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从顶流偶像到 “千面演员” 的破茧之路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2 22:36 3

摘要:当 24 岁的易烊千玺以佝偻的身躯、扭曲的手指出现在《小小的我》片场时,没有人想到这个曾经被质疑 “靠流量吃饭” 的偶像,会用一场近乎自虐的表演,让整个华语影坛为之震撼。

当 24 岁的易烊千玺以佝偻的身躯、扭曲的手指出现在《小小的我》片场时,没有人想到这个曾经被质疑 “靠流量吃饭” 的偶像,会用一场近乎自虐的表演,让整个华语影坛为之震撼。

从顶流偶像到 “千面演员”,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娱乐圈最华丽的转身。

一、从 “三栖偶像” 到 “泥人雕塑师”:在质疑中寻找表演真谛

2013 年,13 岁的易烊千玺以 TFBOYS 成员身份出道,凭借《青春修炼手册》《大梦想家》等歌曲成为全民偶像。但在镁光灯之外,这个少年始终在寻找突破的可能。2018 年,他以文化专业双第一考入中戏,带着 “我乐意沉默释放内心焰火” 的宣言,正式开启演员之路。

早期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长安十二时辰》中,他饰演的李必被批 “表情僵硬”,甚至被前辈质疑 “表演经验只有 MV”。但正如他在纪录片《扬声》中所说:“直面痛苦比逃避更容易。”

为了塑造《少年的你》中的混混小北,他剃光头、蹲看守所体验生活;

为了《奇迹・笨小孩》中的创业者景浩,他在华强北摆摊卖手机。这些看似 “自讨苦吃” 的选择,让他逐渐摸到了表演的门道。

二、“两心合一” 的表演哲学:从形似到神似的蜕变

在《小小的我》中,易烊千玺将自己变成了脑瘫患者刘春和。为了还原角色的肢体状态,他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走路、说话,甚至吃饭时都要控制咀嚼速度。杀青半年后,他的拇指仍习惯性内扣,脖颈也会不自主扭动。这种近乎 “自残” 的表演方式,让导演杨荔钠感叹:“他与角色实现了灵魂互换。”

更难的是在形体控制中注入情感。吞咽牛轧糖轻生的戏份里,他将绝望与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 —— 脸涨得黑紫、青筋暴起、眼泪混着呕吐物,每一秒都在与生理本能对抗。这种 “理性与感性的微妙平衡”,让观众忘记了演员本人,只看到一个在命运泥沼中挣扎的灵魂。

三、从 “流量顶流” 到 “争议中心”:在舆论风暴中重塑自我

2022 年的 “考编争议” 将易烊千玺推向风口浪尖。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选择退出国家话剧院,并在采访中坦言:“流量是双刃剑,能吸引关注,也能遮蔽真相。” 这场风波让他彻底清醒:“演员的价值不在光环,而在作品。”

此后两年,他低调拍戏,陆续推出《酱园弄》《狂野时代》等作品。在《扬声》访谈中,他绝口不提粉丝,而是反复强调 “沉下来” 的重要性:“像海绵一样吸收,像雕塑师一样打磨角色。” 这种转变,让业内人士感叹:“他正在褪去偶像光环,成为真正的演员。”

四、未来之路:在 “具体” 与 “宏大” 间寻找平衡

从《长津湖》的伍万里到《满江红》的孙均,易烊千玺的角色跨度越来越大。他曾在采访中说:“我想演‘具体的人’,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普通人。” 无论是癌症患者韦一航,还是华强北创业者景浩,他都试图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洪流。

2025 年,他主演的《三个字》《蛮荒行记》即将上映,与娄烨、毕赣等导演的合作,预示着他将向更先锋的艺术领域探索。正如他在《扬声》中所说:“表演是一辈子的修行,我享受这个过程。”

结语

从 “流量小生” 到 “千面影帝”,易烊千玺用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演员,既能在镁光灯下光芒万丈,也能在角色中销声匿迹。

当他在《小小的我》中写下 “遗嘱” 时,那个曾经被标签困住的偶像,早已破茧成蝶,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的华语影坛,或许会记住这个名字 —— 不是因为他的流量,而是因为他对表演的敬畏与执着。

来源:醉想读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