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在“爱国市场”上也有所谓的论资排辈,那毫无疑问,司马南肯定是老资格。司马南不同于其他“爱国大V”是业余的,或者是半路出家。他是专业的,早在上世纪开始,他就投身于各种“爱国”事业,或者准确的说,就是在搞各种投机事业。他属于资深的投机分子!同时,他也常常就是游
司马南大火特火,李毅不温不火!
如果在“爱国市场”上也有所谓的论资排辈,那毫无疑问,司马南肯定是老资格。司马南不同于其他“爱国大V”是业余的,或者是半路出家。他是专业的,早在上世纪开始,他就投身于各种“爱国”事业,或者准确的说,就是在搞各种投机事业。他属于资深的投机分子!同时,他也常常就是游轮上的耗子,是第一个知道船要沉没的人物,总是能够全身而退,并且能够迅速的转变立场,改换门庭。在是非场上混的,他这样的人物最吃的开。
当年伪科学有市场的时候,他有志于这一行,结果很快发现,这套糊弄人的把戏可能要糟,因为毕竟假得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所以必不长久。果然,物极必反,泛滥成灾以后,迎来了被大整肃的命运。于是有志于骗人这行的司马南,敏锐的预感到,这种勾当不灵了,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抓住机会,恰到其时的反伪科学,果然一举成名,自此以后,他趁热打铁,各种包装自己,以什么社会活动人士和所谓学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特别是跟政治发生密切的联系。跟官场搭上线,那想不发财都难!
自此以后,他常常以左派人士和民族主义者自居,成为争议比较大的人物。但是不管讲什么,他首先是擅于抓住舆论风向,而且他也很清楚,主旋律的基本盘不动,不管面临多少争议,照样屹立不倒。在他基本盘稳定的情况下,各种争议,只会提高他的知名度,在商业化时代,知名度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变现的,而在互联网时代,知名度变现更加容易。
不过抛开司马南输出的内容不说,就单从专业的角度看,他还不是毫无水平,至少口才很好。他巧舌如簧,又能娓娓道来,循序渐进,不急不缓,恰到好处,掌握火候,足见功底扎实,并且还能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的策划一场争议性的话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网络炒作。且能维持热度,因此他才能够一直大火特火,大赚特赚。
然而,另外一位“爱国大V”李毅,却一直不温不火,始终没有像司马南一样,一再冲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大火一把,大赚一把。虽然有人一度把他跟司马南相提并论,甚至在做网络分类的时候,他还与司马南胡锡进等被归入到同一个箱子里。不过他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他的知名度显然难以变现,甚至在爱国市场上,他跟其同箱中那些资历比他还浅的所谓爱国大V相比,在流量方面都颇有不如。
此次司马南因偷税被罚900万元的新闻引爆舆论场时,李毅在自己的视频中仰天长叹:“司马南偷税漏税都能罚900万,我活到今天为止,不但罚不了900万,罚不了90万,我连9万也没罚过。我一分都没有被罚,我都没收入,老年失业啊,所以说同样是人,怎么差别这么大,我跟司马南比,怎么就活到这一步,所以我羡慕司马南,嫉妒司马南,我恨李毅教授,我恨我自己……”
其实李毅之所以一直不温不火,不是其表现的不够“爱国”,而是太“爱国”了。从技巧上来看,李毅显然是有些“用力过猛”,或者简直就是生猛,拍马拍的,连马都受不了,所以他可能很快就失宠了,至少也是没等大赚一把就不招待见了!他表达“爱国”观点的时候,显得急功近利,显得急不可耐,常常“语出惊人”,把什么不怕死人之类的话常常挂在嘴上,他一度将各种叫嚣和漫骂当成了他表忠的叙述风格。
虽然所谓的爱国之类,主要竞争的,就是看谁比谁更左,甚至更极端。但是司马南等,就比他讲究技巧。他似乎要表明,他比司马南之类更左更极端。但是表忠心的姿势有点夸张,显得很粗糙,很性急。司马南等,虽然也喜欢炒作阴谋论,也喜欢叫嚣,当然也有各种极端的言论和主张。但在表达上,还是很讲技巧的,给人感觉有的放矢,不是无的放矢的空喊口号!
因为他“爱国”爱的有点让人害怕,所以连一些常常嚷嚷着要“捐钱捐命”的“爱国”群众,听着都有点害怕了,开始对他敬而远之。现在很明显,“爱国生意”也走到了“物极必反”的尽头,司马南都收摊了,李毅之流,大概也没有什么可赚的了。但是曲终人散,他应该也是倍感失落!确实,想想都有点窝火;没有想到,同样是爱国,为什么司马南们,赚的一个零头,甚至因偷税罚的款,都是他望尘莫及的,甚至比他资历更浅,人品更令人不齿的那些所谓爱国大V,都比他混的好。也难怪他会仰天长叹,不禁流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他确实感觉组织对他不公平,命运对他不公平,而表示对司马南等人的羡慕妒忌恨,应该就是他的真情流露!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