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一曲《窗外》红遍南北,他说:我不做大陆郑智化,他是座高山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1 05:26 2

摘要:我年少时,他以一曲《窗外》在广为传唱,开始在歌坛小有名气。很多大陆和港台的报纸在采访李琛,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样一个标题《李琛,大陆的郑智化》。之所以这样形容李琛,是因为他与台湾歌手郑智化一样有着残缺的身体,更有着不屈的精神和动听的歌喉,在舞台上拄着双拐放声高

我年少时,他以一曲《窗外》在广为传唱,开始在歌坛小有名气。很多大陆和港台的报纸在采访李琛,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样一个标题《李琛,大陆的郑智化》。之所以这样形容李琛,是因为他与台湾歌手郑智化一样有着残缺的身体,更有着不屈的精神和动听的歌喉,在舞台上拄着双拐放声高歌,将快乐与力量带给千千万万的人们。

1968年,李琛出生在西安,两岁半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妈妈变卖了家里能卖掉的所有东西,带着李琛跑遍了西安的大医院,最终还是由于付不起药费延误了治疗时间,小李琛从此站不起来了。

李琛拄着双拐,读完了小学、初中。1984年,李琛考上了西安画院,毕业后留院从事古画修复工作。也就是从这时起,李琛业余时间喜欢上了音乐。他经常一个人抱着吉他刻苦地练习那些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迟到》、《童年》……开始是一个人关着门在家里唱,生怕别人听见笑话,后来敢在同学面前唱了,并且报名参加了西安举行的首届吉他弹唱大奖赛。

不久,亚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台湾歌手郑智化第一次出现在大陆观众面前。他的《水手》等歌曲开始在大陆走红,对于那样一个同样有着不健全身体的台湾歌星,李琛由衷地钦佩,把他视为榜样。他尤其喜欢《水手》中的那一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在郑智化苍凉的歌声中,李琛感觉已经开始了与郑智化的神交。

1991年李琛考入陕西省歌舞剧院开始系统地学习声乐,获得了陕西省“最佳男歌手”称号,同年到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残疾人《中华曲库》歌曲电视大赛,以一曲《三月里的小雨》获通俗唱法一等奖。

一天,李琛鼓起勇气,把妈妈叫进屋里,录音机里放着郑智化的《水手》。他先向妈妈介绍了很多郑智化的事,讲他如何身有残疾,如何在音乐中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如何红遍东南亚。然后话题一转,说:“一个健全人能做到的事,一个残疾人也一定能做到!妈妈,我想要去北京唱歌。”妈妈听了他的想法,当即坚决反对。李琛耐心地说服妈妈,最终妈妈拗不过儿子,流着泪,还是把儿子送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1992年春天,独自一人架着双拐的李琛来到北京。由于身体不方便,随身的行李中只有一些简单的洗漱用品和几盒自己爱听的磁带,其中包括郑智化的个人专辑《水手》。李琛身上所有的财产只有出门前妈妈好不容易凑齐的600元钱,他通过朋友找到了位于六铺炕附近的一间低矮潮湿的平房。

李琛开始为找工作四处奔波,在歌舞厅,夜总会里一家挨一家地询问:“要不要歌手。”前两个月,没有一家歌舞厅肯接纳他,每一家老板总要问他“会不会郑智化的歌”,因为当时正是郑智化的歌曲在大陆最风靡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李琛总是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不太会,我拿手的歌是《遥远的她》、《纵然有一天我们分离》……”

可是每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他的小屋后,陪伴他的只有郑智化喑哑的歌声,他更愿意从郑智化的歌里获得一种人格上的力量。1992年圣诞节,李琛正在北京大富豪歌舞厅的舞台上唱歌。一个客人见他双腿残疾,马上叫来歌厅的经理,让他转告李琛,只要李琛能唱《水手》,每唱一遍,就可以得到100元的小费。100元,对那时的李琛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可李琛还是婉言拒绝了。他的这种举动让歌厅工作人员非常不解:“你怎么那么傻,到手的钱都不挣。”李琛淡淡地坦言:“我的嗓音和郑智化不是一种风格。”

