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有十多万粉丝的著名网红抗癌博主“宝炫是冠军”宝哥不幸离世,年仅53岁。
3月31日,抗癌圈传来悲痛消息。
拥有十多万粉丝的著名网红抗癌博主“宝炫是冠军”宝哥不幸离世,年仅53岁。
他的子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试想宝哥的前半生,真的可以说得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优秀田径运动员出身,在上海住着大别墅,开着宝马760的他无数荣耀加身,尽享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谁曾想年过中旬的他,人生却是一路急转直下。
他不幸患癌,几番抗争之后,最终还是离开人世。
其实网友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宝哥当初的选择。
若非宝哥一意孤行,放弃主动试药,坚持自然疗法,
他或许还能够胜天一命?
宝哥生前其实也被命运眷顾过:
他毕业于名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还曾获得过400米田径跑跑冠军。
热爱锻炼的他,每天坚持健身两个小时。
浑身腱子肉的他身体素质看起来非常好。
进入社会后,他在金融行业打拼。
由于有着不错的投资眼光,宝哥靠着聪明和拼命工作,很快买了大别墅、开上了百万豪车,成了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
但是命运中的所有馈赠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人生就是这样,喜欢在你最风光得意的时候,狠狠地踹你一脚。
一脚把你踹进无法自拔的泥沼中,让你再也翻不起身来。
到最后你会发现,人生中的一切美好都不过是彩虹琉璃碎罢了。
宝哥表面看着一时风光无两,但这背后其实埋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
为了工作和应酬,他常年熬夜加班,有时候甚至几乎都没睡过觉;
同时宝哥的烟瘾很大,一天至少抽一包;
酒局更是家常便饭,宝哥经常喝到半夜,然后被老婆拖回家中。
这些坏习惯就像慢性毒药一般,一点点侵蚀掉了他的身体。
其实身体早就给他发过警告。
2020年有一次跑步时,他突然觉得肋骨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发现骨头有问题,但当时没查出具体原因。
直到2021年8月,他连续咳嗽好几个月,甚至咳出血,才被确诊为晚期肺癌(肺腺癌4B期),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
医生直接告诉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这种肺癌本来常见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但他确诊时才四十多岁,属于近年来多见的“年轻患者”。
现在看来,宝哥长期吸烟损伤了肺部细胞,酒精加重了身体负担,熬夜又降低了免疫力,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最终让癌症找上了门。
目前为止,宝哥的这个病例就暴露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扛得住”。
很多人像宝哥一样,明知道熬夜、抽烟、喝酒伤身,但总以为疾病离自己很远。
实际上,现在癌症越来越年轻化,三四十岁查出晚期癌症的案例并不少见。
第二,忽视早期信号。
宝哥从骨头疼到确诊拖了一年多,期间如果早点做详细检查,或许能更早发现病情。
但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怕麻烦,把小病拖成大病。
大家总想着“趁年轻多赚钱”,却用健康换了钱,最后可能“有钱没命花”。
健康就像银行卡,年轻时拼命透支,老了一定要还债。
真正的成功,不是住别墅开豪车,
而是六十岁还能健健康康散步、七十岁还能和老朋友喝茶聊天。
2021年,宝炫被确诊为晚期肺腺癌,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
他先是尝试了放疗,又参与新型靶向药临床试验,然而二者收效皆不尽人意。
放疗只能短暂控制局部病灶,而靶向药因癌细胞种类太多,有效率不到30%。
医生坦言,晚期癌症宛如一场无法获胜的马拉松。
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突破生存期的"顶部天花板"。
然而,若奇迹可有名姓,那必然是生命。
当技术触到天花板,无数个像宝哥这样的患者的求生欲就会像潮水般汹涌。
宝哥通过短视频来记录抗癌日常,以乐观态度鼓励病友,积累了不少粉丝的他曾被央视点赞为“抗癌榜样”。
他的名言“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引发了广泛共鸣。
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宝哥虽然清瘦,但脸上的笑意、幸福简直溢于言表。
2022年2月,宝哥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
放弃医院治疗,选择自然疗法。
宝哥将其位于上海的别墅与豪车变卖,购入了一座农村的小房子。
每日严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式生活,并且配合山地跑步和深呼吸训练。
可令人惊奇的是,宝哥的体能在三个月后出现了短暂回升,CT报告显示部分转移灶缩小。
在医学领域,此现象被命名为“肿瘤自发性消退”,其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或许与压力激素的降低、免疫系统的短暂激活存在关联。
他把这段经历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单条播放量超500万。
无数病友慕名而来,有人问他秘方,有人想跟他学跑步。
然而医生却指出:
此疗法欠缺临床依据,过度运动或许会加速消耗。
其实这背后,
既有患者对冰冷医院的逃避,也有大众对"自然治愈"的浪漫幻想。
事实证明,没过多久,宝哥的病情便再度复发。
2024年病情再度复发之后,宝炫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的“细胞回输疗法”。
此技术抽取患者的免疫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再回输体内,理论上可提升抗癌能力。
但国际肿瘤学界明确指出:此类疗法尚处临床研究阶段,全球仅3%的试验数据显示阳性结果,且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等致命风险。
2025年初,宝炫的病情急转直下,急剧恶化。
医学影像显示癌细胞占据80%肝脏体积,并侵袭脑干生命中枢。
他的体重从75公斤骤降至38公斤,呈现出晚期癌症恶液质典型特征。
此时他已无法进食,依赖静脉营养与吗啡泵维持基本生存质量。
在最后发布的视频中,他坦言:“我不后悔任何选择,但希望病友们少走弯路。”
这段话被转发了达百万次,
然而,评论区呈现出一种颇为奇特的对立现象:
抗癌圈将其奉为精神遗产,医学博主却将其用作自然疗法的反面案例。
宝炫的生命轨迹,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个体范畴。
它促使我们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
当医学无法延续生命时,怎样的选择才算“正确”?
当初治疗效果不佳的宝哥又与医生沟通失败,所以才选择了自然疗法。
在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幸存者偏差”的现象。
也许宝哥也是被“过度治疗会消耗生命”的信息所裹挟,所以才会选择放弃治疗,采取自然疗法。
宝哥这样做其实也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在最后的生命里活得体面些。
放疗可能延长3个月寿命,但需承受口腔溃烂、放射性肺炎的痛苦;
自然治疗可能效果有限,却能维持基本生活尊严。
此时,“正确”的标准似乎逐渐中变得模糊。
在健康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希望与虚妄的边界?
或许答案不在于评判个体选择的对错,而在于构建更包容的社会支持系统——
即尊重患者临终之际最后的自主权利。
唯有这般,方能使每个生命于最后的旅程之中,切实保有尊严与安宁。
不仅是医疗系统,乃至整个社会都不能忽视患者个体的特殊性——
他们对疼痛的耐受度、对家庭的情感羁绊和对尊严的界定千差万别。
当宝哥选择放弃化疗隐居山林时,他反抗的不仅是疾病,更是社会对个体特殊性的忽视。
就像日本“生死教育进课堂”那样,公众需超越“抗癌=英雄”的单一叙事,学会尊重“放弃治疗也是勇敢”的生命哲学。
宝哥的故事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却撕开了现代医疗的深层伤口:
当技术无法战胜死亡时,人类更需要一场关于“如何好好告别”的文明启蒙。
或许真正的“正确”,不在于选择化疗还是隐居,而在于社会能否构建这样的共识:
每一个基于充分知情与尊严考量的选择,都值得被温柔注视而非粗暴评判。
来源:峰哥正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