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评价说电视剧《潜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认为其融合了幽默、言情、悬疑、智斗等诸多元素,着力表现革命战争岁月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奋斗与牺牲。剧情不仅好看,而且耐看。
有评价说电视剧《潜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认为其融合了幽默、言情、悬疑、智斗等诸多元素,着力表现革命战争岁月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奋斗与牺牲。剧情不仅好看,而且耐看。
此话的确不假。近日再次翻出十多年前看过的这部剧观看,仍是一发不可收。感觉真是无愧于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的优秀剧目。
剧中机智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余则成,率真果敢且可爱的翠萍,老谋深算的吴站长,匹夫之勇的马奎,阴险小气的陆桥山,心狠手毒的李涯,得意忘形的中统特务谢若琳等,都是那么令人过目难忘。
2008年,《潜伏》剧组用这部谍战剧改写了此题材国产剧的格局。
且不说剧中惊心动魄的谍战经过,仅余则成与翠萍这对“假夫妻”,从剑拔弩张到生死相依的经典桥段,就深深揪住了观众的心。
而戏外,孙红雷与姚晨两位演员在表演中碰撞得火花四溅,将角色矛盾转化为拍摄现场的开心笑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潜伏》编导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借助多重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变化,巧妙设计了敌我矛盾与上下级矛盾、同行矛盾与敌友矛盾及男女矛盾等多种传统文化交织,充分展示主人公的信仰与追求,使整部电视剧包袱不断、高潮迭起,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环环紧扣。
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姜伟回忆,起初《潜伏》的男女主角考虑的是请演员辛柏青、朱媛媛夫妇主演,剧本也是照着他俩写的。没想到剧本写好后,朱媛媛怀孕,原定的主演阵容不得不推翻。
对于剧中男一号余则成,姜伟表示,他的要求就是一定不能帅气阳光那种,不要浓眉大眼。于是就想到了习惯眯眯眼的孙红雷。
姜伟看过孙红雷演过的很多戏,认为他表演能力非常强,而且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演好余则成这一角色的实力。
而孙红雷看了剧本,也特别感兴趣,主动向编导请战参拍,甚至愿意降酬出演,两人一拍即合。
启用用姚晨饰演王翠萍,姜伟说是孙红雷出的主意。
姜伟原来打算找个外形大大咧咧、看起来像农村妇女的演员来演,在看到姚晨时,他眼前一亮,认为姚晨是能带给全剧惊喜的人,于是就确定了姚晨演翠萍。
看过此剧的观众都知道,为配合余则成潜伏不暴露,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女游击队长王翠萍奉命入城,同余则成结成名誉夫妻。
剧情中,翠萍是顶替出了事故的妹妹被党组织临时派来救场的,余则成根本不认识她。所以,当军统马队长不怀好意开车陪余则成来接翠萍时,余则成心里也忐忑不安。
屏幕上,翠萍一出场亮相,就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位没出过农村、没进过大城市、没见过世面、没有文化、缺少修养、懒散又泼辣、但革命坚定性很强的女人。
剧中,翠萍开始和余则成常有生活和观点摩擦,后逐渐有了默契,行为做事也日渐成熟。特别是她几次暗中帮助余则成完成任务,令余则成刮目相看。二人后来真的碰撞出爱情火花,结为夫妻,翠萍并为丈夫生下一个女儿。
《潜伏》剧以室内表演为主,外景基本是在天津和平区五大道和横店影视城拍摄的。拍摄幕后,孙红雷与姚晨的敬业求真,留下不少趣闻轶事。
@“机械摇床”与笑场:谍战剧秒变喜剧片
余则成为扰乱监听,给敌人造成错觉他确实与翠萍是真夫妻,每晚机械摇床的桥段,堪称全剧最荒诞又真实的设定。
翠萍突然冒出一句“天天摇床,能耐啊”的嘲讽,让观众忍不住捧腹。而在拍摄现场,也是引起笑声一片。
这场戏的看点,在于角色的“一本正经地荒诞”。
孙红雷需精准控制摇床节奏,既要让动作机械到滑稽,又要保持剧中人物余则成的严肃特征。
姚晨作为剧情中的假妻子,则要演出翠萍的懵懂与直率,但也难免被孙红雷夸张的肢体动作逗得笑场。甚至吐槽:“你这摇得比驴拉磨还带劲!”
这组镜头的台词也足够精彩,翠萍竟然说出了句“哼,没见过配人,还没见过配牲畜吗!”
姚晨起初总因方言口音卡壳,把“配”字说成了平声,被孙红雷调侃:“你这口音,倒像驴在叫!”
两人因口音反复拍了二十多次,翠萍也一直校正不过来。姜伟导演最后只好妥协:“行吧,带点口音更符合村姑人设···。”
@旗袍与高跟鞋折磨姚晨,孙红雷却憋笑挑战
翠萍初入城市时,旗袍配高跟鞋的造型成了折磨她最大的“敌人”。
戏里她走路踉跄、抱怨连连,戏外姚晨更是苦不堪言。
剧组准备的窄身旗袍,让身高体壮的她动弹不得。
一场下楼梯戏,姚晨连摔三次,她无奈自嘲:“穿这身比打游击还累!”
