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吕丽萍精英虚伪面具,羊毛月言论刺痛大众,反思网络人性之恶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3-31 11:50 2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喧嚣的广场,每个人都拥有了麦克风,都能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广场变得乌烟瘴气,戾气和恶意充满了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片广场上选择沉默,一些我们曾经喜欢的人,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行为,被挖出过去的种种,瞬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喧嚣的广场,每个人都拥有了麦克风,都能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广场变得乌烟瘴气,戾气和恶意充满了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片广场上选择沉默,一些我们曾经喜欢的人,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行为,被挖出过去的种种,瞬间从神坛跌落,遭受众人的攻击与审判。

就事论事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些人确实犯错了,他们的行为或言论值得被批判。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瞬间爆发的戾气和恶意,正在摧毁我们的公共舆论环境,让人们不敢发声,人人自危。带着这样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虚伪、傲慢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残忍这三种“平常的恶”。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互联网的语境里,真诚被捧上了神坛。人们常常宣称:“我一无所有,只有真诚。”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自我表达上,在政治领域同样如此。

2016年,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辩论中展现出的“真诚”。当希拉里指责他偷税漏税时,他耸耸肩、一摊手,承认自己用合法手段偷税漏税,声称这是一个好商人该做的。这番言论让许多美国选民觉得他比希拉里这个遮遮掩掩的职业政客更招人喜欢。

在西方民主社会,民众对政客虚伪行径的反感愈发激烈。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因“派对门事件”下台,他制定了新冠疫情聚众派对的规则,自己却违反规定,这种言行不一的虚伪行为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由此看来,对虚伪的厌恶似乎是合理且有益的。

但实际上,公众对虚伪的讨伐往往是自欺欺人的。一方面,当我们要求绝对的透明和言行一致,试图建立一个完全开放诚实的社会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种要求只会迫使政客和公众人物将秘密隐藏得更深,而不是真正减少虚伪。另一方面,讨伐虚伪的运动最终带来的不是真诚的增加,而是虚伪的变异。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假装真诚,戴上“真诚”的面具。

所以这种想法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场合中,我们必然会有所隐藏,这并非是不真诚,而是一种实践智慧。

小朋友都知道,跟最好的朋友、妈妈、班主任描绘同一件事情时,方式会有所不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常常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告诉孩子不要撒谎,但自己可能撒过谎;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自己小时候可能也没做到。

假设一个100%真诚的家长,将社会的残酷真相毫无保留地告诉孩子,这样的家长未必是好家长。学会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适当隐藏观点,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需要实践智慧。

特朗普看似真诚,实则掌握了真诚的艺术。他在演讲中展现出的真诚,很多时候是以残忍为代价的。他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手,挑起他人对对手的攻击,这种方式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让美国政局变得更加极端。

在互联网上,我们甚至会奖励这种厚颜无耻的真诚,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残忍。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罗什福科说过:“伪善是邪恶向美德的致敬。”

傲慢也是公众极其厌恶的品质,在民主和平等的互联网环境中,我们本能地反感他人的傲慢。傲慢有两种展现形式,一种是广义上对自己社会地位的广泛傲慢,另一种是具体场景中对特定对象产生的具体傲慢。

先看广义的傲慢。这种傲慢是一种基于不公平外在优势的优越感。比如,一位朋友在参加香港大学校友会时,遇到一位70后校友,他宣称微信不加合伙人以下的人,只接纳华人精英进入朋友圈。

为了解决这种因傲慢引发的愤怒,社会试图推行全面的平等主义,拒绝承认任何身份能赋予人优越感。但是,这种极端平等主义是反人性的。人作为社会性生物,会自然地对身份进行高低区分,并且渴望为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

为女性身份骄傲,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与男性身份做出区分;为中国人身份骄傲,就很难同时为美国身份骄傲。这种为身份骄傲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高下之分,是平等主义躯壳下的优越感。

我们试图消灭旧的身份特权带来的傲慢,但新的身份特权又会随之产生。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特权应不应该存在,而是特权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何种优越感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合理的。比如,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为自己是有钱人感到骄傲,这两种优越感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需要通过开放的辩论,去反思不同优越感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否正义。

再看具体的傲慢。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马拉松跑者、瑜伽爱好者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成果,会遭到他人傲慢的讥讽。这其中的傲慢,并非强者对弱者的霸凌,而是弱者对弱者的霸凌。

这种傲慢的人,就像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中描绘的波斯太监,他们渴望权力,只是为了骑在别人头上,从对他人的嘲笑和霸凌中获得快感。他们忘记了喜欢跑步、读书、瑜伽的初衷,不是为了比别人强,而是因为这些事情本身能带来愉悦。这种以残忍为乐的弱者心态,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破坏了这些原本有意义的事情。

在对虚伪和傲慢的批判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残忍的陷阱。当我们用放大镜去审视他人的虚伪和傲慢,对其进行无情的审判时,我们自己也变得残忍起来。这种残忍在公共环境中蔓延,使得网络戾气越来越重。

我们要认识到,虚伪和傲慢是人性中平常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些缺点。当我们指责别人虚伪和傲慢时,自己也难以避免同样的问题。意识到这一点,能让我们对他人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残忍。

要抵抗互联网上越来越重的戾气和恶意,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承认自己也有虚伪和傲慢的一面,不要轻易对他人进行残忍的审判。其次,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观点,认识到人性的多样性。最后,当我们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被戾气和恶意所左右。

文字来源:独树不成林的音频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