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播30集都市大剧来袭,8集飙到收视第一,堪称国产剧天花板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8 12:44 3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处于经济转型期,股票交易市场兴起,外贸行业逐步开放。电视剧《繁花》以这一时期为背景,围绕青年阿宝的商海沉浮展开叙事。

“当时我看不清楚她的样子,十年之后,我还是没有看清她的样子,但我看清了我自己”

这句台词出自时代剧《繁花》中,阿宝回忆起和初恋在一起的时光,有感而发的一句话。

时代感的张力与厚重,融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拍摄技巧,让《繁花》一经播出便火的一塌糊涂。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王家卫导演的这部佳作,让更多的观众认识这部作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处于经济转型期,股票交易市场兴起,外贸行业逐步开放。电视剧《繁花》以这一时期为背景,围绕青年阿宝的商海沉浮展开叙事。

该剧由王家卫执导,胡歌、马伊琍、唐嫣等主演,采用沪语与普通话双版本制作,呈现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图景。

主人公阿宝原为上海电工厂工人,1987年参与股票投资遭遇亏损,后经商人爷叔引导进入外贸领域。

十年间,他从普通职员发展为黄河路商圈核心人物,被业界称为宝总。剧情主线聚焦其在外贸公司、股票市场的经营活动,同时穿插与三位女性——玲子、汪小姐、李李的业务往来与情感关联。

玲子在进贤路经营夜东京酒馆,长期协助阿宝处理资金周转与账目管理。

汪小姐任职于外滩二十七号外贸公司,负责对接进出口业务。

李李从深圳返回上海后接手至真园餐厅,成为商圈新兴势力。

剧中通过服装出口订单争夺、三羊牌商标权纠纷、股票认购证交易等事件,展现商业竞争中的利益博弈。

制作层面采用电影级拍摄手法,场景设计还原了国际饭店、外滩建筑群、老式弄堂等上海地标。剧中出现大哥大、传真机、霓虹灯广告牌等时代元素,服装造型参考九十年代初期的流行趋势。

导演运用明暗对比的光影效果,呈现写字楼谈判、弄堂生活、港口货运等不同空间的视觉差异。

胡歌回忆起拍摄过程,其复杂的布景和逼真还原的道具,每一集的拍摄时间都很长,最多的甚至可以达到一个月

剧中出现的外贸合同签署、海关检查流程、股票交易大厅等场景,均依据史料进行细节还原。

剧情涉及1992年浦东开发、1993年第一支国企股票上市等历史节点,通过虚构的“沪联商厦”股权争夺战,展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多方角力。

阿宝与深圳投资方的谈判、与香港贸易公司的合作,映射了当时沿海城市的商业互动模式。

在人物关系处理上,阿宝与爷叔亦师亦友的合作持续十二年,其间经历多次信任危机。

汪小姐从外贸公司辞职后成立货运公司,业务范围扩展至长江三角洲,李李的餐厅成为外商接待场所,其资金来源与过往经历逐渐引发调查。这些情节推进均依托九十年代经济法规与商业环境展开。

在语言对白方面,沪语版使用大量本地俚语与行业术语,如“打磨桩子”(黄牛)、“搬砖头”(中间商赚差价)等。普通话版则保留部分方言词汇,配合字幕注释。

剧中出现的商业文件、股票凭证、外贸合同等道具,均参照档案馆原件进行复刻,甚至有些道具是直接租借来的。

《繁花》以1994年上海实行土地批租制度为收尾,阿宝团队参与浦东地块竞标,李李的餐厅成为外资考察接待点,汪小姐的货运公司开通国际航线。

镜头定格在外滩海关大楼的时钟,指针走向新时刻,背景音播放着当年广播电台的股市行情播报。全剧终字幕列出1990-1994年上海GDP增长率数据,完成时代图景的宏观勾勒。

《繁花》并非是主流的电视剧,更像是王家卫天马行空的一次小众作品,与其说这是一部年代剧,不如说这是一部充分表达了自我映像。它提高了观众的审美上限,拓展了表达年代的局限性,给了观众新的观影效果。

喜欢都市年代剧的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繁花》。

来源:娱乐一号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