在场的孙红雷本想扶她,却被导演拦住,提醒他:“剧中余则成这时候得嫌弃她!”
结果,镜头里的孙红雷憋笑到嘴角直哆嗦,差点穿帮。
最经典的翠萍“豪迈坐姿”戏,源自姚晨的即兴发挥。
剧本原定翠萍此刻应规规矩矩端坐。但她在拍摄时完全进入忘我状态:一屁股瘫在沙发上,叉开腿嚷道:“这破凳子硌得慌!”
孙红雷当场笑喷,揶揄说:“你这哪是官太太,分明是山大王!”
导演却对姚晨的即兴表演拍板保留,认为这更贴合剧中人物翠萍的气质。
@饭桌上姚晨把角色的特点演到了极致,烟灰缸被当成饭碗
余则成与翠萍因生活习惯冲突的戏码,几乎都围绕餐桌展开。
剧中有一场翠萍因没见识,不经意把烟灰缸当成了盛饭用具。
而且姚晨为表现角色粗犷,吃饭故意狼吞虎咽,结果把道具米饭喷到了孙红雷脸上。
孙红雷皱着眉头即兴加词:“你这吃相,戴笠见了都得投降!”引起拍摄现场一阵大笑。
另一场戏中,翠萍嫌弃西餐“像喂鸟的”,抓起牛排用力啃。对面坐着的孙红雷又调侃她:“你这牙口,去军统刑讯室都不用工具!”
姚晨私下吐槽:“导演当时让我真咬,哪知那道具牛排硬得能当凶器!”
@学用方言留下的笑柄
姚晨为贴近生活,真切演好翠萍的村姑形象,苦练河北方言,也闹出不少笑话。
拍摄时,她竟把“罗宋汤”说成“骡子汤”。孙红雷接词时差点笑场。
而表演另一句台词“耍老娘找死啊”时,姚晨又因语气太凶被导演喊停。提示她:“你这是要杀敌,不是要杀余则成!”姚晨自己也憋不住笑了。
在拍摄翠萍质问余则成为何不圆房的一场戏时,剧本原词是余则成说“这是工作需要。”
孙红雷即兴改成较为幽默的:“要不你来摇床?”气得姚晨追着他满场跑。
导演却决定保留这一即兴互动,觉得更能成为角色间微妙情感发展的注释。
@从“互嫌”到默契:假夫妻有了真情实意
开拍初期,孙红雷的严肃和导演对角色的要求让姚晨压力很大。
姚晨因自己的性格与角色有一定差异,难以迅速进入状态,导致有的对手戏多次反复。
孙红雷为调动她的情绪,一天突然在戏外指着她大吼:“你这个榆木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姚晨被激怒后当场回怼,两人激烈争吵起来。
导演姜伟见状不仅未阻止,反而拍手叫好,认为这正是翠平应有的真实反应。
这次片场冲突,也成为姚晨突破表演瓶颈的转折点,令她彻底释放自我,开始完美诠释角色的泼辣与率真。
还有一次,拍完一场争吵戏后,姚晨躲到墙角哭了起来。孙红雷急忙递上纸巾,还鼓励说:“翠萍要是你这么怂,早被马奎识破了!”
两人逐渐找到相处节奏:戏内怒目互怼,戏外互相鼓励。
孙红雷与姚晨用“矛盾”打磨出角色的真实,让余则成与翠萍的爱情超越了谍战框架,成为乱世中一抹温暖的光。
正如网友所言:“他们吵的是架,酿的是酒,醉的是观众的心。”
《潜伏》剧中最动人的默契场面,出现在结局:翠萍抱着孩子望向远方的长镜头。姚晨没用眼药水,而是想着与孙红雷数月合作的艰辛而自然落泪。
孙红雷后来感慨:“她那滴泪,是替翠萍和余则成流的。”
编导姜伟说,《潜伏》剧中90%的台词是写剧本时定下来的,另有10%的是演员临场发挥。比如剧中余则成调侃翠平“跟你商量个事儿,你以后能不能生个嘴巴小点儿的女儿?”,翠平则回应“我还想生个眼睛大点的小子呢!”这段台词就是他现场结合演员特征,临时改出来的。
有趣的是,《潜伏》剧组中还真的潜伏了一名逃犯。
20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接到群众举报,称活电视剧中的演员张国锋,可能是在逃嫌疑犯吉世光。
警方经缜密侦查,确认该人确实是吉世光,并查明他经常在广东、北京、江浙一带活动,曾在包括在《潜伏》在内的多部电视剧中扮演角色。2011年12月8日,公安干警在浙江金华一出租屋内将已“漂白”身份、更名换姓的吉世光抓获归案。
吉世光犯的是抢劫罪,他的三个同伙很快被抓获,他只身逃匿,隐姓埋名十三年。被逮捕后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据传他刑满释放后洗心革面,成了网红,常用自己的经历告诫世人千万别触碰法律红线。
来源:掌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