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来西亚16天狂揽6494万人民(4500万吉令)币票房,直接打破当地动画电影历史纪录。新加坡上映23天后以3349万人民币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3月的最后一天,《哪吒2》在东南亚市场交出了一份近乎“封神”的成绩单。
马来西亚16天狂揽6494万人民(4500万吉令)币票房,直接打破当地动画电影历史纪录。新加坡上映23天后以3349万人民币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菲律宾、印尼等地的数据虽未完全揭晓,但影院经理们已开始延长密钥,试图榨干这部中国动画的最后一滴票房潜力。
截至3月底,东南亚总票房1.16亿人民币的成绩,让所有质疑“中国神话走不出国门”的声音暂时噤声。
不过,当战场转向四月,局面变得微妙起来。
日本市场4月4日将迎来日语字幕版公映,但前两周仅580万人民币的票房(集中在华人区)已暴露出文化输出的困境。
印度定档4月25日,但面对这个连好莱坞大片都需本土配音才能生存的市场,《哪吒2》的普通话原声+英文字幕组合,让从业者捏了把汗。
即便乐观预测日印合计贡献8000万人民币,全球票房排行榜上,《哪吒2》距离第四名《阿凡达》的200亿门槛仍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令人深思的是欧洲市场的冷遇。
比利时首日14万人民币、荷兰20万、奥地利两天36万……这些零星的数据拼凑出的,是五国总票房不足300万美元的尴尬。
对比二十年前《卧虎藏龙》在欧洲掀起的东方武侠热,奥斯卡评委艾秋兴的评价显得格外尖锐:“《哪吒2》证明了我们有技术能力打造视觉奇观,但在情感共鸣的细腻度上,依然缺乏让西方观众放下文化戒备的钥匙。”
这种割裂在北美市场反而成了反差。
43天1.5亿人民币的票房虽不及本土爆款,却让《功夫熊猫4》导演迈克·米切尔公开感叹:“中国动画正在重新定义东方美学。”
视线转回国内,清明档的硝烟早已弥漫。
张艺兴《不说话的爱》排片占比达到了40%,预售破1200万。好莱坞新片《我的世界》与赵丽颖的《向阳花》紧随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王一博两年前的旧作《热裂》也借着重映海报杀回战场,预售达到了266万,很多粉丝看过了,依旧会去二刷。
据说,4月份更凶险的是《速度与激情7》等经典IP的“情怀围剿”。这些影片瓜分着本已紧缩的排片空间,将《哪吒2》的场次挤压到5%-7%。
但猫眼数据研究员李昊提供了一组关键数字:该片目前上座率仍维持在18%,远超新片平均12%的水平。他客观地指出,清明档的一周若能守住1亿票房,后续长尾效应或许能再撬动2-3亿。”
当我们把所有这些碎片拼合,会看见一个充满矛盾的真相:在东南亚,《哪吒2》用票房证明了文化亲近性的力量。
在北美,它收获了业界尊重却难破圈层。
在欧洲,则暴露出中国动画国际叙事能力的短板。正如艾秋兴所说:“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冲向天际时,中国动漫产业还需要学会如何让这团火既照亮本土,也温暖异乡人的眼睛。”
四月结束时,《哪吒2》全球票房大概率将定格在160亿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或许挤不进影史前五,但它创造的另一项纪录更值得铭记。
首部海外票房突破1亿美元的中国动画。对于仍在摸索全球化路径的中国电影人而言,这场“闹海”真正的价值,或许在于它同时验证了可能性与局限性,而后者往往才是进步的起点。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