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封杀的网红‘曲曲大女人’,因偷税漏税被罚758万,这一消息震惊了公众。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她的‘捞金课程’居然还能吸引大批粉丝。她的成功,究竟是天才的营销手段,还是价值观的沉沦?”
“被封杀的网红‘曲曲大女人’,因偷税漏税被罚758万,这一消息震惊了公众。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她的‘捞金课程’居然还能吸引大批粉丝。她的成功,究竟是天才的营销手段,还是价值观的沉沦?”
提到“曲曲大女人”,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她那些极端物质化的言论:“男人是女人向上的阶梯”“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这些观点曾让她一度成为舆论的靶心,最终被各大平台封杀。然而,封杀并没有终结她的“捞金帝国”,反而让她转战私域流量,开启了另一条敛财之路。
她的课程《金贵的关系》售价高达19.98万元,甚至还设置了“理事会面试”这一荒诞的入群门槛。更夸张的是,这些课程内容基本就是教女性如何利用情感关系榨取男性的钱财,将爱情包装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匿名用户“小敏”曾经加入过她的会员群,她回忆道:“课程里全是教你怎么利用男人的弱点,如何用技巧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她甚至告诉我们,‘男人的钱就是女人的安全感’。”这些言论虽然荒唐,却精准戳中了部分女性的心理弱点:既害怕在感情中付出,又渴望通过捷径实现财富自由。
如果你以为“曲曲大女人”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那就大错特错了。她的背后,是一支自称“导师天团”的团队。这些导师以“交往富豪”“搞定富二代”等经历作为卖点,继续在网络上活跃,贩卖焦虑,鼓吹“捞女”理论。
导师之一“安妮”曾在直播中炫耀自己交往过五位富豪男友,她声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男人的钱就会像流水一样涌向你。”这样的言论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女性,还让她的课程销量一路飙升。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导师还会通过社群运营,将课程学员转化为“代理”,进一步推广课程,甚至发展新的学员。这种模式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隐秘的“传销体系”,以不良价值观为核心,培养下线,扩展影响力。
“她为什么能成功?戳中了什么心理?”
“曲曲大女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她的商业模式精准抓住了两种心理:
情感焦虑她的言论和课程内容,专门针对那些对感情关系缺乏安全感的女性。通过将情感关系物质化,她让一些女性相信,只有通过利益交换才能掌控感情,从而避免受伤。这种“情感交易”的理念虽然扭曲,却极具诱惑力。财富捷径
她的课程迎合了一些人对快速致富的渴望。在她的叙述中,女性只需要学会“技巧”,就能轻松从男性身上获取财富。这种看似简单的捷径,吸引了许多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的人。
就在她的“捞金帝国”看似风光无限时,税务部门的一纸公告让她的违法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上海市税务局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她的实际收入远远超过申报的60万元。通过隐匿销售收入、将劳务报酬伪装为经营所得等手段,她成功逃避了巨额税款。
最终,她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758万元。这次精准打击,不仅揭开了她的违法行为,更让人们重新审视她的生存逻辑:一个被封杀的网红,究竟是如何在暗潮中继续敛财的?
“曲曲大女人”的故事,不只是一个网红的荒诞剧,而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社会价值观的某些沉沦。她的课程不仅误导了女性对两性关系的认知,更毒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将女性物化、感情交易化,她的内容正在侵蚀社会对于踏实奋斗、遵纪守法的认可。
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孤例。类似的“情感生意”正在互联网上蔓延,它们通过贩卖焦虑、制造虚假的成功幻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要遏制这种现象,需要多方联动:
平台联合惩戒封号并不是终点,平台之间需要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防止违规者转战私域继续敛财。监管细化标准
税务部门和网络监管机构应对私域运营加强监控,制定更详细的合规标准,对会员制社群实施动态监测。提升公众认知
全社会需要对这些内容保持警惕,认清所谓“捷径致富”的本质,倡导独立奋斗的价值观。真正的大女人,从来不是靠算计他人,而是凭借自身实力赢得尊重。
“曲曲大女人”的故事,是对社会的一次警示。她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捷径的诱惑,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永远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
“她的758万代价,是对所有试图钻空子的人的警告。在信息时代,再隐秘的手段,也无法逃脱法律的眼睛。而真正的‘金贵’,从来不是靠算计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实力。”
来源:影河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