰如其分的声乐与光影配合中,观众仿佛置身于多维感官的千年茶窖,在新一代“黑茶使”的带领下,一同撬开冰碛岩封存的历史断层,层层揭开黑茶历史的迷雾与发酵的秘密。

当纪录片的镜头定格在琥珀般的茶汤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树叶的涅槃史,更是人们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文明史。黑茶的兴衰,是中华大国边疆治理的缩影;茶人的传承,是他们与草木之灵相守相成的智慧;科技的介入,则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和解的无限可能。

安化黑茶用它的醇厚与拙诚,讲述着中国茶文化最本真的哲理——真正的经典从不拒绝改变,历经淬炼而越陈越香;真正的传承,是让传统在未来的脉搏中继续跳动。

正如片尾所言:“只要时间还在向前,一切都值得期待。”从古时的毛文锡、杨一清、左宗棠、陶澍,到今天的施兆鹏、刘仲华、刘新安、周六,下一任“黑茶使”又会是谁,下一段寻茶之旅又会有怎样的传奇?

水过三沸,各位看官,饮茶否?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