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门可罗雀,票房跌入冰点:中国电影市场怎么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3:41 4

摘要:最近走进电影院的朋友,大概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清。全国工作日票房跌破1500万,创下近十年新低,场均观影人次仅1.08人——这意味着很多影厅里,连一个观众都没有。数据不会说谎:3月累计票房同比暴跌三成,连火了一个月的《哪吒2》场均也只剩1.1人,其他新片更

最近走进电影院的朋友,大概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清。全国工作日票房跌破1500万,创下近十年新低,场均观影人次仅1.08人——这意味着很多影厅里,连一个观众都没有。数据不会说谎:3月累计票房同比暴跌三成,连火了一个月的《哪吒2》场均也只剩1.1人,其他新片更是无人问津。影院亮着灯,屏幕播着片,可观众去哪儿了?

这串数字背后,是整个电影行业的集体焦虑。你说是“后疫情效应”?可报复性消费的红利早该透支完了。你说是“影片质量差”?可《哪吒2》特效精良,口碑也不算差。说到底,观众不是不爱看电影了,而是对走进影院这件事失去了期待。

想想看,去年《满江红》带火春节档时,大家还调侃“中国电影起死回生”。结果不到一年,市场又跌回冰点。这像不像一场残酷的轮回?流媒体冲击、短视频分走注意力、票价越来越贵……但最致命的,是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双向背叛”。观众觉得“烂片太多,不值得花钱”,片方觉得“观众难伺候,不如拍流量IP”。这种恶性循环,让电影院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更扎心的是,那些坚守的影院从业者。他们看着排片表上一大片空场,还得硬撑着营业;他们刷着“场均1人”的热搜,只能苦笑自嘲。有位影院经理跟我说:“现在最怕的不是没人看电影,而是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这句话,听着都让人鼻酸。

电影不该只是资本的游戏,更不该沦为“打卡式消费”。当观众走进影院,他们要的不仅是特效和明星,更是能触动心灵的故事、值得讨论的社会议题。市场寒冬不是终点,而是变革的起点。或许这次“冰点”,能倒逼行业回归内容本质,让创作者学会尊重观众,让影院重新成为文化的“精神客厅”。

写完这篇时,我又打开购票APP看了眼:今晚我家附近的影院,7个影厅有4个显示“无人购票”。这串数字背后,藏着多少人的迷茫与坚持?如果你也爱电影,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多久没去影院了?下一次,你会为什么样的电影走进影院?

来源:落灰谈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