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的午后,阳光和煦,主持人初夏与《牛之过隙》的主创团队——编剧兼导演倪韶慧,演员庞超慧、张书祯、谢凯峰、林天豪围坐一堂,以戏剧为纽带,展开了一场关于“温暖现实主义”的深度对话。
3月30日的午后,阳光和煦,主持人初夏与《牛之过隙》的主创团队——编剧兼导演倪韶慧,演员庞超慧、张书祯、谢凯峰、林天豪围坐一堂,以戏剧为纽带,展开了一场关于“温暖现实主义”的深度对话。
初夏与《牛之过隙》的主创团队
《牛之过隙》以乡村孩童的纯真视角,剖开时间洪流中那些微小却坚韧的生命故事。在城市化浪潮与记忆褪色的夹缝里,作品用诗意的舞台语言,将童年的孤独、陪伴的暖意、成长的阵痛熔铸成一面映照时代的棱镜。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泥土中生长的真实:危机与温情并存,困顿与希望共生。
告别与成长的创作源泉编剧、导演倪韶慧目前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名研三学生。她坦言,《牛之过隙》的灵感来源于对童年生活的思考与告别。时隔多年重返青岛小村庄的爷爷家,她发现记忆中的大平房、石头水池和青草气息已被现代化的痕迹取代。这种变迁带来的冲击,促使她深入思考:逝去的童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与过去和解?于是,这部围绕“保牛”的残酷现实与“跟随内心”的童真理想展开的作品应运而生。它通过孩子的成长困境,展现了童真与现实碰撞后的蜕变与告别。
编剧、导演倪韶慧
年轻主创的用心演绎主创团队几乎全是“00后”,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感受世界,并通过戏剧传递真挚的情感。
演员 庞超慧
饰演“牛”的演员庞超慧为了展现超越物种的“灵性”,反复观看纪录片《牛铃之声》,揣摩人与牛之间无声的情感纽带。她还将与猫相处的经验融入表演,通过语气和动作传递情感,最终在无台词的表演中与主演建立起深厚的默契。
演员 林天豪
演员林天豪在剧中饰演一位六十多岁的爷爷。为了贴近角色,他常去菜市场观察老年人的举止神态,甚至在排练间隙透过剧场窗户捕捉路人的细微动作。他将这些观察化为表演的养分,让角色在舞台上鲜活起来。
童谣:拼接记忆的情感符号贯穿剧目的一首童谣——“啰哩嘛噜哟啰嘞,咿呀学语忘了爬。牛背上的小娃娃,光着脚丫踩水花……”成为连接童年与成年的情感桥梁。倪韶慧表示,童谣是零散记忆拼接而成的完整符号,承载着对亲情、乡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剧中,童谣两次以不同的器乐演奏呈现,从最初展现村落生机的欢快,到暗含哀伤的离别,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
戏剧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主创团队特别感谢南京新剧荟为戏剧团体提供的舞台,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剧的魅力。他们相信,在戏剧人与观众的互动与共情中,戏剧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未来。
演员 张书祯、谢凯峰
《牛之过隙》不仅是一部关于告别的作品,更是一次对成长的深情凝视。它以童真为镜,照见我们每个人心中那片未曾褪色的乡土与童年。
我们从此天天见关注了解更多本地资讯来源:伊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