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武则天:权谋巅峰的千古女皇,无字碑上一生功过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3-28 09:09 5

摘要:在钱雁秋导演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中,武则天这一角色经过剧情上的精心提炼,没有后宫女人的权谋争斗,几乎堪称所有影视剧中最为一心扑在安邦定国上、尽显帝王风范的形象。

在钱雁秋导演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中,武则天这一角色经过剧情上的精心提炼,没有后宫女人的权谋争斗,几乎堪称所有影视剧中最为一心扑在安邦定国上、尽显帝王风范的形象。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享年82岁。公元690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在位时间约为15年。狄仁杰出生于630年,比武则天小约6岁,两人还是山西并州老乡。

武则天两次启用狄仁杰

第一次起用(天授二年,691年)

武则天称帝后(天授元年,690年),于天授二年(691年)九月重新启用狄仁杰,任命为地官侍郎(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这是武则天称帝后对狄仁杰的首次重用,标志着他在中枢权力核心的回归。

第二次起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后来狄仁杰因被诬陷谋反贬为彭泽县令,直到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叛乱爆发(营州之乱),河北危急,武则天紧急启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他稳定局势后,于次年(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成为武则天晚年最倚重的宰相。

武则天已至暮年,刚刚开创武周王朝。早在唐高宗时,武则天已经开始参与朝政,逐渐掌握大权,熟练地驾驭几乎完全由男性组成的朝廷机构,到称帝前已经有多年的实际统治经验。‌所以,狄仁杰人生中的最后十年,差不多也是武则天人生当中最后十年。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通常被认为有四部,共十个案子。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又名《武朝迷案》。第一案《使团惊魂》,简称幽州案。第二案《蓝衫记》,又称湖州案。第三案《滴血雄鹰》,著名的无头将军案。

《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第一案《关河疑影》,也称崇州案。第二案《蛇灵》。第三案《血色江州》。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第一案《黑衣社》。第二案《漕渠魅影》。

第四部改名《神断狄仁杰》。第一案《金银奇案》。第二案《杀人陷阱》。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的女皇武则天,首先是一位标准意义上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阴谋家、野心家。剧中的武则天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让文武大臣对她恭恭敬敬、俯首帖耳,早年曾经设计铲除王皇后、萧淑妃等后宫嫔妃,逼杀章怀太子李贤等人。为巩固权力,她依靠酷吏政治和告密制度清除李唐宗室和部分反对派官僚,但在登基后逐步转向稳定统治,并重用贤能推动治理。剧中虚构了直属武则天的秘密特务机构“梅花内卫”,到处刺探捕捉所有官僚机器和朝廷大臣的秘密,让她稳坐帝位,掌管天下。阴谋家、野心家好比是一个政治家必不可缺少的两条臂膀,帮助武则天在波谲云诡的封建朝堂击败所有对手,扫清障碍,抵达至尊之位,没有十足的野心和谋略不可能走到最高点。所以,伟大的历史人物通常使用宏大叙事来定义和描述,很难对照世俗的人生法则用放大镜比量他们的人生细节,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皇帝大多热衷制衡之术,剧中的武则天不仅有狄仁杰、张柬之这样的治世能臣,也有武三思、武攸德这样的奸臣佞臣,甚至是沙尔汗这样的宠臣,各方势力相互制衡。任何臣子包括忠臣、直臣只能成为帝王手中的一把刀,这把刀是身不由己的,即使他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和理想抱负。武则天重用狄仁杰查察大案,平定内外,稳定朝纲,张柬之稳坐中枢,治国理政。但是,她明知道是武三思勾结假薛青麟(赵富才)构陷黄国公李霭一家,但是野心家心里没有对错,只有胜负,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清除一切障碍,选择听之任之。狄仁杰能当着皇帝的面怒怼武三思,却不敢斥责匠作大监沙尔汗这样的宠臣,因为这牵扯到皇帝私人喜好,责问沙尔汗就相当于干涉皇帝的喜好。另外,像假薛青麟(赵富才)自称曾有功于当今圣上的臣子一旦恃宠而骄、危害地方安定,一旦越界,武则天处理起来也毫不手软。

从暮年武则天身上丝毫看不到倦怠与松懈,在奉行君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她理政的勤勉态度,在一众帝王中也实属难得。当时年逾花甲的演员吕中经过岁月雕琢沉淀,将君临天下、沉稳内涵、坚韧智慧的武则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突发紧急国事,武则天临危不乱,常常连夜处理政务,还能十分镇定地兼顾其他事务,如听闻狄仁杰在绛帐县遇袭,仍然在三日后进香祈福,绝不打乱既定的重要行程安排,国家的稳定需要从多方面去维护,不能因一时的紧急事件而顾此失彼,充分体现了武则天超乎常人的沉稳与果敢。武则天在国家外交事务上态度强硬,有一种大国气度。崇州案中,武则天听闻赵文翙部两万人被全歼在突厥境内,勃然大怒,打算立刻开战,在张柬之极力劝谏下,才下令关闭边境榷场,率左右龙武卫开赴边境以备不测,命狄仁杰速破此案。武则天把民生大计放在重中之重。邗沟覆船案中,运河官盐覆船案连发近两年,淮北百姓无盐可食,真相不明,武则天怒斥工部侍郎封可言失职,要当堂罢官,以雷霆手段表明对民生问题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尽显一代女皇心怀苍生的伟大胸怀与担当。

