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了,王蓉之所以遭到淘汰有多方面原因,但从市场层面来说,那就是不懂得取悦女性观众。不论大家愿不愿意承认,国内的连续剧、综艺节目已经倾向于女性向了,所以偶像剧才能大行其道。
“浪姐6”淘汰了王蓉,在网上掀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连央视也下场了。
女性向
当然了,王蓉之所以遭到淘汰有多方面原因,但从市场层面来说,那就是不懂得取悦女性观众。不论大家愿不愿意承认,国内的连续剧、综艺节目已经倾向于女性向了,所以偶像剧才能大行其道。
那么问题就来了,女性向喜欢什么呢?
举一个例子好了,不论是中性的男艺人或女艺人,女性观众的接受程度远高于男性观众,甚至有可能推崇备至。原因是女性观众对美丽的、可爱的事物情有独钟,已经到了可以忽视客观现实的地步,譬如“吃个桃桃好凉凉”,在男性观众看来就是不堪入目,但女性观众的认知或许恰恰相反。
因此在“浪姐6”的镜头中,不难发现善于扮可爱的姐姐就是戏份多,说话的方式要么是奶声奶气,要么是撒娇意味十足。显而易见,其中不包括王蓉,对此有人可能会颇为不认同,认为有作品的人大可不必如此。不可否认,往届的确有凭借作品走到最后的姐姐,而王蓉的代表作也足够家喻户晓。
这里就不得不提娱乐圈的另一个怪现象了,指鹿为马的鄙视链,很多艺人的粉丝往往看不起网红,认为对方上不了台面。可是要以作品论英雄的话,网红歌手的代表作大抵有着极高的传唱度,比如某音上的那些神曲,可谓耳熟能详了。对比之下,不少一线歌手基本处于一种人红歌不红的状态,这个人确实脸熟,但的确不知道他或她唱过什么歌。王蓉走红时,在娱乐圈的地位与网红无异,大牌歌手的拥趸会觉着她唱的歌很低级,根本不配跟自己的偶像相提并论。
由此又延伸出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艺人及其支持者越来越听不得实话了,假如有人说某位歌手的歌不好听,轻则遭斥责不会欣赏,重则直接一顶“拿钱来黑”的帽子。以“浪姐6”为例,谁要是敢说叶童唱歌难听、吴宣仪小组由于身高差而充满了违和感,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一言以蔽之,只能夸奖,不能批评,否则便是居心叵测。实际上对于艺人的评价,观众的立场最为理性,只要作品好就会认可,英雄莫问出处。
结语
由此可见,王蓉的作品优势在“浪姐6”的节目组看来,差不多约等于没有。若要说王蓉自身有什么短板,那就是其的宣传文案跟不上,该买的热搜没有买,导致自己在网络上的声量不够大。在流量当道的大环境之下,必须得隔三岔五在网上闹出一点儿动静出来,不然即使才华满到溢出来,也有可能无人问津。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来源:娱乐熊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