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傅云夕的设定是“大理寺少卿”,年纪轻轻却行事狠辣,目中无人。但问题在于,他的权力来源模糊不清——既无皇室背景,又无朝堂靠山,却能横行无忌,甚至多次与权贵正面冲突而不受打压。这在古代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傅云夕的设定是“大理寺少卿”,年纪轻轻却行事狠辣,目中无人。但问题在于,他的权力来源模糊不清——既无皇室背景,又无朝堂靠山,却能横行无忌,甚至多次与权贵正面冲突而不受打压。这在古代官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更离谱的是,他作为裴大福的义子,本该是裴党的一枚棋子,但剧情却让他长期游离于权力斗争之外,仿佛一个“独行侠”。这种设定让他的角色显得悬浮,缺乏现实逻辑支撑。如果编剧能明确他的政治立场(比如他是皇帝的暗棋,或是某个派系的利刃),至少能让他的行为合理化。可惜,直到结局,傅云夕仍然是个“为狠而狠”的纸片人。
庄寒雁的塑造同样失败。她流落在外十七年,按理说应该对父母有复杂情感——既有渴望,也有怨恨。但剧中她几乎毫无负面情绪,甚至对父亲的恨都只是“因为母亲死了”。这种“圣母式”的宽容,让角色显得虚假。
更矛盾的是,她一边说自己“只想回家”,一边又卷入朝堂斗争,甚至主动参与复仇。如果她的核心动机是“质问父母为何抛弃自己”,那剧情应该围绕她与父母的冲突展开,而非让她莫名其妙地爱上傅云夕。
傅云夕和庄寒雁的感情线堪称全剧最大硬伤。两人初次见面,傅云夕就对庄寒雁“一见钟情”,但剧中从未解释他到底看上她哪一点。是颜值?是性格?还是她的“复仇目标”?观众完全摸不着头脑。
更离谱的是,两人都是极度骄傲、目标明确的人——一个查案,一个复仇。按理说,他们应该是互相利用的“同盟关系”,而非恋人。但编剧为了迎合“古装剧必须谈恋爱”的套路,硬是把两人凑成一对,导致感情戏生硬又突兀。
《雁回时》本可以是一部纯粹的权谋复仇剧,但编剧似乎认为“没有爱情观众不爱看”,于是强行加入CP戏码。结果呢?不仅感情线立不住,连主线剧情也被拖垮。
其实,观众早就厌倦了“万物皆可谈恋爱”的套路。复仇剧就该专注复仇,权谋剧就该专注权谋。如果庄寒雁的剧情聚焦于“寻找父母真相”,傅云夕的剧情聚焦于“查案与政治斗争”,两人的关系仅限于“利益合作”,或许整部剧的逻辑会更通顺,角色也会更立体。
可惜,编剧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偷懒的方式——用爱情掩盖剧情漏洞,最终让整部剧沦为又一部“为CP而CP”的平庸之作。
来源:郑郑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