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徐俐:央视退休4年,拍戏直播不带货,结婚31年被丈夫宠成宝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31 14:49 2

摘要:2021年8月25日晚,央视国际频道《今日关注》的演播室里,60岁的徐俐以一句“各位观众,再见”为43年主播生涯画上句点,也是与全球43亿观众的默默告别。

2021年8月25日晚,央视国际频道《今日关注》的演播室里,60岁的徐俐以一句“各位观众,再见”为43年主播生涯画上句点,也是与全球43亿观众的默默告别。

她两次向镜头点头致意,最终挥手告别,身后是簇拥的鲜花与同事的掌声。编导先前问她,是不是要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再说些告别的话。

她摇摇头,一是没有过先例,二是她觉得悄悄地离开,也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在她心中,留白的岁月,是一种回忆的方式,更是一种尊敬。

台里的小伙伴们把她这一天的行程都拍摄记录了下来,再加上原来工作的点点滴滴,做了一期“徐俐告别特辑”,时长为1小时。

就在徐俐完成最一次直播,与两位嘉宾谈完国际军事话题后,台长打来电话说,那个告别视频可以在央视的各大网络平台上播放。

那一夜,很多喜欢看中央CCTV-4新闻播报与《今日关注》节目的观众,纷纷在平台上为徐俐的告别点赞,也祝这个中国“美丽女主播”退休生活快乐。

那一天,徐俐回到家依旧是半夜。与先前做晚间新闻播报时一样,她推开家里的门,泪水夺眶而出。丈夫与儿子做了一桌子的菜,还准备了心形蛋糕。

丈夫说:“从现在开始,你终于属于我们了!”儿子也笑着:“是啊!老妈终于回家了!”

徐俐,应该算是在央视工作时间较长的“老骨干”了,她个性不张扬,与白岩松一样是台里的“定海神针”。

她的声音是能打开每位观众心灵,并爱上中国新闻播报的“金钥匙”。她的美是端庄的,是智慧的,也散发着东方职业女性的美。康辉也曾坦言,自己妻子经常把徐俐的穿搭当成职场女性时尚美的风向标。

其实,很少有一位主持人能坚持初心,能在一个岗位上耕耘近半个世纪。想必,这也是大家喜欢她,并敬爱她的原因。

60岁的徐俐,那时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做了43年的新闻主播事业。

她说,“人生哪有退休一说?只不过是换个地方、换个方式继续而已。没有这种继续,生命就会很快枯萎。”

那么,这个中国新闻主播界的奇女子的人生是怎样的呢?退休后,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01

1961年,徐俐生于湖南的吉首,那是一个苗族居住的地方。谁也没想到,就是在这样的苗家寨子里,竟然能走出一位美丽的新闻主播。

尽管徐俐的生长环境里都是唱山歌跳民族舞的人,而她却偏偏对语言感兴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经常在省市的朗读大赛里获奖。

她的青春岁月与很多同时代人一样,也下过乡。也就是在乡下,她坚持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再一次走进了考场,依旧选择的是报考广播学院。

也许是她的诚意与努力感动了上天,就在她先是差了0.5分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后,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录取了她。

1978年,17岁的徐俐进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启了她的播音生涯。进入“正规军”训练后,她才知道自己离一名优秀的播音员还相差甚远。

那时的她,还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常把“湖南”念作“福南”,“福建”说成“湖建”。但是,她沉下心来,认真练习自己的发言与播报技巧。

她是一个倔强的人,也是一个勇敢执着的人。为了改掉口音,她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普通话,甚至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录音反复播放模仿,两个月后竟练就一口标准的“京腔”。

1982年,台里给她单独主持节目的机会。在新创立的节目《青年信箱》里,她首次面对镜头竟然有点紧张。但是,也是在那个时候,她感受到了做电视节目的乐趣与满足感。

有经验的前辈,手把手教她化妆,帮她选得体的衣服,甚至陪她熬夜改稿,理解消化稿子。这种团队的力量,也是她日后走进央视,带领三十余名主播团队,积累了经验与自信。

由于形象好,工作努力,又为人低调,在八年后,她又被长沙电视台选中。

1986年,徐俐开始了自己的电视主播生涯。 同年,她又自信大方地参加了全国电台主持人节目比赛,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播音创新奖。

