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也想不到,中国动画《哪吒2》登陆印度的消息,竟演变成了一场史诗级的文化论战。当印度华纳兄弟宣布4月25日上映印地语版时,印度网友的第一反应不是期待特效,而是集体高呼:“这明明是我们的神话!”
“哪吒是印度的?”——一场由电影引发的文化争夺战,正在印度疯狂发酵!
图片来源网络
谁也想不到,中国动画《哪吒2》登陆印度的消息,竟演变成了一场史诗级的文化论战。当印度华纳兄弟宣布4月25日上映印地语版时,印度网友的第一反应不是期待特效,而是集体高呼:“这明明是我们的神话!”
缘起:一场“文化认亲”的狂欢
事件的导火索,是印度媒体对《哪吒2》的报道。他们称这部中国动画“暗藏印度基因”,理由是“哪吒”二字疑似古印度战神“那罗鸠婆”的音译,而风火轮、三头六臂等元素,也被指与印度教神话高度相似。这番言论迅速点燃印度社交网络,相关话题24小时内登上热搜前三。
图片来源网络
更有狂热网友翻出古籍,声称哪吒的故事原型源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甚至有人制作对比图,试图证明“中国版哪吒是改编品”。这场突如其来的“文化争夺”,让《哪吒2》未映先火,院线预售票瞬间售罄。
图片来源网络
激辩:神话溯源还是过度解读?
面对印度网友的“考据”,中国影迷的反应却耐人寻味。有人调侃:“按这逻辑,孙悟空是不是也得改国籍?”也有学者指出,哪吒形象虽受佛教文化影响,但“剔骨还父”的核心情节纯属中国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物,与印度神话毫无关联。
有趣的是,这场争论反而推高了电影热度。印度影院紧急追加排片,部分城市甚至开设“文化对比专场”,邀请观众观影后参与讨论。有院线经理透露:“很多人买票不是为了看特效,而是想验证‘印度起源论’。”
结局:票房赢了,文化输了吗?
截至发稿,《哪吒2》全球票房已突破155亿,印度市场成为最新增长点。但这场闹剧也留下思考:当文化输出遭遇“被认领”,我们该一笑置之,还是严正反驳?或许,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争论的双方,而是跨越国界的故事本身。
“哪吒是谁的?”——答案,早已写在观众的掌声里。
"你认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奇闻动漫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