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50亿大关,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又一里程碑。然而,在这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背后,却有一个让人惊讶的现象:一个小小的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竟然逆袭超越港澳,成为海外票房的领跑者。与港澳地区表现乏力相比,马来西亚不仅票房迅速攀升,而且显
近日,《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50亿大关,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又一里程碑。然而,在这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背后,却有一个让人惊讶的现象:一个小小的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竟然逆袭超越港澳,成为海外票房的领跑者。与港澳地区表现乏力相比,马来西亚不仅票房迅速攀升,而且显示出惊人的市场潜力。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哪吒2》自上映以来,全球票房成绩一路飙升,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截止目前,海外票房已突破3亿,其中东南亚市场贡献了大部分的票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马来西亚这个人口仅3200万的小国,却超越了港澳地区,成为《哪吒2》海外票房的最大亮点。港澳地区上映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两地加起来的票房依然不足800万美元,而马来西亚在短短13天内,就突破了800万美元,稳居海外票房榜首。
马来西亚的成功,离不开该国华人群体的文化认同和语言优势。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都能流利使用中文,这使得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哪吒2》中的细节和文化元素。而且,当地院线也推出了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例如限量版票根和传统文化体验区,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怪不得《哪吒2》能在马来西亚取得逆袭成功
首先,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传承是其票房成功的关键。马来西亚拥有大量华文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体系为当地华人提供了扎实的中文基础,也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哪吒2》中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自然能引发强烈的共鸣。影片中的龙族、妖兽、魔丸等情节,也恰如其分地契合了马来西亚华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切感受。
不仅如此,马来西亚的电影院也充分发挥了其运营优势。吉隆坡GSC院线的首映日排片率高达47%,即便场次间隔仅15分钟,仍然座无虚席。这种观影热情,除了源自华人观众的文化认同外,也与电影院的用心营销分不开。院线推出的限量版票根、美丽的设计等,都有效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让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消费,而是文化体验的一部分。
再者,马来西亚院线的市场策略也值得称道。TGV院线不仅推出了水墨风票根,还在IMAX厅设置了传统文化体验区,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策略,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带动了电影周边产品的销售。此外,马来西亚的非华裔观众占比达12%,这一比例在中国动画电影的海外市场中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充分说明了马来西亚市场的多元文化吸引力。
为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马来西亚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认同在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哪吒2》能够在东南亚地区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市场潜力,正是因为它在内容和文化上的精准对接。文化认同不仅仅是语言的相通,更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共鸣。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并非全球最大,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使得《哪吒2》在这个市场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相比之下,港澳地区的票房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值得反思。港澳地区的华人观众虽然数量庞大,但或许由于文化认同的缺失,或者过于依赖票房的固有市场,未能像马来西亚一样创造出热烈的观影氛围。这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仅凭语言的相通是远远不够的,文化认同和本土化的市场策略同样不可忽视。
从马来西亚的成功看未来
《哪吒2》在马来西亚的成功,不仅仅是票房数字的背后,更是中华文化出海的重要突破。这一现象也给未来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电影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就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市场的需求,调整策略,精准定位。而不仅仅是依靠“语言共通”这一表面上的优势。
对于《哪吒2》系列来说,这也为未来的第三部奠定了基础。电影制作方可以借鉴马来西亚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更多本土化的策略,确保电影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的观众产生共鸣。
那么,你如何看待《哪吒2》在马来西亚的成功呢?你觉得其他地区的观众是否能从《哪吒2》中找到同样的文化共鸣?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来源:苗苗侃影视