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0日,在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澎湃新闻正式推出 "百剧共创" 品牌项目,宣布联合华策影视、七猫文化传媒等七家行业头部企业设立 6000 万元启动资金池,同时投入价值 1 亿元的全媒体宣传资源,计划三年内孵化 100 部精品微短剧。澎湃新闻作为
2025年3月20日,在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澎湃新闻正式推出 "百剧共创" 品牌项目,宣布联合华策影视、七猫文化传媒等七家行业头部企业设立 6000 万元启动资金池,同时投入价值 1 亿元的全媒体宣传资源,计划三年内孵化 100 部精品微短剧。澎湃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也深度介入微短剧产业生态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海报设计:郁斐
01·
构建产业协同新范式
在广电总局和上海广电局的指导下,澎湃新闻联合长三角地区七家战略合作伙伴 —— 华策影视、七猫文化传媒、上影文化科技、咪咕数媒、九州文化、听花岛和容量短剧,共同搭建起覆盖创作、制作、传播全链条的产业协同平台。该平台将通过资金共投、资源共享、宣发联动等创新机制,重点扶持现实题材、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多元化内容创作。
作为项目发起方,澎湃新闻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黄杨表示:"' 百剧共创 ' 不仅是一个内容生产计划,更是构建新型产业关系的实践探索。我们将以上海为根基,辐射长三角,通过定期举办创投会、培训营等专业活动,建立完整的微短剧服务体系。" 据悉,项目已规划线上线下交流会、出海平台对接等多项配套支持措施,助力合作方形成出品、宣传及运营的协同效应。
02·
品质与效益双轮驱动
在当前微短剧行业经历 "流量驱动" 向 "价值驱动" 转型的关键期,"百剧共创" 项目明确提出 "守正创新" 的核心原则。华策影视代表在签约仪式上强调:"无论是长剧还是微短剧,核心都是创作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品质内容。" 这种理念与九州文化提出的 "以文化为纽带,讲述中国故事与东方哲思" 的创作主张形成共鸣。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肖湘宁教授指出:"这个项目最值得期待的是其对产业协同发展的推动力。主流媒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内容把关能力与市场化机构的创作活力相结合,可能催生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全新模式。" 数据显示,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 500 亿元,但优质内容占比不足 15%,行业亟待建立品质标杆。
03·
深化媒体融合创新实践
作为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先锋,澎湃新闻在微短剧领域的布局呈现系统化特征。2024 年 9 月上线十周年之际,澎湃就联合多方启动 "剧光灯" 精品微短剧共创计划,搭建起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审查审核、播出推广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此次 "百剧共创" 正是该计划的实质性推进,显示出澎湃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战略定力。
值得关注的是,澎湃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持续发力。今年2月推出的 "微剧评" 栏目,依托自主研发的派生万物大模型和 deepseek 技术,实现了 AI 与高校专家的协同创作。同济大学李凌燕教授评价这种产学研跨界模式:"既为行业提供了受众认知的新视角,也开辟了内容生产与艺术评价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04·
打造国际传播新载体
在全球化传播维度,"百剧共创" 项目展现出清晰的出海战略。九州文化副总裁王为之明确表态:"我们将以开放姿态拥抱多元文化,让中国短剧成为全球影视生态的 ' 新名片 '。" 这种定位与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高度契合,也响应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总体部署。
上影文化科技总经理张拯透露,合作方正在探索短剧内容与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依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项目计划开发系列文旅主题微短剧,尝试 "内容 + 消费" 的新型商业模式。这种创新实践或将重新定义微短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平衡点。
05·
构建健康发展生态圈
面对微短剧行业存在的创作同质化、制作粗糙等问题,"百剧共创" 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项目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引入上海戏剧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智库资源,从选题策划阶段就介入内容把关。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对入选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指导。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项目创新提出 "价值转化双通道" 理念:一方面通过澎湃全媒体矩阵实现传播破圈,另一方面借助合作方的市场化运营能力拓展多元变现渠道。七猫文化传媒代表表示,将重点探索微短剧 IP 的衍生开发,尝试文学、动漫、游戏等跨媒介叙事。
06·
培育行业新生力量
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创作人才培养计划同步启动。澎湃新闻将联合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院校,设立微短剧创作实训基地,通过 "理论教学 + 项目实践" 的模式培育新生代创作力量。首批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已进入筹备阶段,计划每年选拔 10 个优质创作团队给予专项支持。
在技术赋能方面,项目将建立数字资产共享平台,为创作团队提供 AI 编剧、虚拟拍摄等技术支持。咪咕数媒相关负责人透露,正研发基于 5G 技术的互动短剧新形态,预计首批实验性作品将于 2026 年面世。
"百剧共创" 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主流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这种 "媒体搭台、产业唱戏" 的模式,既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资源整合优势,又保持了市场机构的创作活力,为破解微短剧行业 "量质失衡" 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随着 6000 万启动资金的注入和配套支持体系的完善,中国微短剧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为讲好中国故事开辟出更具时代特色的表达路径。
来源:短剧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