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漩涡中,相比于笃定忠臣永远不会变心,帝王往往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这个判断是错的。当狄仁杰发现皇帝的宠臣沙尔汗涉案时,武则天的表现似乎不再让人信服了。她听信武攸德谗言,把狄仁杰定为朝中内奸,下令全国通缉,这非常符合一位老年皇帝偏听偏信的刻板印象,全然是“有事狄怀英,没事狄仁杰”的真实写照。君臣之间的信任,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加之有前三部的层层剧情铺垫,令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冲击和信念崩塌。实际上,剧情越往后推进,君臣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反而更真实,武则天贵为九五至尊,垂垂老矣,周围是空无一人的,一个人失去了周围环境对他的真实良性反馈之后,很难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外界,许多老年帝王皆是如此,心态悄然发生着变化。当武则天听到内卫大阁领凤凰的汇报,明白狄仁杰被冤枉的真相后,自责不已,用剧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形容便是:“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而且,每当狄仁杰触及武则天的核心秘密时,武则天又变得极其小心谨慎、敏感多疑。在许世德炮制的湖州案、袁天罡制造“洛河献碑”神异的秘密曝光后,武则天内心极其不悦。她一方面需要狄仁杰卓越的能力才华为己所用,稳固朝堂,另一方面,又忌惮狄仁杰功高震主,绝不允许有人窥探、驾驭自己的秘密,威胁到皇帝的权威。

剧中的武则天有不输男子的英雄气概、铁血手腕,但也看到了一个真真切切的女性形象。狄仁杰评价武则天此生功过参半,而武则天说将来要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任凭后人评说,展现出她对历史的敬畏与豁达。但是,狄仁杰也曾这般评价武则天:“陛下终究是个女人,女人的心性,有时难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崇州案中,武则天非常渴望一场彻彻底底的战争胜利来证明天朝威严,当听闻王孝杰的十万兵马被突厥全歼时,从未在公开场合失态的她居然泪流满面。但是,眼泪不是女性特有的标志,不是懦弱的象征,它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帮助释放各种各样的情绪,让世界变得更丰富、更美好。武则天会因为早年杀戮过重内心不安,因为看到章怀太子的遗物黯然神伤,因为知道太平公主谋反陷入痛苦挣扎,此时我们才看到一个作为女人的暮年皇帝武则天,在男权社会里讲道理常常是讲不通的,大多时候只能服从男权社会的规则,而为了坐稳帝位,才要不断杀人,打不败谁就消灭谁。

滴血雄鹰案中,武则天和狄仁杰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

武则天:“刚刚你说女人心性,哼,我还会有什么女人心性。从进宫那天起,我就不再是女人了,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中挣扎,见到的、听到的,都是死亡、背叛和杀戮。我没有退路,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走,最后我走到尽头,即位登基做了皇帝——从此,再也没有人在我之上。其实,在我向着目标前进的路上,已经失去了很多,但那时,我至少还有目标,那是我奋不顾身也要达到的。等真正达到了,我觉得兴奋、激动,毕竟我是第一位女君主!我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傲视一切,天下在我脚下,群臣在我脚下!可现在,我感到茫然。我在万人之上做了皇帝,让我得到了什么呢?”

狄仁杰:“陛下,您得到了天下。”

武则天:“错了,我得到的是敌人。我的儿子成了我的敌人,我的兄弟姐妹成了我的敌人,我过去的朋友成了我的敌人。我不得不把他们从我的视线中一一清除出去……最后,我一无所有。”

武则天:“如果我死之后,你会怎么评价我?但说无妨…”

狄仁杰:“功过参半。”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还可以选择主动远遁江湖,远离朝堂。对武则天来说,她比狄仁杰更加身不由己,只能向前,必须向前,一回头就是万丈深渊。《道德经》有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武则天作为我国封建时代唯一的女皇帝。她以女子之身,在男权主导的暗潮涌动、权谋倾轧、尔虞我诈、充满刚强争斗的政治世界里崛起,利用至阴至柔如水的力量在权力的暗礁中迂回前行,最终登上皇位,兼具雌性与雄性的双重之美,既有君临天下的威严,也有母仪天下的柔和。

“忠臣”二字常留史册,常留后人评说。何为忠臣?忠臣就是不断地经历政治磨炼,却能不断地出头上岸,最后锻造出钢筋铁骨般的忠诚,初心不改,忠于天下。而何为帝王?帝王则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权力巅峰的掌舵者,背负着天下兴衰的沉重使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一切功过交于历史的考验。所以,武则天立的无字碑上,密密麻麻都是后人的评说。

来源:公子七谈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