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一生4婚辜负三位妻,追悼会上,唯一在世的林维中放声大哭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31 14:32 3

摘要: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创作了超过130部话剧和戏曲,还留下了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青年时期的留学经历到四次婚姻的波折,再到晚年的含冤离世,田汉的故事是如何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创作了超过130部话剧和戏曲,还留下了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青年时期的留学经历到四次婚姻的波折,再到晚年的含冤离世,田汉的故事是如何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田汉

田汉原名田寿昌,189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贫困农户。他的童年处于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时期,家庭条件十分窘迫。幸运的是,他的舅舅易象是一位效忠于孙中山的著名革命者,这为他后来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田汉的父亲在他九岁那年去世,使得家庭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自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极为拮据。若非舅舅易象不时的援助,他们母子的生活难以为继。

在湖南长沙,田汉自小就对戏剧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伴随亲戚观看当地流行的湘戏和影子戏,这些初步的体验奠定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他利用学生军身份免费观看京剧,这让他得以接触更加专业的戏曲表演,开始学习戏剧的基本形式和舞台表现技巧。

田汉

1912年,在舅舅的资助下,田汉进入了长沙师范学校,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还开始尝试改编和编写自己的剧本。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的教育家徐特立的赞赏,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此外他与未来的中国领导人毛主席拥有共同的教育背景,尽管两人的直接交往不多,但这种联系在历史上颇具意义。

1916年,田汉远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习,这段留学经历让他深刻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艺理论。在日本他的思想和艺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坚定了他将来要成为一名剧作家的决心。

同年田汉得知易漱瑜即将出嫁,这一消息让他感到震惊与不可接受,易漱瑜是他的表妹,从小二人一起在舅父的庇护下一同成长,两人在家乡闻名的戏曲氛围中培养出了对戏剧的热爱。这份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日益亲密。

田汉

于是在得知易漱瑜即将出嫁的消息后,田汉急忙返回家中,希望能厘清此事。经过与表妹的深入交谈,田汉了解到原来这是舅母单方面因为他家贫穷而做出的决定。心怀无奈的田汉,决定与易漱瑜一同离开,两人携手逃离了这个压抑的环境。

他们没有盲目闯荡,而是搭乘火车前往上海寻求舅父的帮助。得知真相后,舅父感到妻子的决定不妥,因此慷慨地资助两人前往日本深造,希望他们能在异国他乡开启新生活。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中,田汉的文艺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不仅狂热地吸收知识,参与文艺聚会,还开始了剧本创作的职业生涯,逐渐在圈内建立了名声。与此同时他与时代的文化名流如郭沫若、徐悲鸿等人频繁交往,聚会成为常态。

《义勇军进行曲》

频繁的社交活动使田汉渐渐忽略了一同来到日本的易漱瑜。易漱瑜本无学业之志,她远赴海外仅仅是为了与田汉共处。田汉的忽视和沉迷于事业,使得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最终导致两人暂时分居。

悲剧在接到舅舅遭遇不幸的噩耗后,田汉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他重归于好,迅速与易漱瑜正式结婚,并向她保证,未来无论如何都要相互扶持。回国后,两人一起创办了《南国》杂志,不久易漱瑜便怀孕生子。

不幸的是易漱瑜的健康因难产而每况愈下,而田汉忙于创作与事业,未能给予必要的关心和照顾。最终看着深爱的妻子在自己怀中逝去,田汉深感悲痛和自责,这一刻成为他人生中无法磨灭的痛苦记忆。

而在易漱瑜在临终之际,怀着对田汉深切的爱护,便极力推荐她的密友黄大琳来照顾田汉。尽管初见时彼此陌生,黄大琳和田汉都尊重易漱瑜的遗愿,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

在黄大琳的体贴与关怀下,两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随着时间的推移,田汉与黄大琳的关系也逐渐稳固下来。1927年他们选择在上海正式结为夫妻,似乎为彼此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但婚姻生活并不像他们初期预想的那样顺遂。黄大琳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大的包容和理解,但她对田汉艺术追求的不理解逐渐成为两人之间的隐患。黄大琳的世界观较为传统,更倾向于一个稳定而平和的家庭生活,而田汉则是典型的文艺创作者,渴望通过作品表达情感与思想,两人在生活理念和价值观上的差异逐渐显现。

这些差异导致两人的日常交流中充斥着误解与矛盾,感情的裂痕也随之扩大。田汉在这段时间的创作中,情感表达愈加激烈,作品风格也逐渐转向更深沉的悲剧色彩,他的剧本反映出他内心的挣扎与痛楚。

在黄大琳和田汉的婚姻生活进入低谷时,田汉意外结识了林维中。林维中的现代观念和对文艺的深刻理解使田汉感到耳目一新,两人很快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林维中支持田汉的事业,还能与他在艺术和生活观上达成共鸣,这让田汉感受到了久违的激情与理解。

尽管田汉试图挽救与黄大琳的婚姻,但两人之间的隔阂已难以逾越。最终田汉和黄大琳在双方的痛苦与不舍中结束了这段婚姻,田汉与林维中随后确立了更深层次的关系。

林维中一心想要与田汉共度余生,坚信他们之间的爱情能够抵御一切风雨。不同于他的前妻,林维中认为自己能给田汉带来真正的幸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意识到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般坚不可摧。