长沙广播电台8年、长沙市电视台6年的工作经历让徐俐对各类题材的主持播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于是,更高职业殿堂里的金色大门向她敞开了,而她也像插上了翅膀,慢慢坐上了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女主播第一把交椅。

02

1992年,央视国际频道筹备开播,徐俐在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新闻》首位女主播。

后来,在中国的新闻主播界,人们常以“字字珠玑”和“简洁干练”作为中国新闻播报的黄金标准,而这个标准的开创者就是徐俐。

尽管她在长沙电视台已经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但是从来没有这样正经八百地播报过新闻。对于她来说,那些看似枯燥的国际时政新闻,即使一字不差地按照稿子念,也是挺难的一件事。

坐进国际频道的新闻主播大厅,她意识到自己的播音风格不能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新闻播报需要摒弃抑扬顿挫,逐字逐句都要追求简洁,更要有权威性。

其实,很多观众看过韩剧《爱上女主播》,那就是一个误导,因为没有一个新闻主播会在电视机前夹带着个人情感去评述一个新闻事件。

为此,徐俐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练声,甚至将稿件贴在厨房墙上边做饭边背诵。很快她就成为了节目组里业务过硬的新闻女主播。

而且,她还有机会做了其它金牌栏目的主持人,像是《中华情》《今日关注》,有时还在央视的戏曲晚会,春晚舞台上露脸,以一位票友的形象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她以“零失误”的表现奠定了新闻主播“台柱子”的地位。导演曾评价:“她的声音像一把尺子,丈量着新闻的份量”。

很多人说她是“定海神针”,年轻人不敢播报的新闻,临时突发事件,没有多少新闻素材的新闻,她都会自动“请缨”坐在主播位置上。

“零失误”“专业性”“稳定性”,让她成为同行眼中的“教科书级主播”。

90年代末的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伊拉克战争突发报道,她与白岩松是电视中默契的搭档,是用自己不同方式与风格,讲述着每个重要事件。

重要的是她有着新闻人的责任感与那种超于常人的智慧勇敢。

2001年“9·11”事件突发时,按台里要求每个时段的新闻播报都要加长直播。在徐俐的晚间新闻直播间里,送到她手里的素材十分有限。

凭借多年积累的临场经验,以及对中东恐怖组织,以及美国反恐历史等掌握,她结合小伙伴们不断临时塞给她的“纸条”,把每场报道都做到了有理有据,更有新内容。

后来,她在自己的散文集中说:“新闻人的职责,是在混乱中传递清晰。”而临危不慌,平日里对新闻及其它相关知识的积累,也是做好一名新闻主播的必备条件。

面对几十年来的掌声与称赞,徐俐真诚地说,“我感恩自己成了国际频道的标志性面孔。”

这是一份女主播的自尊与自爱,也是职业精神与操守,而这束来自于事业与人生的光芒,也照进了喜欢她的粉丝心中。

29年间,她的出镜影像被粉丝林雪整理成了5本画册。当展示出来时,徐俐哽咽了,因为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她的成长与感动。

03

在每一页的画面中,我们都能看到二十九年如一日,始终优雅、自信的女主播。而这份自信,当然也来自于她的爱情与家庭。

21岁时,刚工作没多久的徐俐就嫁给了一位军人,十年婚姻因性格差异终结。那时,还有小女生浪漫情怀的她,一直认为自己要嫁一个像导师一样的丈夫,一生都会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她,包括两人的婚姻。

当她的婚姻被现实的残酷击碎时,31岁的她决定带着4岁儿子北漂。在北京打拼的那几年,徐俐与儿子就挤在央视集体宿舍。像那个时代的很多又职工家庭一样,孩子经常被反锁在房间里。

一次她回来,发现皮特剪碎床单、剃光头发,崩溃痛哭:“我算什么母亲?”于是,她才意识到做一个成功女人,首先就要学做一个好母亲。

这期间,也有很多好心的同事给她介绍对象,条件也都不错。不过,这时的徐俐有了上次婚姻的教训,也不再是一个小女生对爱情充满期待与幻想。

她渐渐明白,平等的婚姻,势均力敌的实力,互为师长的相处模式,才会让爱情拥抱青春。直到1994年,她有机会采访《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天蔚,通过两次直通心灵的谈话,让她有了再婚的想法。