转眼间到北京已经快一年了,李琛的歌艺和演唱经验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也渐渐地唱出了一点小名气。而当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个人回到家的时候,最喜欢听的还是那首郑智化的《水手》,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他心中也常常泛起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能和这个海峡彼岸的歌星见上一面就好……

谁知,这一天来的竟是那么意外。

1993年3月的一天,一位残疾人联合会的同志找到李琛,这位同志说:“4月份,我们将组成一个残疾人艺术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这个艺术团所有的演员均由残疾人组成,经过我们的慎重考虑,你也被邀请参加。”太好了!李琛听了兴奋不已,他对残联的同志说:“你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参加演出。”临走的时候,这位残联的同志又告诉李琛:“我们这个团还邀请了一位台湾歌手,郑智化,你知道吧,他也是此次演出团的成员之一。

郑智化!李琛兴奋得想大喊大叫,他把郑智化的专辑塞进录音机,把音量开得大大的,躺在床上手舞足蹈,嘴里跟着扩音器里放出的音乐声大声唱着:“星星点灯,照亮了我的前程,像离家的孩子……”

1993年4月14日,北京的天气格外得好。中午12点,载着残疾人艺术团所有成员的飞机从北京准时起飞了。艺术团的第一站是新加坡。坐在舷窗前,李琛问坐在旁边的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柴建平:“郑智化什么时候到新加坡?”柴建平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他已经从台北直接飞过去了,估计比咱们到得早。到时候,我一定好好给你们介绍介绍。”

6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稳稳地降落在新加坡国际机场。这时天色已近黄昏,艺术团一行人来到下榻的新加坡奥特饭店后,把各自的行李略微整理一下,就下楼去吃晚饭。刚走到餐厅门口,李琛一眼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拄着双拐站在那里:矮矮的个子,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小圆帽儿,鼻梁上架副眼镜,一脸健康、快乐的笑容。这不是郑智化吗?还没等李琛等人说话,郑智化大大方方地抬起右手,操着一口浓重的“台味”普通话向大家打着招呼:“嘿,大家好!”这就是郑智化,李琛心里想,这个多年来一直以他的歌声激励着自己生命的偶像,如今就真实地站在面前了。他的样子没有想象中的沧桑,没有所谓的“大腕儿”的架子,脸上的笑容像一缕阳光。

副团长几大步走过去,几句简单的寒暄过后,柴建平一手搂着郑智化的肩膀,一手指着李琛热情地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啊,这位是北京的歌手李琛,”然后又拍拍郑智化的肩膀,“这位我就不用说了,谁都认识,你们两个值得好好聊一聊啊!”柴建平话没说完,郑智化主动地向李琛伸出双手:“你好,下飞机后我就听说团里有一个和我一样拄拐唱歌的人。怎么样,第一次来新加坡吧?”李琛当时毕竟是个出道时间不长又没有什么知名度的歌手,他有些腼腆地说:“很高兴能见到你,不过……不过你和照片上长得不一样。”李琛稚气、率真的话把身边的人逗得笑了起来。郑智化开着玩笑说:“怎么不一样,是不是本人更老一些?”

大家说笑着坐到了饭桌旁,李琛的位子特意被安排在郑智化旁边。郑智化很健谈,不断地询问着李琛身体情况怎么样,这次演出准备唱什么样的歌……他的开朗打消了李琛初次见面的拘谨,这位已经名扬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歌星和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李琛间的隔阂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像是一对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谈话中,李琛得知郑智化也是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的残疾。那时他3岁多,因为家里的贫困,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中学以后,郑智化狂热地喜欢上了音乐,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同时,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晚上的时间他都跑到台北的各种酒吧演唱。这样的生活过了很多年,终于被台湾飞碟唱片公司的发现,签下了唱片约,没想到签约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竟然一炮而红,从此歌唱事业一发不可收。

