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0票房下映,国外8亿票房封神,它是国产电影试金石?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0:15 2

摘要:1999年10月20日晚,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即将颁发压轴的最佳故事片奖。虽说入围的影片,均是佳作。但对收看颁奖礼的观众来说,这奖项,基本就是二选一。要么是讲述战争传奇的《黄河绝恋》;要么是从威尼斯捧回金狮奖的——《一个都不能少》。然而最终公布的结果,却出

1999年10月20日晚,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即将颁发压轴的最佳故事片奖。

虽说入围的影片,均是佳作。

但对收看颁奖礼的观众来说,

这奖项,基本就是二选一。

要么是讲述战争传奇的《黄河绝恋》;

要么是从威尼斯捧回金狮奖的——

《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最终公布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一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片子,

包揽了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

主演滕汝骏获奖时,已经53岁了。

23年9月,这位老演员悄然离世。

刘烨发微博悼念:

“一直记得1998年,

您给我的帮助和指点。”

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

让人20多年念念不忘?

《那山那人那狗》

(上咪咕视频app,观看正片)

1999年,影片在内地是零票房。

这话题,聊起来有点尴尬。

影片男主滕汝骏,当时还没什么名气。

另两位主演刘烨和陈好,还在中戏念书。

即便拥有金鸡奖项的加成,

这片子还是推不出去。

有人说,当年影片的拷贝根本没人要;

也有人说,还是卖出去一部。

反正无论如何,像这样的小成本影片:

拍出来后无缘院线,

最后以不高的价格卖给电视台,

在那时并不稀奇。

把作品卖给电视台后,

导演霍建起却总是放不下心。

因为这就意味着——

他很难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了这部作品?

又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把整部影片看完?

深入湘西山村数月的努力,似乎没了结果。

转机发生在2000年。

这年1月,日本的发行人深泽一夫,

偶然间,知道了这部影片。

他通过一位北影老师,联系到霍建起,

表示很愿意负责该片的日本发行工作。

为了让影片顺利在日本上映,

深泽一夫联系到东京的——

岩波影院、东宝东和发行公司,

还争取到日本《旬报》的支持。

正式公映的半年里,

影片的策略是“细水长流”——

安排在岩波影院的100多座小厅循环播放。

而来自观众的反馈,却异乎寻常的热烈。

不久后,大阪、神户、京都,

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都开始放映此片。

没想到,这部在国内无人问津的影片,

竟然在日本火了。

在不断有城市要求加映的声浪中,

《旬报》专门印制了介绍影片的小册子。

岩波影院还从原著作者手中,

买下六部短篇小说的版权。

截止到2001年3月,

《那山那人那狗》的小说——

已经再版8次,销售6.7万余册。

值得注意的是,

该片以8亿日元的累计票房,

成为日本境内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

直到2003年11月,

该片引发的观影浪潮,才在日本褪去。

很多政府机构、大型公司,

把它当作教育片,要求职员观看。

在日本邮政事业厅的工作室外墙上,

直接张贴了《那山那人那狗》的海报。

日本文学部科学省,将原著小说指定为,

高等学校国语教材和中学教材。

日本放送协会还将其制作成盲人读物。

回忆起当年去日本宣传影片的经历,

霍建起有点感概:“我还清楚地记得,

一位日本观众曾眼含着泪水说,

日本男人也是看着父亲背影长大的。”

《那山那人那狗》看起来像一部公路片。

但它却没有汽车、犯罪、强冲突等,

一系列公路片特有的类型符号。

贯穿全片的父子,甚至没有名字。

作为观众,我们却能清晰地感受到——

片中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父子情。

父亲(滕汝骏饰)常年做邮员,腿部患病。

组织上发现后,坚决要他退休。

这时,儿子(刘烨饰),

自愿接替父亲的工作。

虽然,他表面上显摆——

“家里不能少了这个国家干部”,

但心里,只担心父亲的病情。

接任后第一次送信,父亲领着儿子认路。

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空巢的五婆,

送别的乡亲,热情的侗族姑娘,

还有立志考出大山的五娃。

在这些见闻中,儿子慢慢地明白了,

父亲常年在外的苦衷,

理解了作为一名邮递员的本分。

影片儿子不仅与父亲完成和解,

还重新认识了大山里的生活。

影片看着没什么博眼球的噱头。

难怪当初在内地上映,

全国上下的影院无人问津。

可它高级的地方,就在于——

透过一对平凡的父子,

通过一个不起眼的职业。

勾勒出父子最内敛、质朴的情感,

捕捉到邮递员身上的神性。

其实,要把影片拍得有卖相,并不难。

影片中父亲这个人物,多年当邮差走山路。

精神上遇到过挫折,身体上受过伤害。

浑身上下都是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证据。

我们只需稍作总结,然后通过这段旅程,

给父亲的遭遇稍作编排,便能——

引发同情,展示苦难,歌颂苦难。

苦情的逻辑,在内容领域屡试不爽。

但在《那山那人那狗》中,

你却很难直接地感受到苦难,

甚至连明显的情绪都很难捕捉。

第一次到村委会,村秘书跟父亲说:

“别人来了都能争模范、当干部,

就你啊光走啊走的这么多年了......”

听到这话,父亲却笑了:

“我还没嫌久呢,你倒嫌久了。”

路上爬过一个陡坡,儿子才知道,

父亲当年送信滚下山坡的故事。

那次,父亲摔得挺重,

一直昏迷到天黑才醒。

但谈起这件事,父亲却挺高兴:

“那天,全村老少,

都打着火把出来找我,真不好意思。”

还有次儿子问:

“山里这么苦,山里的人为啥住在山里?”

父亲犹豫了一下,轻轻回答:

“原来神仙就住山里,

他们都是神仙的后代。”

的确,作为一名往山里送信的邮员,

父亲这些年吃了很多苦,

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难处。

但他也因为这份工作,

结识了妻子,组建了家庭。

拥有了能理解自己,继承衣钵的儿子。

父亲从没强调过自己的奉献和付出,

说到底,他其实很喜欢邮员的工作,

以及这个身份带来的一切。

他热爱眼前的大山,也爱路过的人群。

编辑:赛门

校审:编辑部全体

监制:时云

来源:咪咕视频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