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晓松曾坦言,林徽因的故事若剥离徐志摩,便失去“灵魂”。他试图以戏剧化手法呈现才女的“多情”,却忽略了梁再冰的底线: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所谓“私情”,实为后世杜撰。
2015年高晓松筹划多年的《林徽因传》电影因林徽因女儿梁再冰的警告被迫搁浅。
梁再冰撂下狠话:“若拍我妈与徐志摩的私情,我告到你破产!”
高晓松则回击:“不拍徐志摩,还有什么劲?”
高晓松曾坦言,林徽因的故事若剥离徐志摩,便失去“灵魂”。他试图以戏剧化手法呈现才女的“多情”,却忽略了梁再冰的底线: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所谓“私情”,实为后世杜撰。
梁再冰强调,母亲对徐志摩仅有“未恋”,绝无越界之举。
林徽因的形象长期被两种说法撕裂:
绯闻:徐志摩为她抛妻弃子、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甚至冰心以《我们太太的客厅》暗讽其“交际花”做派。
真实:她是中国首位女建筑学家,与梁思成共同发现唐代佛光寺,挽救景泰蓝工艺,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却在病榻上仍被流言困扰。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未恋”真相——被误读的青春与清醒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与24岁的徐志摩相识。徐志摩被其才貌倾倒,但林徽因仅视其为“兄长式友人”。
关键细节常被忽略:
林徽因尚未成年,徐志摩已有妻室。林长民曾代回信,明确拒绝其追求。
林徽因晚年对女儿坦言,徐志摩爱的只是“诗人想象中的她”,而非真实自我。
当徐志摩为追求林徽因要求发妻张幼仪堕胎时,林徽因深感震惊。她写信痛陈:“我永远做不到幼仪的镇定……你已大大有福,莫再伤她。”
梁思成林徽因
为何绯闻经久不衰?
1.林洙的“回忆录”:梁思成续弦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中大肆渲染林徽因的“多情”,甚至编造“同时爱上两人”的桥段。
2.大众心理:人们更愿相信才女必风流,而非承认其超越时代的专业成就。
林洙
梁再冰的“守护战”——女儿眼中的林徽因
从“破产警告”到捐赠遗物
梁再冰一生致力于澄清母亲形象:
法律威慑:多次警告高晓松等创作者,禁止消费母亲绯闻。
历史正名:将林徽因手稿、照片捐赠机构,确保史料公开透明。
梁再冰
梁再冰曾写道:“即使全世界误会她,她依然是我最爱的妈妈。” 这种守护不仅出于亲情,更源于对历史真实的敬畏。
她深知,若放任绯闻,林徽因的建筑成就、抗战中考察古建筑的坚毅、病榻上设计国徽的执着,都将被“风流才女”的标签淹没。
林洙本是林徽因的学生,受其资助完成学业,却在林徽因病逝后与梁思成再婚。她利用“梁太太”身份,通过回忆录与采访系统性诋毁林徽因:
捏造情史:声称林徽因向梁思成坦白“同时爱上两人”。
贬低形象:嘲讽林徽因“不会做饭”“割双眼皮”,试图消解其“完美”光环。
梁再冰因林洙私自拆除母亲照片掌掴继母,梁思成默然不语。
林洙将梁林夫妇珍贵手稿拆分拍卖牟利,甚至出售《营造法式》等学术遗产。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林洙所著,不见对恩师林徽因的尊敬和感恩,真实令人吃惊。
林徽因梁再冰
结语:
林徽因的争议虽未停息,但她的生命早已超越绯闻:
学术遗产:她与梁思成测绘的2738处古建筑,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基石。
精神遗产:她在战火中高喊“门外是扬子江”的刚烈,在病榻上设计国徽的执着,诠释了知识分子的风骨。
来源:带上历史的心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