郑智化问李琛唱歌以前做什么工作,李琛说搞美术,郑智化惊讶地说:“那么巧,我以前搞过广告设计,也画画,现在不画了,还真有点遗憾。”李琛说:“以后说不定我们还会重操旧业呢,到时候我们争取合作画一幅……”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同桌的演员看他们聊得那么高兴,开玩笑说:“看你们两个长得都有点像,谁大呀,不如认个兄弟吧!”李琛忙说:“我是1968年的,你的岁数我知道,大我7岁,郑哥,来,我不会喝酒,就以茶代酒,我敬你一杯。”郑智化笑着说:“老弟,咱们能在一起也是缘分,我祝你这次演出成功。”说完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第二天,艺术团的全体成员到剧场彩排。为了这次演出,李琛专门排练了一首马来语演唱的当地流行歌《丹绒海角》。排练非常顺利地进行着,很快轮到李琛上场了,他心想:这可是第一次在郑智化面前唱歌呀,可得好好表现表现。这么想着,歌曲的前奏声渐起,他缓缓地摇着轮椅上了台,格外认真,格外深情地演唱了这首已经练了不知多少遍的歌曲。歌声刚落,坐在台下的郑智化便带头使劲地鼓起掌来。李琛下台后,郑智化说:“唱得太好了,太好了,只是……”刚要说什么,几个坐在旁边的演员走过来向李琛祝贺,他也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但李琛看得出,郑智化似乎有一些重要的事想要对自己说。

一天很快过去了,李琛却一直回味着郑智化白天的那个举动。吃过晚饭,李琛拄着双拐径直来到郑智化的门前,郑智化开门见是李琛,赶忙把他让进了屋里。

踌躇了一下,李琛诚恳地问郑智化:“郑哥,白天你看我唱歌,感觉怎么样?”郑智化看了李琛一眼,说:“我知道你会来找我。白天听你唱歌,你知道我有一种什么感觉吗?”顿了一顿,郑智化继续说:“李琛,你应该学会站起来唱歌。过去我也有过坐着唱的时候,坐着轮椅摇着满台跑,可你想没想过,那其实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站着唱是不是难度更大些?

“其实站起来唱更灵活,坐在轮椅上自己也会比较沉重,心情总有很压抑的感觉。站起来后,观众也才会把你当成一个和他们一样正常的人,而不是一个总离不开轮椅的残疾人。”

李琛默默点头。其实在不久前,他也曾想过要站起来唱;可因为他的腿没有做过一种“带夹子”的手术,两条腿是不一样长的,站着唱多少让他觉得有些尴尬。郑智化似乎看出了李琛的心思,说道:“你没有带夹子吧,其实那不算什么,你打动观众的是你的歌,你的声音,你站起来,观众反而不会去注意、去研究你和他们的身体有什么不同。站在台上的你只会有更多的勇气,你的歌声也会带给观众更多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那天晚上,将近12点李琛才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郑智化说过的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李琛想了很久很久。那晚,他失眠了。然而就在那一天,李琛决定,我要站起来唱!

艺术团在新加坡呆了将近一个星期,两场正式演出时,郑智化演唱的《水手》和《星星点灯》打动了所有新加坡观众。拄着双拐的他,台风奔放不羁,不断地四处走动和观众做着尽可能多的交流,还经常挥舞着手臂,大声地鼓励着台下的观众加入他的歌声。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李琛,他仔细地观察着郑智化的每一个举动,默默地记在心里。

艺术团结束了在新加坡的访问演出后,又不停歇地飞到马来西亚。李琛和郑智化之间的友谊愈来愈深厚,将近半个月的演出成了他们彼此最难忘的经历。在马来西亚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郑智化因为有事要提前赶回台湾。临走前,他语重心长地对李琛说:“你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歌手,你嗓音条件好,聪明好学,勤奋,我打赌你以后一定会成功,而且决不仅是‘郑智化第二’。如果在北京发展不顺,你可以到台湾来,我会尽力帮助你。”

