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人就不能学大车吗?我一定会是最先拿证的人。”“我以前的名字叫罗之梅!”“我李燕这辈子就只有一个孩子,你要是敢松口,我就跟你离。”“你这心眼就跟针一样,还名校毕业呢!”在运河边的烟火气里藏着四位母亲平凡却浓烈的人生突围当《北上》用一碗长鱼面一声“甜白酒”的吆
“女人就不能学大车吗?
我一定会是最先拿证的人。”
“我以前的名字叫罗之梅!”
“我李燕这辈子就只有一个孩子,你要是敢松口,我就跟你离。”
“你这心眼就跟针一样,还名校毕业呢!”
在运河边的烟火气里
藏着四位母亲平凡却浓烈的人生突围
当《北上》用一碗长鱼面
一声“甜白酒”的吆喝
带我们回到千禧年的江南水乡时
谁也没想到
那些围着灶台转的中年母亲
会成为全剧最先求变的“逆袭者”
她们在被生活磨去棱角后找回自我
在时代巨浪下劈出生存的航道
梁海泓
手握方向盘,扛起整个家
谢望和的母亲梁海泓
本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内助”
丈夫谢老大跑船运时
她在家摆个小摊,照顾孩子
随着京沪高速的全线贯通
运河航运萧条
船运生意一落千丈
为了撑起这个家
梁海泓不顾质疑
当机立断报名了货车驾考
五十岁的家庭主妇要开大货车?
面对街坊的嘲笑
她咬着牙成为同期学员里
第一个拿证的人
开始了当货车司机跑高速的生活
驾驶室里,她用剪短的头发
无声对抗
“女人不该跑长途”的偏见
回到家
又坚定支持丈夫组建水上救援队
这个性格宽厚
待人善良大气的女人
成了撑起全家生计的“铁娘子”
她的方向盘上,既有养家的责任
也有与丈夫并肩前行的深情
罗之梅
走出灶台,找回自己的名字
周海阔的母亲罗之梅
曾是昆曲演员
为了爱情,从北京来到苏州
生儿成家,一呆就是十几年
然而,在这里
她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周家殷实
她不需要像其他女人那样
出去挣钱,慢慢变得
敏感、委屈、郁郁寡欢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属于花街
在这里她会憋死的
随着运河的没落
罗之梅的不满与日俱增
她下定决心不能再等了
一定要走
“我是个演员,我需要舞台。”
面对丈夫的不解
她第一次喊出了压抑多年的心声
在剧组里,她演着不起眼的配角
却坚持每天清晨吊嗓子
当儿子说出
“飞吧妈妈,
飞到最高的天上去”
那个总被叫作“海阔妈”的女人
终于找回了
自己的名字“罗之梅”
李燕
为了女儿,向偏见开战
夏凤华的母亲李燕
是花街上的“知名人士”
出了名的嗓门大
性格风风火火,市井气十足
她勤劳、热心肠
一说话,自带搞笑气氛
华子的奶奶有些
重男轻女的旧思想
不满意家里就华子这一个孙女
自作主张带了个小男孩给李燕养
李燕奋起反抗
“我李燕这辈子只有一个孩子,
就是咱们华子。”
李燕看似对大华子很凶
打小教她帮忙干活
但其实这是李燕独特的教育方式
李燕很爱大华子,但她不希望
华子成为温室里娇生惯养的花朵
她最常跟华子说的一句话是
女孩儿得靠自己
但同时尊重和支持
华子的梦想和爱好
华子受母亲的影响
也逐渐变成了
一个能吃苦耐劳、能乘风破浪
像向日葵一样充满了
阳光与能量的女人
刘玉玲
绣花针里,藏着她沉默的反抗
邵星池的母亲刘玉玲
在花街大院的这群妇女同胞中
她看起来是最隐忍
最没主意的一个
面对酗酒施暴的丈夫
她没有激烈反抗
但当丈夫因投资失败迁怒家人时
她却敢轻声回怼
“你这心眼就跟针眼一样小,
还名校毕业呢”
这句话,不仅是对丈夫的提醒
更是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她的隐忍,不是懦弱
而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直到丈夫评职称迟迟上不去
家里拿去投资船运的钱也赔了
家中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
刘玉玲开始主动求变
找马奶奶学苏绣
一针一线里缝着对生活的期盼
当丈夫开始转变态度
甚至帮邻居申请补助
儿子也立志
“要让妈妈过好日子”时
观众才明白,她的柔弱不是屈服
而是以柔克刚的智慧
她有自己的是非观
且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
热爱与希望
有人飞向远方,有人扎根乡土
有人泼辣如刀,有人温柔似水
真正的女性力量
从不是活成统一的“大女主”
而是在时代洪流中
活出独属于自己的
那份“不认命”
每晚19:30
锁定江苏卫视
每日鲜语幸福剧场《北上》
精彩继续
来源:江苏卫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