田汉、林维中

1930年,当林维中从海外归来,期望与田汉正式结为夫妻时,田汉的热情已大不如前他以种种理由搪塞,延迟婚期。与此同时女革命家安娥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田汉对林维中的疏远。

安娥,本名张式沅,一个出生于河北省获鹿县的坚定革命者,来联系并影响田汉。安娥的早年生活充满戏剧性。1923年她考入北平国立美术专科西画系,后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政治活动的参与,她的家庭将她从学校强行带回,导致她未能完成学业。

1926年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进一步坚定了安娥反抗国民党的决心。她决定离家出走,投身革命。她的行为让父亲痛心疾首,直至去世都未曾原谅她。同年安娥与邓鹤皋结婚,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共产党地下成员,两人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前往大连参与工人运动。不久后邓鹤皋被捕,一度传出牺牲的消息,但最终他幸存并在后来担任了重要的政府职务。

安娥

1927年,安娥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29年回国后被派遣到上海,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秘书身份,为党内传递重要情报。她的才华与气质深得田汉欣赏,两人很快发展出超越友谊的关系。

1930年3月,田汉在安娥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文学作品开始体现出鲜明的进步思想。同年田汉与安娥开始同居,当林维中得知此事后,与安娥产生了激烈的对峙。

安娥坚定地告诉林维中,她并不渴望婚姻。由于田汉母亲的强烈要求,1931年初田汉被迫与林维中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餐厅举办了婚礼。婚后,田汉依旧频繁与安娥见面,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令各自痛苦不堪。当年8月安娥在上海诞下了田汉的儿子田大畏。由于她的革命活动繁忙及个性自豪,安娥没有告知田汉此事,而是单独将儿子带回家乡。

安娥

回到河北后,村里的流言蜚语让安娥母子的生活充满艰难。在母亲的犹豫和内心斗争之后,安娥的母亲终于同意照顾孙子。而安娥则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上海。

1933年,为了彻底断绝与田汉的关系,安娥与音乐家任光结婚。但此婚姻因任光的政治迫害与身处异国的困境而告终。与此同时田汉与林维中的关系也因不断的争吵而日趋恶化,他们的家庭生活充斥着不安与不满。

林维中与田汉的关系一共持续了五年,但当她重新见到他时,却发现两人之间仿佛隔着银河。她对田汉的改变感到震惊,而他似乎已经不再将她视为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林维中决定采取措施,确保自己在田汉心中的位置。

田汉与安娥

但田汉的婚后生活中,他逐渐意识到与林维中在生活追求和思想交流上的深刻分歧,这使他的生活充满了苦闷,他时常回忆起安娥在他身边的日子。某次与聂耳合作时,田汉意外地再次遇到了安娥,发现彼此都陷入了不幸的婚姻,但只能将对彼此的思念深埋心底。

随着抗战的爆发,两人在战火中重逢,安娥告诉田汉,他们的儿子仍然健在。面对这样的消息,田汉再也不愿压抑自己的感情,他与安娥决定重新同居,共同前往抗日前线。他们一起在长沙、桂林编写抗战戏剧,最终定居在重庆的张家花园65号。

两人的关系再度升温,他们共享相同的爱好、理想,并将自己的精神和思想献给了革命的事业,生活在一起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再次触发了一场复杂的三角恋。这一次田汉变得更加坚定,提出与林维中离婚。林维中不甘心就此放弃,提出了高额的赡养费,希望借此让田汉退缩。但田汉此次决心已定,没有回头。

田汉与安娥

最终在1946年,田汉成功与林维中离婚,并与安娥重归于好,这是他内心深处真正愿意的选择,他的优柔寡断曾造成多人心碎,而这次他希望能真正修补过去的错误。

抗战胜利后,田汉和安娥一同前往解放区,他们相濡以沫地共度时光。直到1956年安娥不幸中风半身不遂,田汉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妻子,两人仍旧共同创作剧本。

在1967年的严酷政治风波中,田汉不幸被错误地指控并遭受了极大的不公正对待。次年,承受着深重的屈辱和痛苦,他在囹圄中逝世,年仅70岁。当局对他施加了严苛的标签,称他为“罪恶滔天”的人物,他的家属因恐惧而未敢领取其遗骨,导致其最终下落成谜。

晚年的田汉与安娥

田汉去世后的第七年,更是被官方错误地标记为“叛徒”,并被永久剥夺了党籍。到了1982年,由他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是对他贡献的一种迟来的承认,尽管他已无法亲眼见证这一荣誉。

田汉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挑战,但他始终未放弃为国人带来希望和力量的志向。他的作品,尤其是《义勇冠进行曲》,成为了激励无数中国人的力量之源,每当这支歌曲响起,便能唤起国人内心深处的自豪和尊敬。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评价的,田汉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尊重和爱戴,是因为他的作品和生涯传递出了乐观与希望的强烈信号。“他给人们带来的是音乐的享受,还有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乐观。”

田汉和安娥的雕像

安娥则孤独地活到1976年,两人终于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在这段复杂的感情历程中,田汉虽有多次婚姻,但直到遇到安娥,他才真正理解了爱情的意义。林维中则在田汉追悼会上终于放下了多年的纠结与不舍,与往昔的恩怨情仇告别。

来源:史在没有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