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露思带病录制综艺《小小的勇气》,本想以“真实”疗愈大众,却因一句“生病前以为拐杖是权力的象征”被骂上热搜。网友嘲讽她“卖惨”“何不食肉糜”,甚至劝其退圈。
赵露思带病录制综艺《小小的勇气》,本想以“真实”疗愈大众,却因一句“生病前以为拐杖是权力的象征”被骂上热搜。网友嘲讽她“卖惨”“何不食肉糜”,甚至劝其退圈。
为何赵露思病愈后一片骂声,还被劝退圈?原来杨幂早就说出了原因:“没有人不辛苦,凭什么要别人理解你的辛苦?”当明星的苦难成为大众的“娱乐消费品”,人性的共情阈值到底有多低?
2025年初,赵露思因抑郁症暴瘦至36.9公斤、坐轮椅失语的新闻引发全网关注,粉丝心疼她“拿命拼事业”,路人感慨“内娱高压环境害人不浅”。
然而,短短两个月后,她以“素颜0片酬”姿态加盟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却因在节目中频繁提及“每天只睡2小时”“惊恐症导致记不住台词”等经历,遭遇口碑反噬。
网友的愤怒点在于,在山区留守儿童面前大谈明星的“辛苦”,被讽“农民愁面包,她愁马卡龙”;
从“无法行走”到迅速复工,被质疑病情真实性,甚至被贴上“医学奇迹”的标签。
这场“翻车”看似是明星人设崩塌,实则揭示了更深层的矛盾:大众对明星苦难的“共情疲劳”。
早在赵露思事件前,杨幂便直言:“楼下送外卖的、做饭的、摄影师……谁不辛苦?凭什么要求别人理解你的辛苦?” 这句话精准戳破了娱乐圈“苦难叙事”的泡沫。
明星的困境为何难获共情?
很多人都认为明星高片酬本就该承受高压,“日薪208万的人谈辛苦”,再加上赵露思的遭遇,本质上是一场“错位的对话”:她试图以病痛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却因身份标签被推得更远。
这种冷漠并非全然恶意,而是社会生存压力下的“心理自卫机制”——当自身尚在负重前行,自然无暇顾及他人的“高处不胜寒”。
正如一位网友的犀利评论:“你要么像杨幂一样把辛苦咽进肚子里,要么像张颂文一样把苦难熬成作品。”
而不是像赵露思一样,在《小小的勇气》里面,宣传自己的“苦难”,从而“被群嘲”,而这次事情的背后,其实也证明了,除了至亲与粉丝,没人有义务为你的痛苦买单。
明星如此,普通人亦然。杨幂的“清醒”,在于早看透了这层人际关系的薄凉,而赵露思却还未明白这一点。
来源:覃仕综艺星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