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五百八十九期:顾廷烨从人们口中的浪荡子逆袭成朝廷新贵,才懂权力的滋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五百八十九期:顾廷烨从人们口中的浪荡子逆袭成朝廷新贵,才懂权力的滋味。
01
很多人都说,如果没有顾廷烨,盛家什么也不是。
那么,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顾廷烨求娶明兰,是在申辰之乱后。此时,那些关照长柏的海家门生,几乎全军覆没。
这就意味着,作为盛家未来的掌舵人,盛长柏只能苦哈哈的在翰林院熬资历。
至于盛紘,他虽然升官了,成了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但御史这个职位并不太适合盛紘。
因为,盛紘天生就是和稀泥的和事佬,要他瞪着眼睛寻人错处,背地里阴阴人还行,告明状得罪人,让盛紘压力山大。
至于王家,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了。海家的威望虽然还在,可前边已经说过了,“自己人”全军覆没了。
华兰的婆家虽然是伯爵世家,那势头还不如盛家。至于墨兰的婆家,虽然是侯爵世家,但墨兰嫁过去的方式,并不光彩。
盛紘才没有脸,去攀附永昌侯府。更何况,盛紘是文官,永昌侯府走的是武路子。就是盛紘厚着脸皮去攀附,那动静也会大了一些。
古代文人讲究个风骨气节,盛紘那样做,会被整个文官集团排斥的。
直到顾廷烨求娶盛家女后,盛家的地位,就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盛家有面子。
在老皇帝面前,八王爷的母亲不受宠,八王爷是不受贵族集团待见的王爷,也没有显赫的外祖家。
偏他时来运转,成了皇帝。而顾廷烨,是在八王爷微时就已经追随。申辰之乱后,时局不稳时,也是顾廷烨去京城打探消息,送到蜀边。
也是顾廷烨杀出了一条血路,安全护送八王爷上京。
此时,因为墨兰高攀永昌侯府,让盛家落了话柄,在亲家面前,也没有面子。
所以,顾廷烨这位朝廷新贵,求娶盛家女,相当于雪中送炭,让盛家挽回了一些面子。
其次:文炎敬与如兰事件的暴雷,让盛紘得了名声。
文炎敬与如兰的事情被顾廷烨发现,盛紘很是生气。
但华兰、墨兰和明兰都嫁入有爵之家,在清贵标榜的文官集团眼中看来,盛紘未免要落一个‘攀附权贵’的名声。
但是,盛紘将嫡次女如兰许配给贫寒举人文炎敬,直接挽救了盛紘的名声,他的老上司卢老大人愿意为盛家女媒,京中众人也夸赞起盛紘的风骨来。
最后,盛紘与长柏从“打工仔”到“自己人”。
顾廷烨是朝廷新贵,皇帝面前的红人。他的岳家,自然也从“打工仔”成了“自己人”。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不到一年,盛紘就升职了,还是左右侍郎这种主管兵事粮道的职位,肥差又是要差。
长柏虽然在翰林院里熬资历,也是盛紘试探顾廷烨,又观摩了申时其的做法,为长柏寻了外任。
长柏也很争气,在任上铺路修桥,颇得民心。长柏还在任上的时候,顾廷烨就告诉明兰,长柏的考绩为优。
02
也正是顾廷烨为盛家带来了很多益处,让海氏的势利眼属性,尽显。
海氏与长柏的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
古代讲究洗三,海氏女儿洗三礼时,来了很多女眷。盛家的姑娘.们,除了华兰还在孕期,出嫁的墨兰、如兰和明兰都来了。
男人们在官场上奔波仕途,后宅的女子们,也没有闲着。她们每次出席宴会,都是男人们在官场上的外挂。
这些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夫人们,也最会察言观色。夫家于大理寺任职的柳夫人看着海氏的女儿,笑道:“这小丫头生的好,像她母亲,将来定是位知书达理的淑女。”
刚刚出生的小娃娃,几乎都长一个样,还很丑。柳夫人能看出她像母亲海氏,还肯定这孩子是位知书达理的淑女,也真的是火眼金睛了。
要知道,小秦氏也是温婉有头脑的贵妇,可的女儿顾廷灿,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夸赞自己的女儿,海氏自然是高兴的,但母亲总是对女儿寄予厚望,海氏也不例外。她当即微笑道:“像我有什么好?像她几个姑姑才好,个顶个都是美人坯子。”
