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园:《哪吒2》的成功与中国当代文化的跃迁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1 18:45 3

摘要:《哪吒2》自2025年春节档上映以来,一路创造着显赫的票房纪录,不仅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滑落、增长乏力的颓势,创造了中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在全球票房排名的史诗级成功,而且引发了全民的文化热议和中国神话的强势输出,成为继去年中国首部独立制作的3A游戏《

《哪吒2》自2025年春节档上映以来,一路创造着显赫的票房纪录,不仅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滑落、增长乏力的颓势,创造了中国电影乃至亚洲电影在全球票房排名的史诗级成功,而且引发了全民的文化热议和中国神话的强势输出,成为继去年中国首部独立制作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后,最为耀眼的中国当代文化“跃迁”现象。

与此同时,DeepSeek在春节前突然亮相,以美国通用人工智能界十分之一的算力成本和完全开源的新技术路线,挑战了以Open AI为代表的闭源模型和华尔街对整个美国人工智能界的投资估值,并驱动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和经济的新叙事。这个扭转人工智能实力对比的现实大背景,为《哪吒2》的爆火起到了“助攻”作用。毕竟,如果仅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极致绚烂的动画特效和视觉效果,以及充沛感人的细密叙事,《哪吒2》顶多能够创造中国影史的里程碑。正是有了DeepSeek这款被称为“国运级”技术突破的人工智能路线的中国方案,引发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和经济前景的价值重估,《哪吒2》所带动的情感才真正具有“史诗级”喷发、完成价值映射的现实支撑。

如果说五年前《哪吒1》的横空出世,还仅仅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导演饺子在其个人的动画职业生涯中打了一个翻身仗,以50亿票房的动画长篇处女作证明了自己弃医从画的“理想主义”人生选择是值得的;那么《哪吒2》以续作掀起如此大风潮的划历史性现象,则是真正以“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际会,踩在了时代的共振点上。

《哪吒2》以138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合力“托举”,以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计成本效益的“同心同创”完成了对中国动画工业的再集结和再定义。此时,饺子要证明的不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以《哪吒2》所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究竟能走多远,以及未来中国何以在重压之下突出重围、“突破天劫”的主体态度。《哪吒2》为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和里程碑,其背后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哪吒2》讲述的人物故事所激起的强烈共鸣。

首先,哪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难得的叛逆人物,是当代东西方青年文化中的个性诉求在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难得的映射符号。而哪吒这个角色在第二部与灵珠合体之后,被塑造得更为丰满。

《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虽忤逆于现世之中的道义与权威,却“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带中华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孝道文化。影片中,饺子将原著中的“灵珠子”改编为魔丸、灵珠合一的“混元珠”,受命下凡、承担重任。却因为申公豹企望借龙族复仇的反叛之心而各自投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原著中的哪吒只有金吒、木吒两个兄长,与其父李靖历经劫难,为武王伐纣之功业担任先锋,事成之后,肉身成圣,身后一家四口位列仙班。而影片中,受命下凡的“混元珠”灵气与魔气兼备,分开投胎后,魔丸哪吒与灵珠敖丙依然具有先天的“兼容性”,可以暂时共用一个莲花塑成的肉身,却最终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同出身而拥有不同的身份和亲缘关系,又不得不在“杀亲之仇”的牵引下,在父子伦理与兄弟伦理之间进行取舍选择,导致哪吒说出“是敌非友”的狠话。哪吒始终忠于自我,以自我感受作为不同情境性下正确选择的行动依据,正是当代年轻人不愿被单一“名义”绑缚,在不同的语境下活出多样的自我的文化心理映射。

其次,虽然《哪吒2》的故事大纲脱胎于中国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但影片的主体叙事结构和叙事动力非常巧妙地融合、借鉴了世界影史、文学史上“英雄之旅”的经典叙事框架,又结合了剧情“反转”设置,使得影片总体上既有保障成功的经典元素,又有充分的个性化演绎。

