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啊,嘿哈……”如果听张正正的声音,你听不出他是多大年龄的人。他用声音演绎过白发苍苍的老者,几岁的儿童,还有卡通人物……
“啊,嘿哈……”如果听张正正的声音,你听不出他是多大年龄的人。他用声音演绎过白发苍苍的老者,几岁的儿童,还有卡通人物……
作为早已小有名气的配音演员,虽然很多人没有见过张正正,却听过他的作品。现如今,在多个平台,他的作品播放量达到上亿次。
他的嗓子能发出各种声音
今年26岁的配音演员张正正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虽然他年纪轻轻,却已在配音圈小有名气。
2020年,张正正从首都师范大学演出制作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了配音演员的工作。
“其实,我接触配音演员这个职业,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的。”张正正说,当时沧州举办了一个动漫展。在动漫展上,不同的动漫人物登场进行表演。他就试着给这些动漫人物配音。
“我的设备就是一部手机。”张正正说,他用手机录了音之后,动漫展的工作人员再给每个动漫人物配音。
从小,张正正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喜欢模仿各种声音。“通过不断地模仿,我的嗓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张正正说。
上了大学后,虽然张正正学的是演出制作管理专业,但是他对配音演员这项工作的热爱与日俱增。
带着这份热爱,张正正走上了配音演员这条路。
他第一次为广播剧配音时刚满20岁,接到的角色是一位年近半百、身经百战的将领。
通过那部剧,他认识了著名配音演员季冠霖。季冠霖曾在热播剧《甄嬛传》里为甄嬛配音。
季冠霖给予他很多帮助,不断给他讲戏,帮他找感觉。
这次经历让张正正知道了配音该在哪里用力,而不是使劲去表演,或者展示自己的声音。
通过学习,张正正了解到,好声音本身也是一种内容,而优秀的配音演员必须拥有为角色再塑灵魂的能力。
初次“亮相”大荧幕,张正正在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上,获得了给“群演”配音的机会。
第一次走进录音棚,张正正被告知,只能穿着纯棉质地的衣服。“因为不能发出其他的声音。”张正正说。
为了保证棚内没有杂音,风扇、空调等能够造成空气流动的设备都是“违禁品”。录音棚里闷热,配音结束后,张正正的衣服早已湿透。
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张正正听到从大屏幕里传来自己的声音,还会给自己“挑毛病”。“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表现得更好。”张正正说。
家人从反对到支持
配音演员这份工作在张正正的父母眼里,是个“冷门”的职业。他们曾一度反对张正正走这条路。
是什么让家长转变了这个看法呢?张正正笑着告诉记者,他配音的广播剧《红岩》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张正正的姥爷特别喜欢这本书,尤其喜欢里面刘思扬这个角色。
“姥爷,这个刘思扬就是我给配的音。”当张正正把这个消息告诉姥爷的时候,姥爷特别惊讶,也为张正正感到自豪。
为此,张正正的姥爷把《红岩》听了一遍又一遍。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名著,还有一些悬疑小说,都有张正正配音的版本。
张正正的爸爸、妈妈特别爱听。看到这些作品的播放量,张正正的爸爸特别为儿子骄傲。
“从那时起,我的家人都支持我继续干下去。”张正正说。
通过张正正的不断努力,还没有大学毕业,他就接连在《白蛇2:青蛇劫起》《姜子牙》等多部电影中参与配音工作。
与此同时,张正正还参与了多部广播剧的配音工作。在听书软件“喜马拉雅”上,由他担任主角的广播剧《心理罪》,参与录制的《高智商犯罪》《斗罗大陆》,播放量高达上亿次。他录制的广播剧《惊悚乐园》,共1700多集,先后录制了两年多时间。
在广播剧《心理罪》中,张正正用声音演绎男主角方木的故事。跟着主人公方木,张正正经历了他的高兴、难过、伤心、沮丧……
很多人认为,张正正是个有天赋的配音演员,而他却不这么认为。张正正说:“我认为我非常勤奋。”
刚入行的时候,张正正并非总有机会接触到比较好的角色,有的时候就是为群演配音。
“每次机会我都要抓住。”张正正说,他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角色不分大小,重要的是历练。哪怕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是配合其他配音演员完成一段音效,他也会认真完成。
每次配音结束后,张正正总觉得很享受。“配音总能给我带来愉悦。我会觉得自己跟着角色体验了不同的人生。”张正正说,这是配音工作给予他的最大收获,他也会继续坚持走下去。
同时为6位老人配音
