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美得让人心疼,但演过她的女演员们,戏外的命运总也带着一丝“黛玉味”,仿佛被绛珠仙子追着跑。。。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美得让人心疼,但演过她的女演员们,戏外的命运总也带着一丝“黛玉味”,仿佛被绛珠仙子追着跑。。。
周旋(1944年影版)
上海滩有名的“金嗓子”,戏里面的黛玉眼波流转,但在戏外,却情感挫折,导致精神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她在拍摄《红楼梦》期间,曾因与石挥的感情纠葛而多次情绪失控,戏外的“葬花”竟成了她人生的预演,黛玉葬花,葬了自己的幸福。
乐蒂(1962年影版)
古典美人,戏中的她把黛玉的娇弱演活了。但戏外却婚姻不顺,晚年独居加拿大,守着当年拍《红楼梦》的素帕离世,上面还写着“玉带前因”,像黛玉还泪的宿命。
乐蒂临终前,床头放着那张“玉带前因”的素帕,她说这是自己与黛玉未了的缘分。
汪明荃(1975年剧版)
TVB一姐,戏里弱柳扶风,戏外是女强人,但也情路坎坷,在与刘昌华离婚后,单身至今,未再公开恋情。2002年患乳腺癌,经历化疗后康复,但身体大不如前,类似黛玉一样身娇体弱易生病。
汪明荃曾在采访中说,自己年轻时不懂黛玉,直到经历了婚姻的波折,才真正理解了黛玉的“冷月葬花魂”。
毛舜筠(1977年剧版)
从黛玉到司仪,三嫁法国商人,但每段婚姻都未持久。看似跳出宿命,但在自己写的自传里面说,自己看《红楼梦》时,会感觉起鸡皮疙瘩,仿佛看见自己。患有红斑狼疮,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像黛玉的“药吊性命”。
毛舜筠在自传中写道:“每次翻开《红楼梦》,都感觉黛玉在对我笑,那笑容里藏着无尽的哀愁。”
陈晓旭(1987年剧版)
所有《红楼梦》版本中,演得最像黛玉的演员,演完后,弃演从商,41岁却出家了,临终听了《葬花吟》。
2006年患乳腺癌,拒绝化疗,选择出家,法号妙真,最终留下“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句话,与黛玉的判词如出一辙。
陈晓旭在出家前,还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大观园,她在黛玉的雕像前默默站立良久,仿佛在与另一个自己告别。她的家人还说,她在临走前,还一直在念叨着黛玉的诗句。
张玉嬿(1990年剧版)
“苦情皇后”,戏里面苦,戏外也苦,多次恋爱却都没有结果,至今未婚。黛玉教她在破碎中完整,可命运偏偏让她也尝尽孤单。她在拍摄《红楼梦》期间,曾因与男友分手而痛哭,她说:“黛玉的泪,也是我的泪。”
演黛玉前
她是鞍山话剧团的“假小子”,演过农村姑娘、红军战士,还拿过乒乓球冠军。导演看见她的强壮的身体,看得直摇头:“太健康了,哪有黛玉的病态美?”
陈晓旭为了更接近黛玉的形象,开始频繁的节食、熬夜,甚至故意开始模仿黛玉的病态,她说:“我要让黛玉活在我身上,让她的灵魂附在我的身上。”
演黛玉时
三年培训,她晨读《葬花吟》,夜看《红楼梦》,体重从90斤暴瘦到70斤。拍“黛玉焚稿”时,对着空纸筐咳出了血,把工作人员吓坏了。导演说:“那一刻,她就是黛玉。”
拍摄期间,陈晓旭几乎不与剧组其他人交流,她说:“我要保持黛玉的孤独感。”
演黛玉后
正常演戏爆火后,应该是戏路突破,各种商业合同接到手软,但她拒接了其他戏,只演了《家春秋》的梅表姐,像黛玉一样的肺病、一样的悲剧。她说:“梅表姐和黛玉,本就是同根生。”经商也像黛玉,广告文案写的都是诗词,公司像潇湘馆,书房总放着一本《葬花吟》。
陈晓旭的公司在装修时,还特地留出了一间书房,里面摆满了《红楼梦》的各种版本,还有她亲手写的《葬花吟》书法作品。
最终,41岁患癌,拒绝化疗,剃度出家。病床上听《红楼梦》,和黛玉临终听《牡丹亭》一样。留下遗言:“质本洁来还洁去”,详地闭上了眼睛。黛玉的判词,最终成了她的墓志铭。
演黛玉前,陈晓旭说话带东北味,手势利落;演完黛玉后,说话文绉绉,走路扶着风。这不是演技,这是灵魂被“重新定义”了。她说:“大家把我当黛玉,我很荣幸。”,被问到想不想摆脱,她沉默:“可能不需要了。”,因为她已经就是黛玉了。
这些“黛玉”演员们,戏里流泪,戏外也流泪;镜头前演宿命,现实里重复宿命。就像绛珠仙子撒在人间的泪珠,每颗都美,每颗都苦。
黛玉扮演者们的命运,是《红楼梦》最诡异的“续集”。她们在虚实之间轮回,用一生告诉我们:“有些角色,演了,可能一辈子就再也出不来了。”
来源:山野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