这个出身艺术世家的男人,平时吸魂抽雪茄的知识分子,有着绅士风度。谈吐间,让徐俐想到了《简爱》里的罗切斯特先生。于是,婚后两人就成了罗切斯特与简爱那种,时不时地来一场心灵对话。

再婚后,丈夫张天蔚以“丫头”唤她数十年,旅行中摘野花戴她发间,甜蜜如初。尽管遗憾未与丈夫生育,但她说:“现在的幸福,是两位男人(丈夫与儿子)的宠爱。”

两人婚后约定不再生育,张天蔚将徐俐的儿子视如己出。 这个有涵养与智慧的男人,用半年时间默默地照顾徐俐的儿子。

他们一起爬山、游泳、看电影。这个博学多才的爸爸,在徐俐每晚值班主播新闻时,成为孩子最好的家庭教师。

儿子很喜欢这个爸爸,最害怕父母争吵。 一次,他把父母的结婚证剪碎并写了个字条:“我爱你们,永不分离!”徐俐见此泪流满面,从此学会为家人保留那份温柔,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

后来,在父亲的陪伴与指引下,儿子考入了海外知名的艺术学院,并从事了文化策展工作,也成了行业里的精英。

未与张天蔚再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或许成了她终生的一个遗憾。但丈夫的“宠妻日常”填补了这份空缺。

徐俐在书中坦言:“真正的幸福,是有人懂你的遗憾却不让你遗憾。”

她在结婚多年以后,说出了幸福婚姻的秘诀,那就是“永远都要两情相悦和对等的匹配。”

像《简爱》中的那种永远的心灵伴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使求到了,也未必能让彼此尊重与欣赏天长地久。

毫无疑问,徐俐与爱人做到了。

04

“告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这也是徐俐43年主播生涯最生动的注解。

2021年退休后,徐俐的日程比在职时更满,她在生活中享受着一个人静谧的时光,也家人“长相厮守”的那份满足。

那年,她参加了《鲁豫有约一日》的拍摄。鲁豫问她,“如果有感兴趣的节目,你还会做吗?”徐俐回答说,“会”。

此后的四年里,她似乎成了退休女主播里最忙碌的一个。

2024年,她主演了《日出》,以“史上最瘦顾八奶奶”惊艳亮相。看到她浓艳旗袍与天真性格的反差,赖声川都忍不住惊叹:“她把新闻人的精准带到了舞台。”

后来,她受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将新闻经验倾囊相授。与此同时,她还与倪萍、敬一丹等以前的好友,主持访谈节目《美俐的姐姐的下午茶》。

她说出了那句 “年龄是勋章,不是枷锁”,让姐妹为之点赞。

即使自己重返主持行业,她也没有忘记与丈夫一起享受人生,挑战极限,完成年轻时的梦想。他们自驾5000公里穿越东北,在社交平台分享沿途风土人情,粉丝调侃“徐姐活成了旅行博主”。

面对昔日同事转型直播带货,她直言:“尊重选择,但我的骄傲在话筒里。”于是,她成了有着超多铁粉,却坚持不肯带货的主播。

对于徐俐来说,退休不是谢幕,而是人生剧本的华丽续写。

2023年谷雨时节,徐俐与央视老友敬一丹共游长城,在《一丹说天气》中朗诵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

镜头前,多年的闺蜜笑谈风生,再次回想起当年在央视直播的趣事:1997年香港回归播报时,姐妹俩轮流值班守着镜头。

63岁的徐俐说,当年靠着浓咖啡,不知道撑过多少个不眠夜,但那是她们最美好与值得怀念的人生。

敬一丹这样评价自己的好姐妹:“像螺丝钉般精准,又像野花般自由。”

现在的徐俐依旧像花一样灿烂,年龄只是花上的无数露水打下的痕迹。正是有了这些痕迹,我们才更喜欢她。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