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娱乐圈里的小花旦更新换代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总有那么几位让人印象深刻。提起95后演技派,张子枫和谭松韵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有趣的是,这两位姑娘的星路和观众缘,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景线。张子枫的口碑时常像坐过山车,高光时刻和争议瞬间交替上演;而谭松韵似乎总能
娱乐圈里的小花旦更新换代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总有那么几位让人印象深刻。提起95后演技派,张子枫和谭松韵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有趣的是,这两位姑娘的星路和观众缘,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景线。张子枫的口碑时常像坐过山车,高光时刻和争议瞬间交替上演;而谭松韵似乎总能稳稳地抓住观众的心,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良好的路人缘。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生存密码?咱们今天不搞数据分析,就轻松聊聊她们的故事。
很多人认识张子枫,是从《唐山大地震》开始的。那个在废墟里,眼神复杂又绝望的小女孩方登,让年仅8岁的她一举成名,也让无数观众记住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这个起点实在太高,高到几乎成了她日后演艺生涯的一种“原罪”。大家习惯性地用“天才少女”的标尺去衡量她,期待她部部都是精品,不允许丝毫的“失手”。
于是我们看到,《我的姐姐》里,她饰演的安然在隐忍与爆发间切换自如,尤其是几场哭戏,层次丰富,感染力十足,被盛赞“演技封神”。可转眼到了《天才基本法》,同样是需要展现复杂内心戏的角色,却有不少声音质疑她“表演模式化”、“眼神空洞”、“演什么都像自己”。这种评价上的巨大反差,颇有点像我们看待尖子生:考满分是理所偶尔一次失常就会被放大检视。童星转型本就不易,叠加“天才”光环,更让她步履维艰。观众对她有着矛盾的期待:既希望她延续神话,不断突破,又似乎不太能接受她彻底撕掉“国民妹妹”的标签,去诠释更成熟、甚至更具争议性的角色。这种拉扯感,构成了张子枫口碑起伏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谭松韵的走红之路,更像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马拉松。她没有张子枫那样惊为天人的起点,却凭借一个个接地气的角色,慢慢渗透进观众的心里。谭松韵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她能把“普通”演出N种不同的味道,而且每一种都让人觉得舒服、可信。
回想一下,《最好的我们》里的耿耿,那个有点婴儿肥、留着齐耳短发、成绩中等偏上、会为了小事烦恼也会偷偷喜欢隔壁桌男生的女孩,是不是像极了我们青春记忆里的某个同学?她没有惊世骇俗的美貌,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但就是那份恰到好处的“普通”,戳中了无数人的怀旧心弦。到了《以家人之名》的李尖尖,古灵精怪又温暖治愈;《锦衣之下》的袁今夏,机灵可爱又不失分寸;《向风而行》的程霄,穿上飞行员制服英姿飒爽,脱下制服又是努力生活的普通女孩。即使在综艺里,她素颜做饭、和朋友打闹的样子,也毫无距离感,让人觉得“这姑娘真好,像我认识的某个朋友”。
谭松韵和她的团队,似乎特别懂得观众想要什么。当许多小花还在古偶仙侠剧里追求极致的美貌和人设时,谭松韵却一头扎进了都市生活剧、年代剧,去演绎那些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小镇做题家”、“职场打工人”的成长与困惑。这种选择看似“不走寻常路”,实则是一种聪明的“向下扎根”。她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告诉观众:看,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烦恼,有迷茫,但也有温暖和希望。这种共情能力,是她在流量泡沫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那么,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演员到底该如何“生存”?张子枫选择的,更偏向传统演员的路子:磨炼演技,追求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渴望通过奖项和角色证明自己。这条路本身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演员的正途。但问题在于,当下的娱乐环境变了。短视频的兴起,让一切都追求“短平快”,连看剧都要开倍速,观众的耐心被前所未有地压缩。那些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高级感”,在快节奏的传播中很容易被稀释,甚至被误读。张子枫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时代错位感的体现。
而谭松韵,则更像是一个懂得如何与时代共舞的玩家。她并非刻意迎合,而是她的特质恰好契合了当下的传播逻辑。她的“普通”和“亲切”,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日常,没有精心设计的摆拍,更像是朋友间随意的聊天,那种“咱俩很熟”的亲近感,是冰冷的算法无法复制的。她让观众觉得,明星也可以是身边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种“人格化”的魅力,在互联网时代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路人缘和观众黏性。
这并不意味着张子枫就“输”了。艺术的道路本就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跋涉。近期,她开始接触更多现实主义题材,比如在一些作品中展现出的素颜、疲惫甚至略带粗粝的状态,反而透出一种洗尽铅华的真实感,让人看到了她寻求突破的决心。而谭松韵也并非一味停留在舒适区,她在《归路》中饰演的归晓,一个眼神就让不少原著粉惊呼“这就是我心中的样子”,证明了她驾驭更复杂角色的能力。
说到底,娱乐圈的生存法则或许并非一道单选题。是选择被仰望,在艺术的神坛上追求极致?还是选择被亲近,在人间烟火中触摸人心?也许,真正能走得长远的,是那些既能抬头仰望星空,也能低头脚踏实地的人。她们懂得,观众最终渴望看到的,不是完美无瑕的神像,而是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迷茫也会犯错的,活生生的人。
下一次,当你打开一部新的影视剧,看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时,不妨也想一想:打动你的,究竟是那份遥不可及的“天才”光环,还是那份触手可及的“邻家”温暖?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聊聊你心中的“小花生存法则”。
来源:竞技搏类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