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演员是明星,本身带着很多的流量,经常被导演叫去拍戏。导演看中了他们自身带的流量,要通过他们拍戏产生流量效应,吸引很多粉丝来观看。曾经有流量作家写了城市纸醉金迷的故事,拍成了几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能票房过亿。虽然电影质量很差,但有了流量明星的加持,电影等于自
一些观众喜欢某些演员,一旦这些演员演戏,观众就会认出他们来。而这个时候,观众看戏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些演员是明星,本身带着很多的流量,经常被导演叫去拍戏。导演看中了他们自身带的流量,要通过他们拍戏产生流量效应,吸引很多粉丝来观看。曾经有流量作家写了城市纸醉金迷的故事,拍成了几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能票房过亿。虽然电影质量很差,但有了流量明星的加持,电影等于自带流量,很快就获得了高票房收入。这样的电影被称为粉丝支持的电影,很容易获得高票房收入,因为电影中有很多俊男靓女,他们本身是流量明星,都拥有众多的粉丝,只是靠粉丝买票观看就足以撑起整个票房。粉丝会买很多票,送给亲朋好友,甚至有的粉丝买了票直接扔掉,只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算是给偶像打榜应援了。但这样的粉丝看电影很容易出戏,就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演员,要看演员的表演功力,其实只是置身事外,并没有投入到剧情中去,也就只是看个热闹,却并没有看到影片的质量如何。其他的观众也是如此,倘若不认识影片中的演员,还可以跟随演员的演技一起深入探索,甚至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旦认出了影片中的演员是谁,而且非常熟悉,脑海中就会闪过很多关于他的画面。
观众认出了电影中的演员,而且对这样的演员很熟悉,知道他演过什么样的电影,还知道他演过什么样的小品,知道他演过什么综艺,甚至知道他在综艺活动里做过导师,还做过厨师。即便他演得非常投入,声情并茂,也不能感动认出他的观众。因为这样的演员接戏太多,演过正面角色,也演过负面角色;演过小品,也主持过综艺节目。他在电视节目中频频露脸,观众已经非常熟悉他了,知道他什么样,而一旦他进入电影角色,就完全变了样子,虽然他演的很像,甚至他曾经当过电影学院的教授,也无法感动观众。他曾经做过综艺节目里的厨子,现场做饭给演员吃,而且演员也在表演。时间长了,他的厨子形象就会深入人心,人们以为他就是做菜的厨子,可是一旦演电影,无论是古装戏还是当代戏,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负面角色,他都不能让观众迅速入戏。他的表演功力无懈可击,他的形象已经被他自己颠覆了。尤其是频频出席综艺节目的演员,即便人气爆棚,也很容易让观众形成刻板印象,让观众误以为他就是综艺演员,或者是综艺节目里的导游、厨师、跑男等等。一旦这种综艺节目中的形象在观众头脑中产生刻板印象,就很难被消除。
观众认出了电影中的演员,而且这样的演员是自己熟悉的,甚至是自己喜欢的,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观众认出他们之后,注意力就会转向他们曾经演的戏,或者他们曾经演的小品,还有他们曾经主持的综艺节目。观众会迅速作出判断。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演戏风格,也知道他们曾经说过哪些著名的台词儿,知道他们的人设,却无法理解他们演的电影角色。倘若一个经常演小品的笑星,在电影中演了正面角色,即便演技非常好,也容易让人发笑。因为他曾经演过逗人笑的小品,而且天生具有喜剧特质,一旦演了正面角色,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带有一定的笑料,或者说没有带笑料,但观众认为带有笑料。因为观众看到他那一张脸就觉得好笑,就更别提他说话的腔调以及举手投足的动作了。喜剧演员最好演带有喜剧风格的作品,最好扮演滑稽演员,或者扮演一个生活中充满喜剧精神的人,而不能装扮特别古板的人物,也不能弄得形象大变。虽然他们形象大变,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总是难以颠覆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刻板印象。
人往往是这样,总是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看待外界的事物,看待演员也是如此,第一印象会产生很强烈的刺激,进而形成某种经验,其实就是形成了刻板印象,还不能算是丰富的经验。观众只是看到了演员的一方面,就以为完全了解演员的表演风格,其实只是偏见,但观众认为是丰富的认识,已经完全认识这个演员了。即便这个演员演得非常像,观众也认为演的不像,其实是观众的刻板印象在起作用,或者说是观众的偏见起作用。倘若让不认识这个演员的观众来看,那么这个观众就会认为演员演的很像,演得很好。观众并不会自动消除第一印象,而是始终被第一印象影响,最终形成刻板印象,而且认为刻板印象是对的,是全面而丰富的。人的认知系统就是这样构成的,都在以自己的经验来看待世界,看待他人。当观众认出演戏的演员,就觉得似曾相识,或者说觉得非常熟悉,大脑迅速搜集这个演员的资料,以至于这个演员以前演过的戏会浮现观众的脑海里,他曾经的音容笑貌也会浮现在观众的脑海里,给观众提供一个参考,却最终影响了观众的判断。
当然,不排除观众认出自己喜欢的演员之后,仍然被这样的演员感动的现象。观众认出了自己喜欢的演员,而这样的演员又演得非常逼真,以至于颠覆了观众的刻板印象,让观众觉得他确实在卖力地表演,在走心,在引导观众深入探索。观众会认为他们为了挣钱去表演,生活不易,就会同情他们,由同情而怜悯,由怜悯而感动。只是当观众认出,演戏的演员是谁,就会不自觉的出戏,甚至一边看一边评论,大多不能沉浸到情节之中,也就不会获得独特的欢迎体验了。观众不妨放下一切成见,明明认识却装作不认识,或者看一些新人演的电影,似乎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来源:铁剑帮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