张正正说,他配过最难的一次音,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那次,我一个人要同时配6位老人的音。”张正正说,就是在同一场景中,先后有6位老人说话。
根据每位老人的性格、年龄不同,他要很好地拿捏住每位老人的特征,还得让听到这段声音的人能明显地分出哪一句是哪位老人的声音。
“这就要求我不仅得入戏,还得时刻记清每位老人的特征。”张正正说,有的时候他也会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将这位老人的声音配到那位老人的身上。
“这种情况没少出现,而出现这种情况后,没别的办法,只能重来。”张正正说。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配音,张正正在自己家里专门弄了一个录音棚。
录音棚相对简单,但也能满足一些日常的配音需求。
在这个录音棚里,有一张桌子,那是张正正的工作台。
张正正已经记不清,这是这几年时间里,他换的第几张桌子。
“反正我现在就有一个原则,坚决不买贵的桌子了。”张正正说,因为他录音棚里的桌子挺不容易的。
“配音的过程中,共情角色是一个基本功。”张正正说,而他觉得自己是太共情角色了。
演员演戏,能被观众在屏幕前看到,而配音演员是观众看不到的。
“因为要想把声音配好,就得将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张正正说,他还记得第一次劈坏桌子时,是在配音过程中,配一个愤怒的角色。
“当时真的是很生气。”张正正说,配音过程中,他手里拿着一把剑,因为太共情,一气之下,他将手里的剑狠狠地劈到了桌子角上。就这样,一个桌子的角就坏了。
张正正说,到现在细想想,他那几张被换掉的桌子,有被劈坏的,有被砸坏的,有被踢坏的,还有被踹坏的。
工作几年,虽然还是一个小伙子,可张正正养成了一个比较“老成”的习惯——不吃凉东西。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嗓子。”张正正说,这几年时间里,他的嗓子已经出现了“损耗”。
“就像机器用久了会有损耗一样。”张正正说,因为配音经常用嗓子,他的嗓音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为了保护好嗓子,张正正说,他不能吃凉的、刺激性的东西,也不能吸烟。
各种“破烂儿”都是他的宝贝
除了配音,张正正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学习。
工作过程中,张正正接触到跟配音相关的另一个职业——拟音师。
2024年,张正正专门到青岛接受了拟音师的培训。
“在人们看来不需要的破烂儿,没准儿在我们眼中都是好东西。”张正正说,他常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为了配出更好的声音,他常常身处“破烂儿”之中。
铁丝、铁片、木头棍子、粗竹子、细竹子、各种各样的布料、粗沙子、细沙子……张正正的录音棚里,让人乍一看,感觉很混乱。
可在张正正眼中,这每一样东西,都是他发出声音的宝贝。
“比如芹菜,掰断它就能发出骨头折了的声音。”张正正说,他现在会上一秒嘴巴里还配着音,下一秒就得忙乎手里的物件发出不同的声音,再下一秒就得拿别的东西发出另外的声音。
“在外人看来可能很好玩,但其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儿。”张正正说,因为热爱配音工作,他觉得自己有点儿“走火入魔”。
有一次,张正正在逛超市时,突然被一个声音吸引了,他觉得那个声音特别像部队士兵集体行进的声音。
转过头来一看,是超市的售货员用铲子铲绿豆,于是他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声音。
走在大街上,别人可能是欣赏街景,张正正则是会格外留意各种声音。
在张正正的手机里,有几十段他录制的声音。
这些声音有的是他爬山时听到的声音,有的是他看海时听到的声音,还有的是逛街时听到街上的嘈杂声……其中的每一种声音,都会成为他配音过程中的一个参考。
张正正还有一个职业病,那就是看电影时,不能专心看。
“别人可能都在专心看影片内容,我会听电影的配音。”张正正说,算是一种学习。但这个过程中,如果他发现电影中的配音演员换气换得不对,那他就会非常难受。“就像一口气喘着喘着突然卡在那换不上来一样。”张正正说。
前几天,张正正刚从河南开封万岁山景区回来,他要给景区做一个舞台剧的音频。
几年时间过去,张正正的声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虽然行业内卷比较严重,AI配音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但张正正觉得,真正的配音大师是有感情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如今,张正正已经开始做配音导演了。
“我希望有一天,能让家乡的人们在影院看电影时,骄傲地说起,这个角色是咱沧州配音师张正正配的音。”张正正说。
来源:沧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