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凤琴:有闪光有黯淡却从未荒芜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1 09:36 3

摘要:艺术上的追求和所达到的成就常常和演员的品德相联系着。在戏德方面,傅凤琴的特点同样可以用含蓄与实诚来概括。比如《屈原》中的婵娟演红之后,记者去采访她,她连连推辞,只说了一句“要尊老爱幼”便羞怯怯急匆匆地跑开了;进北京在国务院演出时,有的演员害怕郭明霞的嗓子特别,

艺术上的追求和所达到的成就常常和演员的品德相联系着。在戏德方面,傅凤琴的特点同样可以用含蓄与实诚来概括。比如《屈原》中的婵娟演红之后,记者去采访她,她连连推辞,只说了一句“要尊老爱幼”便羞怯怯急匆匆地跑开了;进北京在国务院演出时,有的演员害怕郭明霞的嗓子特别,不愿意给她配演《三对面》中的皇姑,傅凤琴却不管这些,在演了《春闺考试》之后,又去演这个金枝玉叶;排戏中她从不抢角色、争主演,甚至还把自己演过的许多有影响的戏主动让给成长着的青年人去演。她从不计较角色的大小主次,把给人配戏视作一个演员的职责,她说:“如果你不愿意给别人配戏又怎么要求别人给自己配戏呢?!”

傅凤琴还认为,配戏就要配好,接戏送戏不能马虎。比如排《三滴血》,按本工她应演李晚春或贾莲香,但却演了李三娘;《法门寺》中的孙玉姣也是她常演的本行,但她也演孙母,甚至有时还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穿丫环,同样是那样坦然而认真。一个演员不可能个个角色都演得出色,但既演了就不能放松要求,敷衍了事,要从一点一滴处为艺术的整体美做出贡献。大概就是由于傅凤琴既会演戏又善合作是个不多事人吧,剧团的老老小小也都乐意与之合作。当然也同样由于这些原因,她虽然演戏不少,担扮演的主角去不很多,她当然并不后悔。说实在的,演好配角也并不容易,也可以说,艺术上的高低和贡献的大小也不完全取决于在戏里演了主角还是配角。

傅凤琴成名较早,1953年曾参加过赴朝慰问志愿军的演出活动,1956年在全省戏曲会演中获得过演员二等奖,1959年参加过省演出团进北京下江南巡回了十三省。在剧团,她曾被选为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手。大戏剧家田汉观看了她演的《铜台破辽》后曾鼓励她发展很大,著名导演惠济民赞赏她表演规矩好看,少女的戏演得较好……但傅凤琴对这一切似乎早已忘却了,从不沉缅于过去的光荣历史之中。她,还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演员。傅凤琴在秦腔舞台上走过了数十年,也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并不是每个角色都演得出色,但又确实演过一些光彩四射的人物,如果把好的艺术比作一颗星,有闪光的时候,也有黯淡的日子,但却没有荒芜的岁月。

少文《谈傅凤琴的戏和德》节选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