盛家的女儿都是美女,但纵观盛家四位姑奶奶的命运,华兰是嫁入有爵之家,被婆婆磋磨十年,嫁妆也被婆婆盯着不放。
墨兰也嫁入了有爵之家,差点毁了名声。婆母不喜欢她,夫婿还是个贪花的。
如兰低嫁,文炎敬虽然有仕途,但银钱才是过日子的硬货。文炎敬那点俸禄,大概不够给下人发月银的。家中的花销还要如兰补贴。
只有明兰,嫁给顾廷烨后,过门就当家,还分府另住。
众人也都是人精,自然知道海氏希望女儿像明兰。而且,众人在海氏的话落后,都忍不住去看明兰。
古代做儿媳妇的,进门都会被婆婆立规矩,饶是生了七巧玲珑心的海氏,过门后还要被王氏训斥。
海氏孕期的时候,王氏还想着给长柏塞妾室通房,让海氏不痛快很久。
明兰就不一样了,婆母不是顾廷烨的亲娘,不好给明兰立规矩,更不好给顾廷烨塞女人。
所以,没有长辈掣肘,自己当家做主,还有奴仆伺候。这大概是每一个古代女子都向往的生活。
03
比起海氏来,堂堂公主想休了儿媳妇,也要探顾廷烨口风。
庆昌公主的三儿子韩诚娶了小秦氏的女儿顾廷灿。
本来,顾廷灿也是京中有名的才女,小秦氏也是颇有贤名的贵妇。顾廷烨虽然是顾廷灿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好歹也是血脉相连。
于是,庆昌公主欢欢喜喜的将顾廷灿娶进了门。
但是,顾廷灿被小秦氏娇惯的不懂人情世故,嫁给韩诚后,一直效仿大秦氏,并希望韩诚是第二个顾偃开:
其一:不给婆婆请安。
大秦氏嫁给顾偃开后,不用服侍婆婆的原因,是她刚过门,服侍婆婆吃了半顿饭,就晕倒了。
这把顾廷烨的祖母吓个半死,顾偃开抱着大秦氏哭的像死了娘,又把顾廷烨的祖母气个半死。
于是,顾廷烨的祖母再也不敢给大秦氏立规矩了。
顾廷灿就效仿大秦氏,服侍公主婆婆两日,就病弱的不成样子,要死要活的吃药。
可大夫又不是傻的,顾廷灿身体又那么健康。于是,韩诚说了顾廷灿两句,顾廷灿又哭哭啼啼,还提了大秦氏。
其二:不考虑子嗣问题。
古代人看重子嗣,更看重嫡子。
顾廷灿过门后,一直不愿意生孩子。庆昌公主等不及了,就给儿子韩诚娶了个二房。
堂堂公主,能为儿子的二房奔波,可见,她是多么不待见顾廷灿这个儿媳妇。
二房进门后,为韩诚生儿育女,顾廷灿还总拿大秦氏嫁给顾偃开后,七八年不开怀,顾偃开还对大秦氏一样深情。
其三:心思歹毒。
韩诚的二房怀孕时,被顾廷灿身边的丫鬟推了一把,孩子没了。
顾廷灿为了撇清关系,一句求情的话都没有说,那丫鬟也被庆昌公主杖毙了。
而且,顾廷灿身边的丫鬟,几乎都是为顾廷灿卖命而亡。最后剩的玲儿,也被顾廷灿当做垫脚石。
只是,玲儿提前背叛了顾廷灿。
总之,顾廷灿做的事情,早就让庆昌公主动了替儿子休妻的念头。只是,京城第二次大乱时,小秦氏和顾廷炜都过世了,庆昌公主此时休了顾廷灿,难免被人说攀附权贵。
而这攀附的“权贵”就是顾廷烨。
其实,顾廷炜差点烧死明兰,小秦氏被褫夺了诰命,顾廷炜被顾家除名时。庆昌公主就想休了顾廷灿。
但小秦氏和顾廷炜都死了,此时,庆昌公主将顾廷灿赶出家门,难免落人口舌。
可顾廷灿不懂得夹着尾巴做人,还要找人告御状,说顾廷烨罔顾人伦,毒害继母。
当时,顾廷炜和小秦氏的事情,皇帝都没有让人调查真相,就直接顶罪了。顾廷灿做法,不仅仅是状告顾廷烨,更是质疑皇帝。
这种乱家之源,庆昌公主自然不能闹到大侄子皇帝面前,所以,她只能联系顾廷烨。
要知道,此时的顾廷烨与明兰在蜀边。而且,这种镇边大将,家眷要留在京城中为质的。
但皇帝信任顾廷烨,让他带着妻儿赴外任,还说道:“虽说历来大将镇边,家小多留在京中,可也不是没例外的。
似前朝穆王府,也不见送妻儿进京,他家镇守滇中多少年,最后阖家殉节而死,忠心如何?
而那铁了心的逆贼,哪怕满门都押在眼皮子底下,该反也会反。只要君臣知心即可。”
至于顾廷灿,虽然,她与顾廷烨关系不好,但她还姓顾。若是庆昌公主贸然休弃顾廷灿,怕是会给顾韩两家埋下隐患。
毕竟,顾廷灿被休,顾廷烨的亲闺女蓉姐,顾廷煜的亲闺女娴姐的名声会有损坏。
于是,庆昌公主将顾廷灿所作所谓告诉了顾廷烨。
顾廷烨只回信:只要不休妻,不坏了顾家姑娘的名声,旁的他不在意。
04
人在一定的位置上,才会受人尊敬。顾廷烨的仕途,让他到达了很多人到大不了的告诉。
所以,海氏希望自己的女儿如明兰那般,嫁个能干得力的夫婿。而休妻是大事。
余方氏与家中兄弟姐妹都不和,但她被休弃后,她的兄长还是找了余阁老。
待余阁老将余方氏做的蠢事都说了后,余方氏的兄长还是将余方氏领回了家。
所以,顾廷烨与顾廷灿关系再不和,也是兄妹。哪怕顾廷烨没有位高权重,庆昌公主也会知会对方一声!
来源:小可可玩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