东南亚的巡回演出,李琛的歌声得到了全团同志和海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一路上郑智化对他的肯定和鼓励也使李琛更加自信。回国不久,在组织的一次慰问演出上,李琛终于第一次拄着双拐站在了舞台上。他站着唱完了整首歌曲,站着迎接了观众和潮水般的掌声。在掌声和鲜花中,李琛暗暗地感谢着远在海峡那边的郑智化,默默地祈祷他一切顺利。两天后,他第一次拨通了郑智化的电话。在电话里,由于过度激动,他哽咽着说:“我终于站起来了,那种感觉比我想象的要好。”

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扶贫助残大义演”上,李琛和郑智化又重逢了。当时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后台,郑智化首先远远地看见了李琛,他大声地打着招呼:“你好,李琛,老朋友了!”两个人走近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惜的是,由于这次演出汇聚了港台、大陆众多的演艺明星,演出时间安排也较紧凑,这次的再见面他们没有能长时间地在一起尽情地叙旧、畅谈,只是询问了一些彼此的近况,前后仅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像初次见面那样,促膝深谈,只能在电话中了解彼此的状况。李琛每录了一首新歌,都要首先寄到台北,听听郑智化的看法,请兄长提一些意见。而几乎每年的重大节日,他们总忘不了在演出或者参加晚会的间隙,彼此打个电话。1997年的大年初五,李琛正在四川演出,晚上11点多了,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郑智化熟悉的声音:“老朋友,给你拜年了。我在日本,我老婆在日本的学业马上就要结束,我们以后不用再两地分居了。你怎么样,找老婆了没有,有了一定告诉我。”

聊天中,郑智化说日本的元宵不好吃,今年元宵节恐怕要吃不上正宗的汤圆了。李琛忙说:“我包的汤圆棒极了。”郑智化只以为李琛开玩笑,谁知认真的李琛第二天就上街买来汤圆粉和馅儿,找个朋友帮忙包了起来,包好后特意找了个装巧克力的盒子,把汤圆仔细地码放好寄了出去。过了一个多月,郑智化回到台北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打开后他大笑不止,打电话给李琛说:“老朋友,你的手艺还真不错呀,汤圆都快做成臭豆腐干儿了!”

1996年2月,李琛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初吻》正式发行,主打歌《初吻》在中央电视台频繁播出。许多媒体不约而同地把李琛称做“大陆的郑智化”“郑智化第二”……对这些,李琛说:“我不太愿意别人把我当做‘郑智化第二’,第一,我没有郑智化的才气,我的歌都是别人创作的,我只是来唱;第二,我的嗓音比较明亮、细腻,我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情歌,也希望人们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歌手看待。而郑智化不同,他是公认的‘励志歌手’,他的歌充满沧桑和对生活的感情。”

一天晚上,李琛拨通了郑智化的手机,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向郑智化倾诉,希望听听他的意见。郑智化照例是爽朗地笑着说:“我已经听说了,大陆出了个郑智化,香港的报纸都有你的消息。如果我们能见面,真想好好为你庆祝一下,你终于做到了一个健全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不过你不用管别人怎么去看你,记得我曾经对你说过的话吗,你有你的特点,你不应该是‘郑智化第二’,而且也不可能有第二个郑智化.你的想法没有错,应该按自己的路走下去,在流行歌坛上,如果放弃自己的特点,一味地模仿就意味着自杀。”

1998年,郑智化最新的专辑《夜未眠》上市发行,这是他几年沉寂后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专辑上市时间不长,李琛就收到了一份寄自台湾的邮件,除了有这张最新的专辑外,还有郑智化亲笔写的一封很简短的信:

“李琛,近况可好。寄上《夜未眠》专辑一张,我的每一首作品都是最宝贵的心血的结晶,想你也一样。希望永远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幸福。”

看着郑智化的来信,李琛似乎又回到了几年前,他住在那间低矮潮湿的小屋的时候,郑智化的歌曾经给了他那么多的信心和鼓励,现在听着这熟悉的歌声,李琛忍不住坐在桌子前,提笔复信:“许多年过去了,在你的歌声中,我才发现你的歌带给我的感受丝毫没有改变,我们的友谊相隔千里,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来源:娱乐真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