“英雄之旅”是一个被众多好莱坞大片不断演绎和验证的有效叙事模型,在心理学和叙事学上,由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提炼并奠定了基本理论。从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中,坎贝尔发现了一个共通的叙事演进的进程框架:主人公在平凡的世界中因为种种原因遇到对冒险的召唤,主人公拒绝召唤,遇到导师,跨越第一个挑战;继而遇到并测试盟友或朋友,一起遇到更艰难的挑战和更严峻的考验,在竭尽全力克服并完成任务之后,获得嘉奖,从而踏上归家之路或经历重生。

《哪吒2》中的哪吒在由太乙真人重塑肉身之后,为了帮助灵珠敖丙也能再获肉身,踏上了打怪修仙以获重生法器的“英雄之旅”。对这一叙事模型的借用和对封神神话的情节改造,使《哪吒2》既带有极为充分的中国传统神话特色和地方特色,又在整个故事情节设置上将其推向了更容易被全球影迷所熟悉和接受的主流叙事模式。但饺子没有止步于对这个经典叙事模型的改造,而是继续以情节翻转,将原本享有至高尊荣的仙界“师伯”无量仙翁的虚伪面具撕开,在完成复活敖丙的“冒险”任务之后,再面临挑战无量仙翁的生死考验。正是这种既借用又超越的叙事结构,使得中外影迷均获得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叙事逻辑的情理之中的独特观影魅力,这也是《哪吒2》之所以能够超越《哪吒1》获得如此炸裂口碑的重要叙事因素。

再次,细腻的亲子情感叙事和立体的配角人物关系结构,最大范围地打动了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观众。而家庭文化、亲子文化更是能引发跨国别的情感共鸣。

《哪吒2》借由情感叙事的温情节奏调节主剧情故事线的紧张打斗,通过对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关系三对关系的细腻刻画,将主配角人物的情感动力、行为逻辑、关系网络都铺设得更为完整、立体。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亲情叙事当属哪吒与母亲的关系。母亲殷夫人在影片中被塑造成具有现代独立女性性格的形象,受孕三年一直生不出时对着神位也骂娘,与其夫李靖同为武将出身,不服气被小看。在第一部里还刻画了她既积极承担为陈塘关斩妖除魔的职业责任心,又懂得疼爱儿子,陪关在家里的儿子踢毽子并允诺“下班”回来后给他做好吃的。这是典型的当代职业女性“三头六臂”的形象,而非《封神演义》原著里守在深院中的传统慈母。殷夫人伏在哪吒身上即将被炼成丹前,串连两部影片的“闪回”集锦镜头为观众创造了无法抗拒的“泪点”。

当与无量仙翁的战斗结束,敖光带着敖丙回东海深处的途中,做出由敖丙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走出自己道路的决定,更是重新定义了“80后”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理解——基于理解和支持,而非基于伦理秩序的强迫。对于努力追求个性的“80后”一代而言,与父母辈的亲子关系,诚然存在着诸多“中国式家庭”传统惯性所制造的矛盾和伤痛,但《哪吒2》依然肯定了亲情中的珍贵部分,并积极引导了基于理解之上新的亲子关系的可能。

最后,除了人物、情节之外,影片在台词上的仔细打磨也为当代中国观众贡献了不少戳中时下情绪的金句。同时,通过这些身份、姿态各异的人物台词调节影片的叙事节奏,并创造出或喜剧,或悲愤,或深刻,或反讽的叙事氛围以及共鸣的会心时刻。

其中,有以哪吒等为主体视角的“不认命”系列的叛逆表达,例如:“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还有以申公豹为代表的“小人物”系列对不公平遭遇的讽刺,例如:“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以及他面对困境的坚韧——“我单枪匹马地走到现在,任何人都不是我的靠山,成见又能奈我何”;以及魔丸、灵珠间惺惺相惜、相互懂得的温暖友情。

《哪吒2》以它票房和口碑双重里程碑式的高度标注了中国电影和中国当代文化的新跃迁之旅。不信命、不认命,从无路之中开出路来,就是当下中国正在面对的现实,也将成为我们每一个国人在个人及家庭层面接受种种变革挑战奋发向上的精神信条。在这个意义上,以《哪吒2》和DeepSeek为2025年春节拉开的元气开局可谓是恰逢其时,影片在戏里戏外感动了每一个观影人的同时,也积极建构了当代中国崭新的文化心理跃迁起点。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