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组宣传"斥资千万打造东方美学",可点开定妆照我差点把手机摔了——这金灿灿的眼影、塑料质感的发冠,确定不是隔壁影楼甩卖的388古风套餐?说好的"匠心"全用在热搜词条上了。
剧组宣传"斥资千万打造东方美学",可点开定妆照我差点把手机摔了——这金灿灿的眼影、塑料质感的发冠,确定不是隔壁影楼甩卖的388古风套餐?说好的"匠心"全用在热搜词条上了。
影视剧造型频频翻车的怪圈里,《念无双》绝不是孤例。从《重紫》的荧光色眼影到《长月烬明》的敦煌风批发,剧组似乎陷入某种魔咒:砸钱越多,审美越差。观众对着满屏影楼风造型发懵时,制作方还在热搜里自夸"突破传统"。
这场审美错位的根源,本质是创作者与观众的认知鸿沟。当剧组把"东方美学"等同于金线刺绣、满头珠翠时,却忘了《大明宫词》里周迅的素纱襦裙、《甄嬛传》里孙俪的旗头流苏,靠的是留白的气韵而非堆砌的贵气。真正的古典美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是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头顶。
更值得警惕的是流量思维对审美的异化。比起研究历代服饰图谱,剧组更擅长计算热搜KPI:用夸张造型引发讨论,用争议话题置换播放量。观众骂得越凶,数据反而越漂亮,这种扭曲的创作逻辑正在批量制造视觉垃圾。
当第N次看到唐嫣顶着能戳穿屏幕的塑料发冠出场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追《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日子。那时没有千万妆造预算,李玉湖的绢花珠钗却美得让人记了二十年。或许该被拯救的不止是《念无双》的造型师,还有这个被流量绑架的畸形审美时代。
来源:小鱼视频娱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