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星的抑郁症遇上贫困山区的孩子:谁在定义“真正的苦难”?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31 18:58 2

摘要:2025年3月,演员赵露思因清空社交账号关注列表登上热搜。有人揣测她为新剧炒作,有人嘲讽她“矫情”,也有人翻出她自曝抑郁症的旧闻,感叹“明星的苦都是自找的”。与此同时,她参与的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中,藏区孩子赤脚翻山求学的画面被重新翻出。评论区里,一条高赞留

从赵露思的眼泪,看人性冷暖的边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3月,演员赵露思因清空社交账号关注列表登上热搜。有人揣测她为新剧炒作,有人嘲讽她“矫情”,也有人翻出她自曝抑郁症的旧闻,感叹“明星的苦都是自找的”。与此同时,她参与的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中,藏区孩子赤脚翻山求学的画面被重新翻出。评论区里,一条高赞留言写道:“明星在镜头前哭诉压力大,山区孩子却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矛盾:我们习惯用“苦难”的标尺丈量他人,却总在“谁更值得同情”的争论中,暴露出自私与冷漠的底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露思的故事,是一场关于“被看见”的挣扎。她自述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体重跌至73斤,失语、无法行走,甚至被公司高层辱骂殴打。粉丝心疼她的脆弱,但更多人质疑:“年入千万还喊苦?山区孩子连饭都吃不饱!”

而藏区孩子的苦难,是另一番景象。在《小小的勇气》中,一个女孩每天徒步三小时上学,书包里装着一块冷硬的糌粑当午餐。当赵露思问她“为什么不去学跳舞”时,女孩低头搓着开裂的手,轻声说:“阿妈说,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这一幕被网友痛批“何不食肉糜”,却也让人心酸——明星的“关心”,有时不过是隔岸观火的怜悯。

争议焦点:苦难是否需要“资格认证”?当一个人的痛苦被贴上“矫情”标签,另一群人的困境被简化成“卖惨素材”,我们是否正在用偏见筑起冷漠的高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露思事件中,两种“自私”悄然浮现:

1、围观者的自私:网友热衷于给苦难“打分”。明星的抑郁症是“炒作”,山区孩子的困境是“卖惨”,唯独忘记痛苦本无高低。正如一位心理医生所说:“当一个人说‘我快崩溃了’,最残忍的回应是‘别人比你更惨’。”

2、制度的自私:经纪公司压榨艺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本质都是系统对个体的漠视。赵露思被殴打后选择隐忍,藏区孩子因山路险峻辍学——弱势者的沉默,往往源于“说了也没用”的绝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或许无法根除,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

拒绝苦难的“鄙视链”:赵露思的眼泪和山区孩子的冻疮,都是真实存在的伤痛。与其争论“谁更苦”,不如承认:痛苦不是竞赛,共情不需要门槛。警惕“伪共情”的陷阱:明星在综艺里穿藏族服饰跳舞、粉丝在网上为山区孩子捐款——这些行为若只为自我感动,便是另一种冷漠。真正的温暖,是像藏区老人教赵露思劈柴时说的:“先把手弄脏,才知道日子怎么过。”让“小小的勇气”落地:一个粉丝停止对赵露思妆容的辱骂,一个网友为山区学校捐赠一双球鞋——对抗冷漠,未必需要宏大的善举。正如赵露思在争议后写道:“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像一把刀,割裂了明星与普通人、城市与山区的世界。但裂缝中也有光:赵露思的粉丝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议题,《小小的勇气》让更多人资助藏区学校。或许,当我们停止用“谁的苦难更重”来攻击彼此,才能真正学会—— “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慈悲。”

来源:健康活你我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