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追《棋士》,这老是让我想到娱乐圈中一个常常被说起的问题,就是当下影视剧中的穷人角色,为何演绎得愈发偏离实际了?
最近在追《棋士》,这老是让我想到娱乐圈中一个常常被说起的问题,就是当下影视剧中的穷人角色,为何演绎得愈发偏离实际了?
直到看了这部剧,见识到王宝强的演技,我才明白,原来穷人是应该这样演绎的!
在近期热播的《棋士》当中,王宝强饰演的围棋老师崔业,通过细腻又真实的演绎,揭穿了假穷人的伪装。
他蜷缩在那辆破旧自行车上的身影,攥着满是褶皱的纸币时表现出的那种犹豫,在面对不公待遇时所展现出的隐忍和麻木,让观众真切地看到了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挣扎与尊严!
在《陌上又花开》当中,其所呈现的农村场景被网友戏称为新农村样板房。暖水壶新得闪闪发亮,桌椅光滑到能映出人影,就连村姑的手都洁白细嫩得像葱根一样!
类似的荒诞设定一个接一个。在《城中之城》中,初到上海的穷小子居然租住着带有落地窗和美丽夜景的房子;在《甜蜜暴击》里,鹿晗饰演的穷学生居然能承担得起深圳的两层小洋楼!
这些角色看上去身着破旧衣物,口中喊着饱含苦情的话语,但是在各个方面却都暴露出“何不食肉糜”式的创作傲慢之态。
追根究底,问题出在创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脱离开来。他们依靠想象去拼凑有关穷的各类符号,像是带补丁的衣服、便宜的盒饭、出租屋的标语等等,然而却忽略了穷困对人性最本质的侵蚀,例如尊严的丧失、机会的匮乏,以及被社会规则碾压过后的麻木状态。
他们不仅失去了戏剧的真实性,还把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演绎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表演。
崔业的贫穷是细节里藏着的血与泪!
《棋士》从开头起,就凭借一连串的细节将虚伪击碎了。
省围棋大赛冠军崔业参加了学校的表彰会,镜头扫过他面前空荡荡的茶杯,居然连一口水都没给他准备。这样的对待,把无权无势之人的卑微体现得极为透彻。
当校长毫无愧意地侵占他的奖金之时,崔业低垂着头,一声不吭,他的侧脸轻轻地颤抖着,手指不由自主地在自行车把手上反复摩挲。
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但是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在生活持续打击之下所产生的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
最令人痛心不已的,当数肯德基生日宴这一情节。
崔业为了给儿子庆贺生日,咬咬牙拿出了自己仅有的 100 元积蓄。
他站在柜台前,一次次地反复核对价格,那份局促之感展露无遗。而在接过餐盒的瞬间,下意识护住袋子的动作,将身为底层父亲难得奢侈一回所饱含的那种心酸彻底地呈现了出来。
极具讽刺的是,当他带着这份价格高昂的礼物回到家时,竟发现儿子已被经济状况良好的哥哥接走去庆贺成功了。
餐桌上已经凉透了的汉堡,以及崔业强颜欢笑说出的“学校给我办过庆功宴了”这句话,让多少打工的人看到了自己那看似风光的谎言背后暗藏着的裂缝。
王宝强的表演之所以令人动容,是因为他精准地洞悉到了贫穷对人格带来的缓慢侵蚀影响!
就连遭到豪车司机辱骂的时候,崔业都会条件反射似的往后退半步,低下头等着对方先离开。这种表现并非是他懦弱,而是由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而养成的生存本能。
这种习以为常的屈服顺从,远远要比任何撕心裂肺的号啕大哭更令人感到心痛!
从许三多到崔业,王宝强实现了摆脱喜剧化的转变。
16 年前,在《士兵突击》里那个朴实憨厚的许三多,让观众记住了王宝强所具有的那种傻根式的喜剧才华。
然而,在《棋士》当中的崔业,彻底颠覆了这样的一个标签。
为了能和角色更为贴近,他在片场仅吃水煮菜,刻意保持消瘦的体态,说话时更是特意压低嗓音,让声线具有被生活磨砺后的那种沙哑的感觉。
这种极度严格的自律,源于他对真实的敬畏。观众期望看到的是真实且充满活力的人,而非刻意展现出来的贫苦!
崔业的状况要复杂得多,这对其演技是巨大的挑战。他一方面是围棋天才,可以凭借棋局去推断犯罪的途径;另一方面又是贫困的父亲,为了给儿子筹集医药费而选择冒险。
在王宝强和陈明昊在审讯室对峙的那场戏中,他的眼神从闪躲慢慢变成了决绝,将角色在善与恶之间的摇摆诠释得令人脊背阵阵发凉。
有观众称,这不是黑化,而是当一个好人被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境地时所进行的绝望反击。
《棋士》的志向绝非仅仅在于刻画个体的悲剧。崔业借助围棋的思维策划犯罪,黑白棋子成为了命运彼此较量的一种象征。
当他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帮助劫匪逃脱,并借助连环劫争去谋划洗钱的方案时,观众所目睹的是知识在生存压力的影响下产生的扭曲和变异。
而哥哥崔伟(由陈明昊扮演)在追查案件时的逐步紧逼,正好符合了围棋中攻彼顾我的道理。
这种叙事形式让这部剧跳出了罪案剧的常规模式,崔业的堕落并非仅仅是好人转坏这么简单,而是体制带来的压迫、家庭沉重的负担以及尊严的垮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他在信用社抢劫案中被迫成为共犯时,那声“我只是想活着”的呐喊,暴露出社会底层通过合法途径谋求生存的道路狭窄这一残酷状况。
观众真正需要的是真实的镜子,而不是滤镜!
《棋士》获得的成功,证实了现实主义作品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据统计,该剧播出三日即登顶骨朵热度榜,豆瓣开分8.9,近70%观众打出五星。
一条收获了大量点赞的评论如此写道:崔业让我想起了父亲,他总是说已经吃过了,可实际上兜里就仅剩下两枚硬币。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源于作品对苦难的真诚审视。
再来瞧瞧某些悬浮剧,利用美颜滤镜去掩盖贫穷的状况,依靠狗血的桥段来消费苦难,其根本实质实则是创作上的怠惰以及精英视角的杂糅。
当崔业等人的事迹被真实地呈现出来时,我们这才懂得,贫困不是用来赚取同情的工具,而是需要被严肃对待的社会问题!
来源:寒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