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初,侯宝林同孙玉奎、常宝霆、全长保、佟大方、罗荣寿、高德亮、于世德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为适应解放后的新形势,在孙玉奎、侯宝林的领导下,小组成员对传统相声中的脏包袱,臭活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在语言上净化相声。让相声从内容上脱离了低级趣
侯宝林是公认的相声大师,相声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
可以说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传承发展是有大贡献的,是1949年以来相声演员都应感谢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1950年初,侯宝林同孙玉奎、常宝霆、全长保、佟大方、罗荣寿、高德亮、于世德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为适应解放后的新形势,在孙玉奎、侯宝林的领导下,小组成员对传统相声中的脏包袱,臭活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在语言上净化相声。让相声从内容上脱离了低级趣味,这为后来相声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玉奎、侯宝林等人充分认识到了相声艺人文化素质水平对相声艺术发展的影响。针对相声艺人成立了识字班,除教艺人识字,扫除文盲以外,还对同行进行时事教育,让他们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使从旧社会过来的相声艺人,能逐渐提高文化素质,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觉悟。这也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声创作大爆发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在孙玉奎、侯宝林等人的倡导下,相声艺术革除了演出中陈旧低俗、口沫横飞、五官挪位的江湖气,提倡说文明相声,文明说相声。此举净化了相声的表演形式,是相声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关键所在。
经过侯宝林的大胆革新、倡导文明相声,让相声从瓦舍之间走入大雅之堂。正因为有了上述改革,相声艺人的地位才得以提升,是侯宝林把旧社会被人欺压的相声艺人变成了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
可以说今天大部分的相声演员能吃国家饭,进体制,领工资,都与侯宝林脱离不了干系。
来源:老生常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