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浑浊浪涛中浮沉着半片荔枝壳,浪声渐强化为琼州海峡的惊涛骇浪,一叶扁舟在墨色海浪间起伏,船头灯笼在风雨中明灭如星。
时间: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
地点:琼州海峡→昌化军衙门→桄榔林
主题意象:飘摇木舟与桄榔树苗
核心道具:苏轼随身携带的端砚(砚底刻“雪堂”二字)
【开场镜头】(特写)浑浊浪涛中浮沉着半片荔枝壳,浪声渐强化为琼州海峡的惊涛骇浪,一叶扁舟在墨色海浪间起伏,船头灯笼在风雨中明灭如星。
苏轼(画外音):
“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引自苏轼《与王敏仲书》)
【第一幕】渡海惊魂
(仰拍)62岁的苏轼青衫透湿,单手抓船桅。幼子苏过怀抱书箱卷缩在舱内,浪头打来时古籍散落,苏轼用身体护住正在飘走的《陶渊明集》。
船夫阿福(边收帆边吼):“晦气!载个犯官比载猪崽还亏!这破书比人金贵?”
苏轼(抹去脸上咸水大笑):“小友不知,此中藏着酒中仙、耕田汉,胜似百斛明珠!”(突然剧烈咳嗽)
苏过(急忙扶住):“父亲!您肺疾未愈,快进舱---”
(俯拍 )巨浪将船体托至浪尖,镜头切至水下---成群的银色鲯鳅突然聚成箭头状,引着船只避开暗礁。
【第二幕】衙门受辱
(全景)昌化军衙门石阶生苔,都监李飞踢着蹴鞠,听闻苏轼到来故意将球踢向粪池。
李飞(甩着文书噗嗤一笑):
“苏学士来得巧!按例犯官需要住官舍,可是琼州官舍年久失修--(撕碎文书)您自个儿搭窝棚罢!”
(特写)苏过攥紧拳头欲争辩,被苏轼用折扇轻按手腕。扇面“浩然正气”四字在烈日泛着微光。
苏轼(拱手朗笑):多谢李都监,东坡正愁无田园之乐。(转向儿子)过儿,可记得《南柯太守传》?”
这时候,张中都督赶过来,“您先到我家住几天吧!”
【第三幕】林间筑屋
(蒙太奇)黎族木匠阿山挥斧砍桄榔树,苏轼赤脚踩泥夯土。苏过将芭蕉叶铺上屋顶,惊见叶片背面爬满斑斓蜥蜴。
阿山(嚼着槟榔嘟囊):“汉官老爷,这树汁黏手,做梁要招白蚁的!”
苏轼(将龟壳垫在梁下):“庄周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此屋有十二梁柱,东坡何其奢也!”
(空镜)月升时分,茅草屋顶渗透出缕缕炊烟。镜头下移---苏轼用三块礁石架起陶罐,煮着混入牡蛎的薯蓣粥。
【第四幕】月下奇遇
(夜视镜头)萤火虫群照亮林间小径,黎族首领吉贝持驽潜行。突然弩箭指向苏轼后背,却见老者正用木炭在芭蕉叶写诗。
苏轼(未转身):“夜凉得句,可否劳驾猎人添把柴?”
(特写)吉贝瞳孔震动---燃烧的柴堆照亮芭蕉叶上的《谪居三绝》,火焰在黎锦腰刀上映出跳跃光影。
吉贝(生硬官话):“汉人---不怕毒箭?”(举起弩机)
苏轼(将烤芋抛给对方):“箭毒攻心,诗毒攻脑。东坡脑疾二十载,以毒攻毒耳!”
(升格镜头)吉贝接住芋头的瞬间,林间惊起夜枭。苏轼腰间的端砚突然滑落,吉贝闪电般用刀背接住砚台。
【收尾镜头】
(航拍)晨雾中的桄榔林,新搭的茅屋如同鸟巢悬载树冠之间。苏轼推开柴门,惊见门前放着黎族藤编食盒,内盛山兰酒与红鱼干。
(叠化)食盒旁悄然立着株桄榔幼苗,露珠顺着羽状叶片滴入苏轼的端砚。
苏轼(画外音):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停顿)然墨有香、友有奇、心有所寄,不亦乐乎?”
未完待续
来源:正道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